第四章 相识(1 / 1)
因为偷瓜的原因,想让爹给制作弹弓的事推迟了许久,而我又不敢在爹跟前再提出啥要求,就自己动手做了起来,爹看我笨手笨脚的样子,干脆把活儿抢了下来,“拿来!我给你整治吧,瞅你那个笨呀。”他看了看我,心想,将来要是学木匠,真担心我是不是那块料呢。
几个月过去了,村里来了一帮知青,还特意给他们盖了几间大瓦房,叫集体户,说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这帮知青平时在地里干完活还帮助困难户干一些打扫院子、喂猪等杂活。晚饭后还经常组织几个“文艺骨干”表演节目,给村里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我和几个伙伴没事就往集体户的院子里跑,他们的笑声、说话的语气都让我感觉特别新鲜、羡慕。
户里的小丁儿是个活跃分子。他不仅为人热情,更擅长现代京剧。据说,过几天还要到县里去演出。
这会儿,集体户院子里围了好几圈儿的人,中间的长櫈上坐着几个手持京胡、锣鼓还有竹板儿的伴奏人员。
今天聚集在这里来的人比往常多,小丁儿显得异常兴奋。
他先是寒暄几句,唱了一段“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唱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真像“李玉和”,大伙报以热烈的掌声。
“真够味儿,再来一个!”有人提议。
小丁儿又唱了一段“浑身是胆雄纠纠”,又是一阵的掌声。
“有没有李铁梅的?”有人又提议。小丁儿看了看那几个女知青,“铁梅的调儿太高,怕拔不上去呀。难道咱们这里有能唱的吗?”小丁儿带有挑战的口气四下里寻问着……
这时,人们一下子都把目光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刘丫!
“我来!”
随着一声清脆的声音,只见刘丫一甩辫子站了出来,站在旁边的英子先拍起了手。
看到刘丫的个头儿和神态,小丁儿的眼睛一亮,“诶呀!这不就是铁梅吗。”他带头鼓起掌,大伙跟着“哇”的一下掌声四起,有人还打着口哨,整个院子里一下子沸腾起来……
见掌声慢慢地平息下来,小丁儿问道:“唱段儿什么呢?”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刘丫自报了节目,然后头一扬,一亮相唱了起来。
“奶奶,您听我说,我家的表叔,数为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刘丫的手一甩着辫子,真像那么回事儿,那眼神里充满了青春活力。
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看看我们家的铁梅怎么样?”铁蛋抡着大舌头自豪地喊着,大伙哈哈又是一阵大笑。
刘丫唱完了,只见她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丁儿上前递给刘丫一块雪白的手帕。显然,刘丫那泼辣的气质再加上那字正腔圆的唱调已使他心悦诚服。
刘丫手里摆弄着辫稍儿,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这位长的浓眉大眼而又白白净净潇洒自如的帅气小伙儿,内心油然而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羡慕和崇敬。刚才他那兴奋的目光似电流一样射入她的眸子,她的脸颊发红,低下了头。
刘丫看了看那手帕,然后又深情地把它又捂在了随着呼吸不断起伏的胸口上,心里憧憬着未来,她碰到了滚烫的目光,心里一阵的翻腾,似乎遇到了知音。
“你看……还真像一对儿,都对上眼儿了。”人群里,两个妇女趴在耳根子上指着刘丫和小丁儿嘀咕着。
散场了。小丁儿看着刘丫主动伸过手来,刘丫只是对他开心地一笑,扭头就走了。小丁儿站在那,久久地凝视着刘丫离去的背影。
刘丫哼着京剧的曲调兴高采烈地往家走着,一进院,便和正要出去的妈妈碰了个满怀。
“啊哟,瞅你这孩子。”妈妈看到闺女高兴的样子,“怎么?啥事儿让你这么乐呀?”妈妈上下打量着闺女。
“嘻嘻,没啥事。”刘丫头一歪,扭身就要走进屋里,可她又急忙转回身来问着妈妈,“妈,你帮我把这长辫剪下吧。”
“啧啧,你这是又来哪一出?人家留都留不起来,你还剪下来多可惜呀。你可别瞎折腾了。”妈妈撅着嘴,用手捋着闺女的大辫子。
“啊呀,太土了,烦死人了,人家集体户里的女知青都留短发,看上去多精神啊。”刘丫拽着妈妈的胳膊,看样子是非答应她的请求不可了。
她想,这城乡差别太大,小丁儿会看着别扭的。
“嗨,好好好。”妈妈知道拗不过自己的闺女,只好答应下来。
后来,小丁儿进城上了大学,期间,他和刘丫一直通着信。
转眼间,我和伙伴们快上初中了,上学得走好长的路。每当我们走到村里时,日头已经落了,见不到奔跑回来的猪群、马群,鸭子、鹅也都进了院。
伙伴中王信却掉了队,王信得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先前那股闹劲儿没了,体质也下降了,一到刮风下雨坏天气就上不了学了,他一看到那小毛毛道儿就发愁,泥泞不堪的小道儿不是沟儿就是坎儿,一场大雨下来,那小道儿就得几天不见道眼儿。大哥知道老弟的脑袋聪明,可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行,他干脆挽起裤管儿两手拎鞋背着小弟上学,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冒烟儿的雪天,总能看到大哥背着他一路小跑着往学校里赶。就这样,大哥整整背着他念完了小学。
王信在家里是最小的,家里都叫他老疙瘩,他们子妹五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分别是,仁、义、礼、芝、信。这也是父亲为了信奉儒家的“五常”,以此来约束孩子们都能有个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但生到第四个时,是个女孩儿,就把那个“智”字改成了“芝”字了。当然,如果要不是赶上计划生育,母亲说不定还能生第六个或第七个,那么第六个叫王什么呢?还是计划生育工作组的到来,才让父亲停止了冥思苦想。
王信看到小丁上了大学,进了城,心里也憋着一股子劲儿,可不知道能不能有这个机会。而刘丫却天天站在门口盼望着乡邮员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