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入宫(1 / 1)
历史时空入宫
“就是刚才,人还在前厅等着你呢。”小晴也被两人的大反应吓了一跳。有些呐呐地指了指外面,道。
我回头看了眼邬思道,苦笑道这个变动,可比刚才那个,更叫我手忙脚乱。”
邬思道颔首认同,又地提醒道你也些,可别先乱了阵脚。我想,或许是我们杞人忧天,吓唬呢。”
“我。”我点点头,时不我待,便匆匆地往前厅走去。心里却是一片翻涌的海浪:皇上会突然派个公公,会有旨意呢?
正厅里,王顺来来回回地踱着步,一脸焦急地等待着。这位柳姑娘,旁人或许不清楚,但那是清楚得不能再清楚的了。入宫也有些年头了,宣旨也是驭轻驾熟的事情,倒是头一遭看到的顶头上司李谙达这么紧张谨慎,告诫要客客气气的,侍奉着,断然不能摆谱端架子。
在她面前端架子?王顺忍不住笑了起来。李谙达也是关心则乱,又不是傻子,皇上冲进慈宁宫时,就跟在后面;守着绛雪轩时,也在场;便是这次南巡,又是随驾的;还有眼下,打从娘胎出来,还真是没听说过,有哪位公公宣旨都宣到了这地方。
经历了这么多,哪还可能在她面前端架子?那不是给找不自在么?
“是心尘的疏忽,竟然让公公等了这么久。”一个清越如风吟的声音自屋外传来。
王顺连忙回过身去,脸上堆满了笑容柳姑娘这说的是哪儿话,奴才跟您也算是有些相熟的,您这话儿,可就生分了呢。”
目光微微扫过,我笑着施礼道原来是王公公,心尘有礼了。”
小晴看见我行礼,也连忙福了福身,待我起身后便乖巧地立在一侧,不再言语。
王顺有些赞赏地看了小晴一眼,又将视线移到我身上倒是奴才叨扰了柳姑娘您呢。”说到这里,他顿了顿,露出恭谨而不谄媚的笑容,“只不过,皇上的差事,奴才也只得,若是哪里给姑娘添了麻烦。姑娘可不能跟奴才一般见识哦。”
“公公说的这是哪的话?”我笑着自桌上斟了一杯茶,手下一翻,便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搁在茶杯底下,递了,“劳公公跑这么一趟,心尘才是惶恐着不敢当呢。”
“哟,奴才能让姑娘您给斟茶呢?”王顺连连推脱道。
我将杯子往他手里一搁,笑道公公就不要跟我客气了。以后,还要公公多多提点呢。”
王顺笑了笑,便接过茶杯,象征性地喝了一口,将杯子搁在了茶几上。而那张银票,自然是不知不觉地离开了杯底万岁爷想姑娘了,便叫奴才,请姑娘去宫里坐坐,倒也没紧要的事情。”
我的心中微微一动,展颜笑道麻烦公公了。您先在这小坐片刻,我这就去更衣。”
王顺心里也是松了口气没,没,姑娘也稍微快一点。别让万岁爷等得太久了。”
“心尘明白。”我欠身一礼,便挑起珠帘,往里屋走去。一面走着,一面在心里暗自盘算着:既然王顺直接说了没事,怕也真没发生,估计康熙,还真是突然觉得闷了,想找人说。
想到这,忍不住就是一阵诽谤:这康大同志也真是的,不过动动嘴皮子,随便一吆喝,下面的人就要忙一个底朝天。青天白日的,啥事都没有,却要紧赶慢赶地跑一趟紫禁城。
当然,诽谤归诽谤,这宫还是一定要去的。
不一会儿,一辆马车便从柳心苑驶出,匆匆忙忙地往正北方向疾奔而去。
御花园,万春亭。
康熙坐在石桌旁,看着搁在炉子上的铜壶袅袅地冒着白烟,氤氲着视线。他的身后,便是垂首伫立的李德全,漠漠的神情,叫人看不出半分心绪感觉。
“心尘见过皇上,皇上吉祥。”我快行几步,来到亭外的玉阶上,恭谨地施礼道。
“起吧,不必多礼。”康熙微微抬了抬手,又指了指一旁的石凳。“坐吧。”
我又是一礼谢恩,迈上台阶,对李德全微微敛衽见过谙达。”
李德全打了个千儿,回了一个全礼柳姑娘折杀老奴了。”
我闪了闪眼光,掩唇笑道谙达总是这般谦逊,倒叫心尘有些不好意思了呢。说起来,谙达也算得上是心尘的长辈了呢,若非熟悉了谙达,心尘怕还真会以为,是谙达瞧不起心尘,不愿与心尘呢。”
康熙失笑地摇了摇头,转身对李德全道你就好好站在那里,受了她的礼吧。若是再谦让下去,指不定她还会说出些来呢。”
李德全连忙躬身道老奴惶恐,平日里都是柳姑娘帮衬着奴才们,老奴怎好再生受她的礼?”
