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70年代爱情纪录 > 12 第十二章 胆大瞒产

12 第十二章 胆大瞒产(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丑女奋斗记 总裁:老婆别想逃 水魅莲 极品猥琐少爷 哭不像哭,笑不像笑 首席甜妻万万岁 云战 若教回首却嫣然 狗血吧!天下 轮回错恋:枕边之人你是谁

桂花的香味日复一日浓郁起来,农活也到了最吃紧的时候,车水、喷药、除草,杨廷榕和蒋国欢每天早出晚归。有时晚上还要学习最新指示,田增原在上面讲,下面的东倒西歪,个把男的呼噜打得拉风箱般,偶尔还来几声笛音,又尖又飘。

天公也不作美,盼望已久的雨迟迟未来,去年底下乡的知青在自己的小窝里叫苦连天。最苦不过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掉下摔三瓣。他们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为什么要受这样的苦?那些快呆满两年的老知青则不声不响,像已经听从命运的安排。

蒋国欢天天车水,两条腿僵硬得不像自己的,睡到半夜开始抽筋。开始她还忍着,怕吵醒杨廷榕,痛到不行时免不了哼哼。杨廷榕睡觉警醒,听见便爬起来替好友拉筋。她负责喷药,每天背着药水箱,包头巾,穿长袖,戴口罩,捂得起了层层痱子。每回拉完筋,难免要出一身汗,那些痱子痒得让人只恨少生了几只手。

苦是苦,可有什么办法,为了吃满肚子只好付出劳力。

这也是梅城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天空蓝得特别高,白云如同镶嵌在织绵上的花纹,田野里的稻谷鼓着劲生长,一天比一天更饱满。蒋国欢踩在高高的水车上,和伙伴们重复着单调的步伐。眼前风景如画,可惜杨廷榕不在,她不能和谁说,只好用视线在半人多高的庄稼里找寻好友的身影。

三天喷一次药,不打药的时候杨廷榕也没有闲下来,秋收的汇报是三天一次,她要去各个生产小组统计生产进度,估计产量。幸好梅城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山在县城,农村是一马平川。除了需要小心狗之外,没有坎坎洼洼不好走的路。

一个黑五类子女还能当上会计,杨廷榕打心眼里感激书记。她去公社开会,听别人说了,田增原为她做担保,“杨廷榕主动要求下乡,是知青里的头一批,年年都是铁姑娘。这样的青年,有文化又肯做,不用她用谁?要有什么问题,先处理我!”

杨廷榕不会说好听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工作,让别人挑不出刺。幸好今年是个丰收年,她东奔西走统计,由不得为队里高兴。

“小杨,我又要问你敢不敢了?”田增原看了她做的表,笑眯眯地问。

杨廷榕毫不犹豫地点头,有什么信不过他的呢。

田增原放下纸,走到办公室门口。门本来敞开着,他站了会,转过半个身子压低了声音说,“减少一成来报。”

这是瞒产!杨廷榕的心猛地往下沉去,难道要私分?她不想把田增原往坏处想。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出工,又要安排田里的种植,又要安排人手的分工,整天操不完的心。但是,这几年的生活,让她又不能不往坏处想,他选她做会计,会不会因为她年轻识浅好掌控。

杨廷榕不由自主打了个哆嗦,她不想成为私分小团伙的一员。

田增原一直注意着杨廷榕的神色。她的脸慢慢变成纸一样白,眼睛盯住地上,死死不肯挪开,嘴也越抿越紧,好半天才说出话,“完成了公粮和统购粮,剩下的除了种子粮就是大家的口粮了。”有句话她没敢问出口,瞒报的部分,是要干什么呢?

这反应正在田增原意料中,杨廷榕没让他失望。他解释道,公粮和统购粮是按三年平均产量算的,今年产量高,把要纳的公粮调高了,到欠收年完成公粮后,口粮就没多少。“小杨,我觉悟不高,但是你想想,现在口粮也才够吃半年。这两个月大家都在吃山芋、玉米,再调高,恐怕一年做到头,分到的米连夏天也支撑不到。社里天天说要节约粮食,已经省成这样,再省只好去吃西北风了。”

杨廷榕默不做声,却知道他说的对。村民的锅里早就少见米饭,钱贵芳的小弟,吃多了山芋,肚子里没油水,隔三岔五说拉不出大便。

田增原说,“瞒报的部分,到时按决算表上的人头分下去。虽然工分多的人家吃亏点,但也没办法,嘴多的人家太苦了。”

杨廷榕犹豫一会,还是点了点头。她不敢想万一这件事被人发现后怎么办,但她也不能说不,不光为了田增原对自己的好,也是农民的日子实在比城里人的还苦得多。

蒋国欢敏锐地发现杨廷榕的沉默,“怎么了?”

