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落泪是金 > 第六章校园上岗:留下我们的羞涩与光彩(4)

第六章校园上岗:留下我们的羞涩与光彩(4)(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二战未解之谜 道三慕四 宠物乐园 寄生兽 夜合花 舞魂道 杀手天王 诱惑学院之绝色物语 极品皇后 铁笔判洪流

但新的历史条件下突然冒出的新现象——高校“贫困族”,给这所老牌大学也提出了不大不小的问题。南大的在校学生人数位居全国大学前列,因而它的贫困生人数也相对很多。学生处焦文铭老师介绍说,南大是“并轨”的首批试点学校,所以他们的贫困生问题也更早暴露出来。1994年开始,学校就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了大学生济困活动。学校利用自己的名校优势,曾向社会各界募捐,吸取各种资金来源。在这基础上他们率先在大学里设立了针对贫困生的“校长特别奖”,最高的达3000元。但由于“粥少僧多”,这一奖励只有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才可能得到,大部分寒窗子弟困境依旧每况愈下。后来是学校通过政策性的补、免,对那些确实无任何经济来源的特困生进行学杂费半减或全免,同时每月补贴50元生活费。这一减免措施解决了不少贫困生的燃眉之急,可是学校却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仅一年用于贫困生的减、免、补、贷总费用就高达500多万元!

南大的校长们被一项前所未有的“突然冒出来”的巨大资金所困扰,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这500多万“扔”进去的巨额资金尚不能解决近2000来名贫困生中一半人的生活困难问题。怎么办?校长们想到了勤工俭学,想到了在校设立勤工俭学岗,具体是把原来的图书馆、实验室的那些外雇临时工岗让出来给贫困生们。第一批51位同学上岗后效果很好。于是又把学校机关的200多个聘用岗也让了出来给贫困生,效果和反响仍然都不错。问同学们为什么愿意到这些地方上岗,同学们回答得很直率:这样的勤工俭学岗既能赚钱又不失身分,是“白领岗”,有什么不好?其实学校在开设那些岗时早已料到可能会出现的效果,故而他们能做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勤工俭学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让学生们能承受的心理压力。

然而“白领岗”只能使少数人得益,仍有很多贫困生没有机会上岗。1996年新学年开学,南大决定把设岗的步子迈得大一点,于是便有了后来闻名一时并流行到所有高校的“中国大学1996‘厕所运动’”。

“厕所运动”是大学生们对自己的伙伴承包厕所卫生工作的俗称。其发源地南京大学对此的正规叫法为“学生保洁员”岗。说白了,就是由大学生自己清扫厕所。南大有两大校址,其中之一是长江北边的浦口新校区,全校新旧校址加起来有近百所厕所,过去一直由外雇临时工来完成清扫工作,每年学校光这笔钱就要付出十多万元。自己的学生受困,却让外面的人把钱赚去,南大人多少感觉有些亏。但是身处富庶之地的南京大学真的要让学生去当刷厕所工,可也不能不说是件“开天辟地”的新闻,弄好了是支持学生勤工俭学,弄不好一片好心反而会招来举国上下的斥骂。这一点南大校长们和专司学生勤工俭学的校团组织与学生处是有思想准备的,故而他们在实际操作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做法。第一次招聘启事贴出时其上岗的内容写得含糊,叫做“招收保洁工”。

保洁?保洁是干啥的?不就是干那些又脏又累的打扫教室、楼道的活计吗?

人家当又体面又舒服的“白领工”,我们就去干“蓝领工”?我不去!

得了,社会分工不同么!“蓝领工”至少也能让我们有顿饱饭吃。我准备去。

哈哈哈,我们都上当了,啥“学生保洁工”,其实是让我们打扫厕所呀!

啊——?!不去不去!再穷我们也是大学生么!

学生们众说纷纭,虽然有人对上面的说法不完全赞成,也觉得打扫厕所并非不可以,但仍然没有一人公开前去揭榜报名的。

南大的第一榜“招聘保洁工”以失败而告终。

南大的“厕所运动”成功之处是他们坚持地做了下去。根据浦口校区的新生中贫困生多的情况,学校就“是让贫困影响我们的学业,还是选择通过劳动自强自立”问题,在学生中展开了大讨论,讨论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第二榜“招聘保洁员”一出,有100多名贫困生(其中也有家庭不错的)报名竞岗。用老师的话说,那是“一次观念的革命运动”。

然而,报名到厕所上岗,并不说明问题就已解决。不少学生第一次上岗时怕同学看到,竟然半夜起床,至于挑着箩筐倒垃圾就更费劲了,本来几百米远的路程,他绕来绕去要跑上一二千米。为啥?为的是绕过熟人的眼睛。是男生的怕女生瞅见,是女生的怕男生看到。一位瘦小的女同学本来为照顾她给安排了宿舍楼的一个厕所,可她坚决不去,最后宁可挑了个很远、很偏僻的厕所。事后人家问她为什么,她说在那个厕所上岗不会碰到同班同学……哈,真是一群未褪稚气的孩子!一群已经懂得羞涩的青春儿女!

