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四十四章(1 / 1)
天上的星星还没有完全褪去,四月的清晨,风也带着春天的暖意。站在这温和的风中的铁梁,心里却是焦急不已。
颜兴带着花彪和五百精兵连夜出发,沿着来时的道路寻找铁风哥儿仨去了。去了已经有将近两个时辰,应该是到了跟铁风他们分开的地方。也不知道有没有眉目了。
从送走颜兴他们起,铁梁就这么一直站在浔州大营的大门口。值守的卫兵都换了一岗,铁梁还是期盼的盯着远方,坚持的等候着。
三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铁风这孩子自己当然最是了解,多勇寡谋,却心地善良,热心热肠。
万俟展鹏看来不爱言语,不爱表现。但听后来回来的兵士说了,有着一身高深莫测的功夫。虽然让人觉得有点琢磨不透,却对兄弟们也是真心诚意的。
何无过年纪虽小,个头也不高,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哪知道竟会有这样的豪气和奇智。先是出了好主意让自己按时执行了行兵令,又在遇见敌人的时候能想出舍小身顾大局的办法,最后那一百人马也安安全全的回到了浔州,只是兄弟三人不知下落。
要说起来,这些智谋、见识和胆略,哪里像是一个小毛孩子能够有的,只有运筹帷幄、久经沙场的将领,才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这孩子分明就是一个将帅之才。
“铁兄,还在替那三个孩子担心呢?”
毕青山要去衙门理政了,因为担心着那三个孩子,便特地绕道兵营大门,想探探消息。远远的看见铁梁一个人还站在昨天半夜送走颜兴的地方。
今天是期限的最后一天,三个孩子晚上子时之前若是还寻不回来,那么之后即便回来了,也是逃不过军法处置的。
铁梁的心情毕青山能够了解,并且自己也对那个叫花虎的孩子充满好奇。
“进去坐一会儿吧,你一直站在这里的吧?明日一早就要行兵,铁兄还是去部署一下吧。不然那个姓薛的兴许又会掀起什么风浪来。” 毕青山轻轻拍了拍铁梁的肩膀。
“啊,毕兄。”铁梁回头,见是毕青山,“我反正也不困不累,索性就在这里再等等。待会儿卯时点兵我就进去。”
毕青山就先去了衙门,铁梁依旧在大营门口远望。
忽然,远远看见有两个人骑马跑了过来。那两个人显然也看见了铁梁,直奔过来。
“铁伯伯!”
“铁将军!”
越来越近了,马上的人看清了铁梁,大声地招呼起来。
“过儿!阿放!”铁梁也看清了来人,高兴的叫道。
可不就是史过和史放来了!
跳下马,史过来到铁梁身边,铁梁高兴的抓住史过的手臂。
“过儿,你不是带阿放回长安成亲去了吗?怎么会在这里?”铁梁看见史过和史放风尘仆仆的样子,不解的问道。
“唉,铁伯伯。这事说来话长,等得了空,过儿在跟您细细说吧。”史过的脸色黯了黯。
“我跟史放刚从临牧城附近来。阿史那也思拖驻在牧羊城,派重兵把临牧城围得水泄不通。我们在周围村落伏了两三个月,竟然都没有找到进城的办法。”史过皱了皱眉。
“临牧城里虽然长备有战时储备,可是从开战被围,到如今已经有好几个月了,那些储备应该也差不多耗尽。铁伯伯,我们很是担心临牧城。一城的百姓眼见就要断食断用,我爹想是都要急坏了吧。”史过担忧的说。
“是啊,过儿。我也很是担心。你放心,这次调集兵力,就是要去解救被占城池。临牧城的地位这样重要,朝廷也很是重视。我打算明日一早跟各将领商议,先行发兵临牧城,以解围城之困。然后再一路东扫,争取在五月十六日之前夺回其他城池,为常山公主扫清和亲道路。你觉得这样可行吗?”铁梁说。
说到李玥,史过不由得想到了霜菊。李玥和亲的日子定在了五月十六,虽然她现在难过,可是再有不到一个月,就会脱离苦海,这是自己安排好了的。但是自己的小丫头呢,却毫无音讯啊。
回想起自从霜菊坠下悬崖后,自己就和史放不分昼夜拼命的寻找,却连一丝丝线索都没有寻到。
后来寻到一个小县城的时候,在城里听人说大唐连失城池,临牧城也被阿史那也思拖围住,朝廷正在大规模征兵。不得已,为了边城的百姓,史过忍痛放下儿女私情,跟史放一起往临牧城赶去,想要跟自己的父亲一起,跟临牧城百姓一起,抵抗突厥。