杨廷榕只说累,把事埋在心底。除了对未来的担心,她也有些说不出的失望…生产队和国家,小家大家;田增原对她,也不是单纯的看重,多少也拿准了她的性格。但他也不是坏人,不提对乡亲的好,对知青的已经足够说一阵子,“不论家庭出身,不提再教育,把知青当自己乡长大的孩子”。梅东的知青点是新建的,不像别的大队,用没人住的破旧房屋安置知青。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十九岁的杨廷榕走在路上,脑中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从感情来说,她更喜欢田增原的做法。然而理智告诉她,尽管他为的不是个人利益,却仍然是自私的。随即原先的小人跳出来说这是被逼出来的办法,而且,所谓的“大爱大义”造成的个人的痛苦,难道还少吗?另一个小人哑口无言了。

杨廷榕不知道,多少人穷极一生找不到其中的边界。

她也是,只能把心事咽下去,幸好雨终于来了。

第一天是大雨,第二天是毛毛细雨,杨廷榕冒雨出门探消息。还没走远,钱贵芳带来了大队的通知,今天仍然休息。她笑逐颜开告诉杨廷榕,昨晚葛斯熙托人带消息,约她们去落雁山采栗子。

听说采栗子,蒋国欢也来了劲,落雁山的野栗子树和桂花树种在一起,结出来的栗子带有桂花味,香甜清糯。只是产量实在太少,没多少人愿意费力去找。

小船载了她们三个,还有一个孙抗美,往城里去。

葛斯熙和王拥军等在码头,一行人一起步行去落雁山。

蒋国欢看他俩没骑车来,问道,“你的车呢?”

葛斯熙简单地说卖了,王拥军眼眶红了,“他是替我还债。”

王拥军的父亲住院时,王家向队里借了几笔钱。老人过世时,王拥军正在发愁没钱送葬,葛斯熙上门给他一叠人民币,十张十元。办完丧事剩下的,葛斯熙让他先还队里的债,这样卖车的钱用光了。

蒋国欢的注意力从车转到人身上,小心翼翼地问王拥军,“你还好吗?”

葛斯熙在后面悄悄朝杨廷榕做了个不要说了的表情,杨廷榕会意,两人一问一答岔开话题。

山里雨意更浓,下得大时他们站在望海楼前躲雨,这里前后左右栽满桂花,芬芳宜人。

杨廷榕想起往事,“小时候每年年初一父亲要带我来这里吃元宝茶,说能看到海。还有她家,也是全家出动,爬山拜年。我们俩年纪差不多,手牵手爬到楼顶,可从来没有看到过海。”蒋国欢摸了摸门上的铜环,“破四旧时都给砸坏了,这里本来是个景点,现在没了。”孙抗美说,“山上原先还有座庙,真的是金身,那年被三中的学生推倒烧,烧出来不少金屑。还有佛身里放的心肝,也是金子打的,都烧化了。那么高的佛像轰地倒下,我在旁边看,算领教了什么叫触目惊心。”

钱贵芳年纪最小,“我们乡下听说城里学生都疯了,抓住老师往死里斗,有个女教师被逼得自杀了。”孙抗美说,“那是我们中学的语文老师。她被剃了阴阳头,中午回家坐水缸里自杀。傍晚她女儿做饭拿起木盖才发现,那时早淹死了。”钱贵芳惊讶地说,“她想死的决心够大的,不然站起来就能活。”孙抗美看向林间,“你不懂,有的人宁死不屈。”

蒋国欢握住杨廷榕的手,“越说越冷,我们还是说说栗子怎么吃法吧。”

王拥军不假思索,“搁水里煮了,放篮子里挂屋檐下,到春节正好吃风干栗子。”

葛斯熙说,“栗子炖蹄膀,栗子红烧肉,栗子炒鸡块,桂花栗子汤圆,栗子赤豆汤。”

几个人一齐咽了下口水,蹄膀和鸡块,唉,也就栗子汤圆最有可能,毕竟糯米粉易得。蒋国欢叹气,“别想那么多,光生栗子我能吃两斤,还等得到春节。”她用衣角擦拭眼镜,“我五六岁时瘦,家里人天天追着我喂饭,看见我多吃一口就开心。还是劳动改造人,上次春节我妈竟然觉得我像只永远填不饱的兔子。我说我能扛八十斤的谷,他们都不信,还要贵芳帮我作证。”

收稻种麦,想到雨一收又有做不完的农活,蒋国欢又是一声叹气。

杨廷榕说,“走吧,明天的事明天再想,现在找栗子去。”

趁人散开找栗子时,葛斯熙简单地说了下王拥军的事。他父亲去世后,他后妈想叫他入赘到一个寡妇家。王拥军不肯,因此最近住在葛斯熙的知青窝里。

真是一家有一家的烦恼。

目 录
新书推荐: 婚后,他的暗恋藏不住了 学渣抽卡,开局十年单身 花开花落云水依 离婚半年才怀,贺总,娃真不是你的 重生2000:高考状元为国争光 八零香江:我靠算命走向人生巅峰 大一实习,你跑去国外当雇佣兵? 吻腰 弹幕剧透后,阴湿病娇大佬沦陷了 蜜糖陷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