上面的事都发生在两年多前。今年4月我到南大时借看望我的外甥女而特意到了南大的浦口校区。我问去年以江苏文科“状元”考入南大的外甥女:班上有几个同学当“保洁员”?她说有三四个吧。我问,那你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对他们当“保洁员”有什么看法?她摇摇头,说没什么看法,很正常,我们有空还帮他们一起干哩。我怀疑地看着在家极少做家务活的外甥女,表示不信。她急了,冲着我这“老舅”嚷嚷:小看人,上了大学不是可以变化和进步么!嗬嗬,这可是料想不到的“奇迹”。不过后来听南大浦口校区的领导介绍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推行学生保洁员制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勤工俭学的意义。学生本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上岗的过程中得到了加强,其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也得到增强。通过学生自己打扫环境卫生特别是打扫厕所卫生后,同学之间便有了自觉维护的意识。过去临时工打扫卫生,学生们总觉得乱扔乱涂无所谓,而且有一种扔了也有理的味道。如今不一样了,环境卫生是同学们自己打扫的,从浅层次讲,你再乱扔乱丢就不好意思了。从深层次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尊重别人劳动的风尚。当然,由于上岗,那些本来经济困难的同学就可以获得一份能基本保证生活的收入。

“厕所运动”,利校、利风尚,更利贫困生。在今天的南大,师生们再谈论起此事时,从校长到普通学生,都会自豪地这样告诉你。

没有一种时尚和流行色可以同大学校园的传播速度相比较。南京大学推出的让贫困生当保洁员的“厕所运动”风,不多时便刮遍了中国所有大学校园,许多大学仿效南大的做法,在自己的校园内推出了让学生承包厕所清洁的勤工俭学岗位。一时间,中国大学的“厕所运动”被当做不同寻常的新闻,着实在西方世界广为传播。而有一位中国大学生还因为扫厕所成了一些西方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就是大连理工大学的9506班学生李祥华。

李祥华所在的学校同样是为了解决贫困生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而把水房和厕所等杂活进行重新分配,专门让学生们来做。学校遇到了与南大开始一样的问题,即没有人愿接清扫厕所的岗位。就在这个时候,该校化工学院的李祥华同学毫无顾虑地第一个报了名。

“恭喜你,李‘所长’。”有人过来半开玩笑地问他,“怎么样,当回官儿过瘾吧?多少钱一个月?”

李祥华白净净的脸,1米78的个头,面对别人的几丝讥讽,他坦然一笑:“不多不少,干了就知道。”

为了更加说明自己的自强自立之心,李祥华每次在厕所上岗时有意穿上校服,有意别上校徽,也从不避人,该到什么时候去刷厕所就什么时候去。

在许多学校里,从学生到勤工俭学部门,不少人仅把校园上岗当做一种纯粹的象征性劳动。但李祥华则不然,老师和同学们都说他这个“所长”是个完完全全合格的。

别以为刷厕所真那么简单,真要干好不费点劲是不成的。李祥华开始干时由于报名的人数少,原定的两个人包一个厕所的活只有他一人承担。他还真当一回事,一天早、中、晚三次,把厕所扫得又干净又亮堂。同学中有一部分人习惯把乱杂废物往厕所扔,甚至当着李祥华的面也敢这么干。换了别人也许闹出一场“厕所风波”,可李祥华不,他照常笑嘻嘻地干他手中的活。只是等人走后,他在墙上贴出一张“请做文明人”的告示。谁都不可能长久不要脸面,那些平时不自觉的人见告示后也就慢慢改了自己的坏习惯。李祥华呢,觉得当这个特殊的“所长”还真有特殊的用场:比如原先那些跟自己关系不怎么融洽的同学现在与他亲近了;比如原先班上不敢报厕所岗的几位贫困生现在愿意跟着他当“徒弟”;比如原先校内的“厕所文化”叫人看了恶心,自打他当“所长”后就再也不见了,取代的是清洁、干净的环境……

“妈、爸:这个月我又拿到工资了!上个月是160元,现在我承包了两个厕所,工资可以领到200多元了……完全够生活了!”又一个领工资日的夜晚,李祥华忍不住给家里打去电话。

电话那头,母亲和父亲高兴得连声“哎哎”。“小华,我和爸都支持你,好好干下去,只是别耽误了学习。”母亲叮咛他。

“不会的,妈。”李祥华充满信心地回答父母,因为他觉得这段时间不仅生活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自己坚强和自信了许多。现在他有个心愿:要把自己在厕所上岗的感受和体会向同在校园的那些贫困同学讲讲……

目 录
新书推荐: 内娱街溜子,开局带劫匪狂飙 睡完不认后,被阴湿继承人强宠了 绝爱囚笼:千金的男装救赎 江州囍事 重生七零,我在京市开饭店致富 什么叫我是怪谈? 完了,我把仙家的香炉摔了 仙子,求你别再从书里出来了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前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