“好了,好了,你们也不用再让来让去的了。”康熙摆了摆手,结束了这个行礼问题,“王顺这回儿倒是挺利索的,一会儿功夫就把人给朕带来了。”
“王公公待人客气,倒是心尘叫他等了好些,有些过意不去呢。”我依言在那石凳上坐下。笑容清雅而恰当,“只是,竟然害皇上等着,耽误了您的事儿,心尘还真有些惶恐不安呢。”
“也没要紧事。”康熙淡淡地笑着,“只不过,好些日子没瞧见你了,又想起那时候南巡的路上,听老十三提起过你的茶艺,夸的天花乱坠的,有些好奇罢了。”
我微微呆滞了片刻。旋即浮出一丝无奈的苦笑那是十三爷在取笑心尘呢,就心尘这半路出家的茶艺,完全就是个半吊子,没糟蹋了好茶,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还敢说是好手艺呢?”
“刚刚还说李德全谦逊,我看这词儿,用你身上也贴近得很。”康熙没有被我的一通辩解所忽悠,笑容里多了几分柔意,“就算是要偷懒,你明着说也就是了,非要把贬得一无是处的。,你就这么懒怠,连替朕煮一回也不愿意?”
“哪会呢?”我连忙露出生平最灿烂无辜的笑容,水吟吟的眼睛望着康熙,一眼的清澈纯净,“能为皇上煮茶,是心尘的荣幸,只不过,是担心平白浪费了皇上的好茶好水,又破坏了您的好心情嘛。”
“别跟朕打马虎眼了。水都已经煮开了,茶罐也搁在桌上了。”康熙还是微微含着笑,看起来,他的心情十分的疏朗而惬意,“朕倒还真有些期待,你能煮出怎样一壶好茶来。”
话已至此,我便也不再说那些客套话儿,将茶罐移到面前,轻轻地打开盖子,用盖沿略微晃了晃,将罐中的茶味散一些入了鼻,闭目辨认了一番,我有些惊讶地道是武夷大红袍?”
“不。”康熙点点头,“这么一闻,就能清楚地辨认出品种,你对茶的见识,倒还真的不差。”
我浅浅一笑。起身自火炉上打开微微起沸的壶盖,笑道大红袍讲究的是三分茶七分水,若是好水好茶,味儿自然是醇正而持久。”
康熙有些哑然笑道你是说,若是待会儿茶味不好,便是水和茶叶的缘故?”
“皇上如此圣明,自然能明察秋毫的。”我弯了弯眉,一顶高帽轻飘飘地朝那一身明黄的方向飞去。
“这水是京郊峻岭之中的幽涧泉水,自然是泡茶的上上之选。”康熙指了指桌上的茶罐,又道,“而这茶,也是进贡的上好大红袍,茶和水都算到了位,剩下的,可就该看你的手艺了。”
“心尘曾经听人提起过,极品大红袍冲泡九遍仍能香韵十足,不逊于前三轮。”我一面用茶挟子将茶具在沸水中一一洗净热烫,一面用茶勺取了些许茶叶,细细地分清均匀粗细,“今日,倒是心尘的福气,能亲口品一品绝佳的好茶。”
既然开始煮茶,我便敛了心神,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治器,纳茶,候汤,刮沫,淋罐,烫杯,洒茶。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娴熟地放下茶瓯,端了一杯奉给康熙心尘已经力竭了,若是味儿不对,皇上可莫要见怪。”
康熙接过茶,低头看了看,不禁暗赞一声。先前看她那从容淡定的手法,便知她浸yin茶道已非一时半刻,而看到这杯茶时,更是忍不住惊叹,观茶色明亮橙黄,如朗朗旭日;闻茶香馥郁飘溢,华采焕然。
轻啜一口,齿颊留香,岩韵不失,闭目细品了半日,出声赞道烈气蕴于温婉之中,时隐时现,聚而不散,茶味虽淡,却不曾失了大红袍的霸道,真真好茶!”
我轻声地笑着,又将第二汤斟上皇上喜欢便好。”
康熙接过茶,闻着那仍然醇香无比的茶味,似是随口地说道人家都说,字如人,朕倒以为,你这茶,也像你人一样。虽然看着清淡,细细品味,却是隐着铮铮的傲骨。”
如有处置不当之处请来信告之,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给您带来不带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