行到飞云山的时候,恰巧碰上了那次要劫杀霜菊,后来又被霜菊救了的两个杀手。那两个人已经成亲,又弃恶从善,还肯相助百姓。让所谓的土匪山寨,变成了让人乐道的地方,倒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情。因为知道五月份李玥要去和亲,这也是小丫头的一桩心事,便安排了崔一剑四人相机解救李玥。
再接着就是连着两三个月的在临牧城周围的小村庄里伏着,希望能找机会进城。可是突厥人的包围很严密,他们显然也知道临牧城在边关的地位。
前几天,听百姓们议论纷纷,说起铁梁被封作代理元帅,当然也听说了那个很是被大家关注的不可能的行兵令。
于是,史过和史放一商量,决定到浔州来投奔铁梁,要为大唐的边关问题出一点力。
“过儿,你怎么了?”铁梁看见史过也不回答自己的话,只管自顾出神,不解的问道。
这个元帅之子真的很让人费解,如果不是跟史伯略关系好,铁梁也压根不会知道这个俊美非常的男孩子就是史元帅那个号称心智低下的儿子。
据说史元帅的儿子曾在长安府中误用药物,心智受到损害。后来元帅把孩子接到身边,四处求医,曾被一个世外高人带走了。
五六年之后,史过学成了一身过人的本事,悄悄回来了,但是并未公开露面。只对大家宣称智力还是低下,怕在军营影响军国大事。但是又要方便史元帅的照顾,便被送到附近村子里抚养去了。
后来史过就一直以史迹的名字在军中行动,只说是史元帅又收了一个义子。
其实,史过这孩子回来后,不但单打独斗无人能敌,连行军布阵,都很有一套。每次有战事时,史过便默默跟随在父亲或者铁梁等高级将领的身边,帮着出些主意。
史伯略和史过一直把二人的亲父子关系在军中妥善的隐瞒着,只有跟史伯略有生死之交的几个人知道。
如今朝廷能让自己作代理元帅,是因为自己常年跟随史伯略,对大唐跟突厥边境事情比别人能更清楚些,而且有些让人骄傲的战绩。可是朝廷并不知道,自己以前的行兵打仗中取得的那么多的胜利,有相当一部分要多亏史过出了不少好主意。
论智谋,这史过跟那个顶替花虎的何姓小子有得一拼。论武艺,则史过要比那小子强过百倍。
但是说也奇了,史家父子似乎对封官晋爵这些事情一点都不感兴趣,从来不求功劳名声。其实都不必承袭,单是凭借以往战功,史过接任镇国将军,都是理所应当的。
就连自己那二愣子似的莽儿子,都因为战功被封作了从七品翊麾校尉。史过不但不求官职,甚至都没有正式加入军队编制。兵将名册里没有这个人,朝廷当然也不会知道他的功劳。
史过不在意,连史元帅也不在意。
真是一对奇怪的父子!
“噢,没什么,铁伯伯,我在想事情。”
史过回过神来,不好意思的笑笑。这大敌当前的紧要时候,自己怎么竟然沉浸在儿女私情上跳不出来呢?!
史放知道史过在想什么,倒很是理解。在有关少夫人的事情上,自己的小爷什么时候跳出来过呢?!
“铁伯伯,我想啊。不如我跟阿放带着一小队人马,做出声势,先行开往临牧关,攻打牧羊城。这样,阿史那也思拖就会从临牧城调集些兵马与我交战。趁这时候,您就找机会解临牧城之围。”
史过的意思是,不直接攻打包围临牧城突厥军队,而是先去攻打牧羊城。
阿史那也思拖把近周大部分兵力都用来包围临牧城了,牧羊城的守兵应该不会很多。所以,只要史过先去攻打牧羊城,那么即使不全部,阿史那也思拖也得调集部分兵力回来,支援牧羊城。
铁桶般的包围圈一旦有兵力撤出,短时间内定然难以恢复到滴水不漏的程度。这样,铁梁率领大队兵马,就可以借机寻找突厥围军的突破口,从而解救临牧城。
典型的“围魏救赵”,铁梁对史过的提议十分满意。
“啪啪啪。”一阵啪啪的拍手声。
“好主意!”一个让人怎么听怎么不舒服的腔调。
趁铁梁、史过、史放三人正在讨论的时候,一个人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正是薛蔚。
薛蔚带着四个亲随,摇摇晃晃的走到三个人近前,大模其样的向史过和史放看去。待看清楚了史过的模样,眼里有明显的震惊和兴奋。
薛蔚当然收到了李元景的书信,知道了史过并不是傻子。
而且当初皇宫的赏月宴上,还是内卫统领的薛蔚当然也见过史过和何霜菊。并且跟其他人一样,不会忘记这对长得风华绝代的小夫妇的。
眼前这个出了个好主意的男人,不就是六王爷所说的那个失去踪迹的史过吗?!找到他,那个美艳的菊香郡主也就离得不远了吧。
