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挪活4(1 / 1)
据说有一家专开临终关怀的医院,在只有一位退休老医生带几个没本的医生的情况下,从末遇过一起医疗官司,这已成医院招人的招牌广告。
因为到了这里的人就如同一脚生死之门里,一脚外,按理说是有如过河的小卒,只能进而不能退,别管咋进来的,结局都应该是被送到另一个世界。偶尔遇个因误诊而进的漏网这鱼,站着出去后那是花多少也买不来的广告。
病人花费虽比不得医院,可驾不住人多,中国缺什么也不缺人,病人与人口自然成正比,那些在医院已经没有治疗必要的绝症患者排着队的等着往里住。这些病人进来不是来治疗的,所以不必用贵重药品,只要侍候好就行,医院收的差不多都是纯利,可谓一本万利。
这时池来发才明白刚来时老板说的当时听着懵懂的话,每一个单位都有它自己的经营模式,你是专家,治病应该没问题,只是要与其它科室多沟通,相互配合,如果你在什么事情上需要我们配合,你也可以直接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满足你的要求,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问叶医生。
为了锻炼叶大夫,刚开始来病人时池来发都是让她先接诊,几天以后,小叶的医术让池来发明白了什么叫无知者无畏。一个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出现了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伴语言不清和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在没有进行CT检查的情况下,叶芙蓉就敢用活血药,一上就是二种,一开竟是半个月一个疗程的药。当然只是本门诊部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独家秘制的中成药注射剂,如同饭店里的招牌菜,心脑血管科的专科药,无论是心脏病或脑血管病必不可少的药物,如心脑血管病药物中的万金油。
池来发从头到脚给病人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后,建议患者及家属去县医院做个CT检查,根据结果再确定在哪治疗,并告诉他们病情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如果检查后医生说需要住院,就直接住院,不必再回来了。叶芙蓉虽没有异议,但脸上难掩尴尬和不快。
池来发给叶芙蓉讲解了急性脑血管病出血与缺血并不像黑白一样泾渭分明,还有一种临床不常提到的混合性中风。以前没有CT、核磁检查时,对无法确诊的脑血管意外大都是中性治疗,随着科学的发展,CT、核磁的普及,检查后病情当机立断,使治疗及时得当,效果好的话立竿见影。盲目的治疗不但会延误救治时机,如栓塞性患者必须在六小时以内溶栓,否则效果不佳,会留下终身残疾;若把出血性疾病当做栓塞来治,无疑同以油救火,南辕北辙,适得其反。疾病初期,诊断不明,转归不明,安全起见,应以住院首选。如果在这治疗,万一病情得不到控制,或回家后有个三长两短,那我们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小心使得万年船,不是池来发怕担责任,他觉得叶芙蓉的医术水平是‘杰’字写成了木,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他不得不佩服老板的勇气和魄力,在这个病情瞬息万变,稍不留神可见生死的心脑血管科,竟敢让叶芙蓉一柱擎天支撑了这么长时间。不管是侥幸还是吉人自有天相,杏林堂开业以来不但安然无恙,反门庭若市。
池来发苦口婆心的说教换来的是叶芙蓉不以为然心不在焉的几次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只是后来好再也不看病人,也不多说话,无论池来发说什么她只是一味点头,不置可否。没多久池来发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告诉他叶芙蓉不象外表那么单纯,毕恭毕敬下裹着提防,隐着排斥。池来发终于关起了他在医院当主任时养成的好为人师之门。
一个月过去了,池来发的到来并没给门诊部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心脑血管科的收入不升反降。这是老板始料末及的,也不是老板的初衷。病人总数比上月多,还有几例以前这里肯定处理不了的危重急症病人,别说门诊部,那是一些一级医院也末必处理得了的病人,像严重心衰,支气管哮喘的持续发作。当然处理后有的转入了其它医院,那也是迫不得已,因为这里不是医院,还不具备什么病人都留的条件。但这些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有可能会永远失去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