“杀人灭口,斩草除根。”
六王爷的口谕就是要不惜代价的把两个人杀掉。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薛蔚还是会无条件的服从六王爷的命令的,谁让自己的姐姐是六王爷的一个要宠又不宠的小妾呢。
“哦?薛大人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吗?”铁梁回头一见是薛蔚,心里立刻厌恶起来,可是必要的脸面该给还是得给的。
而且这回还能借着薛蔚的口让史过把人马带走,也省得事后薛蔚再加刁难。
于是铁梁亲热的拍拍史过的肩膀,故意往薛蔚身边靠了靠,跟薛蔚站成平排,然后对史过说道:“既然监军大人跟铁某的意思一样,都觉得你的办法甚好,那就按你的意思放手做吧。”
这就是那个把边城搅得天无宁日的薛蔚?!虽然早闻大名,今天却是第一次见到。长得倒也是人模狗样的,只是脸上总带着一种让人生厌的表情。
史过当然明白了铁梁的意思,便冲着铁梁和薛蔚抱了抱拳:“在下得令,这就前去准备。”说着,就要带着史放往大营走去。
“等等!”薛蔚叫住了史过。
“元帅,薛某还不知道这位小将是哪营的将士呢,难得咱们军中能有这样的将才。若是官职低了,可不就屈了人才,元帅要大大提拔才是啊。”
薛蔚斜着眼睛看了一眼史过,乐呵呵的问铁梁。
“啊?”铁梁愣了一下,怎么介绍啊?
“禀薛大人,草民史迹,蒙史将军收为义子,本来并不在军中供事。如今突厥肆虐,困我城池。故草民特来浔州,愿加入我大唐雄军,共抗突厥。家国有难,匹夫有责,望铁大人、薛大人成全。”史过冲薛蔚行了一礼。
既然以前在军中行动时,一直用的史迹的名字,索性还是用这个吧。解救临牧城的时候,里面的人若听了这个名字,肯定就知道是自己来了。
而且跟薛蔚也不能说自己原来是在军中,如果他较真儿一查,当然会查出守军名册里本来没有自己的,不是又要多生事端了。
“跟我打马虎眼!”薛蔚心里暗暗想道,“好啊,不管你是史过还是史迹。总之,这回让我逮住了,就甭想跑得了!”
“哈哈,原来是史元帅公子,难怪这般了得,虎父无犬子呀。公子言重了,还说什么成不成全的话?!”薛蔚走到史过面前,貌似亲密的也拍拍史过的肩。
“难得咱们大唐的百姓能这样忧国忧民,我们当然要支持了。铁元帅,您看咱们是不是应该上报朝廷,给史公子请个职位,然后史公子也好名正言顺的领兵了。”薛蔚又回过脸看看铁梁。
这个薛蔚,不管报什么职位,用了史迹的名字不就是欺君了吗?!铁梁恨恨的想。
史过还不像那万俟展鹏和何无过,他们是真正替代原本在名册的人。战事完毕,他们只要辞军回归就可以了,朝廷不会多加过问。
史过却不同,他是史元帅的儿子,名义上也是史帅义子。以史元帅的身份,他儿子的事情朝廷不可能不关注的啊。
“多谢薛大人抬爱。史迹无心官职,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而已。”史过又冲薛蔚一揖。
“好,果然是侠肝义胆的好男儿。这样吧,上报请职定须时日,恐误了战机。这次我就随史公子一道领兵。待他日立了大功,薛某定会跟铁元帅一道保你。”
薛蔚对史过说道,心里却暗暗想的是:“一块儿走吧。等真是立了功,我把功劳一抢。再寻着那郡主丫头,一块儿解决了。我就两边受奖了。”
于是,史过和史放只好跟薛蔚一道带着一千轻骑兵出发了。绕过围困临牧城的突厥大军,直奔牧羊城而去。
所以,当晚上颜兴和花彪带着铁风、万俟展鹏和霜菊还有五百精兵回来时,并没有遇见史过、史放和薛蔚。
不过薛蔚可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铁风的,本来派了一个亲信在这里等着,但是几个人并没误了时辰。亲信后来跟薛蔚说了,薛蔚也没能就这件事再兴风作浪。这次轰轰烈烈的限时行兵令事件,就到此为止了。
只是后来李治和长孙无忌都认为,一定要嘉奖那个出了好主意的新兵花虎,以显朝廷对有能力的兵士的重视。
于是发了一道圣旨,封花虎为正八品宣节副尉,在军中的具体位置则由铁梁酌情安排。不过,这也是半个月后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