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奏折(1 / 1)
绚丽的晚霞消失在西面的天边,一层云翳遮住了半边天。夜色降临了,玄宗还没有回来。我站在去上书房的路边,久久地等待。
“娘娘,掌灯了。该回去了,您还没有进膳呢,怎么还在这里等着啊?”小多子跟在我身边,轻声说。“皇上……”
灵儿没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把宫女带来的披风给我披上。
“娘娘……”小多子看着我的脸色,试探着,“是不是……该回去了!保重身体要紧。”
“小多子!”我沉着脸,“哪儿那么多废话?皇上不是也没有进膳呢么?”
“是!”小多子退在一边,不敢再插嘴。
远处匆匆走来的那个人影是谁呢?带着高高的帽子,甩着拂尘,在黑色的夜幕背景下更显得匆忙。兴庆宫的灯火拉长了他的影子,又逐渐的缩短。近了,又近了,那人分明是--------高力士。
“娘娘,老奴高力士见过娘娘!”高力士赶紧上前请安,笑着说,“奴才正要去长生殿找娘娘呢,不想在这里看见了。也算是机缘巧合啊!”
“高公公,不知道你找本宫所为何事?皇上呢?”我赶紧迎上去问。
“正是因为这个。皇上在上书房批阅奏折,如今也还在忙着。怕娘娘担心,特意吩咐老奴告诉娘娘,娘娘尽管用膳、安歇,不用等待。”高力士恭恭敬敬地说。
“噢?那皇上也还没有进膳么?”我着急地问,“你怎么不劝皇上,保重龙体重要啊!这个时候了,还不进膳怎么行?我说高公公,不是本宫说你,皇上身边,要说得皇上信任、懂得体贴皇上的,你可是数一数二的了,怎么不劝劝皇上呢?”
“回禀娘娘,这话么,老奴自然是说了的,只是……如今,叛军作乱,皇上日理万机,不得空闲。老奴的话,皇上不听啊!如果是娘娘,皇上或许会听。不然,娘娘您去走一趟试试看?”高力士也有些着急,“毕竟皇上年岁大了,这过度疲劳确实有伤龙体。”
“高公公,这个,我去上书房,合适么?”我犹豫了,上书房虽然属于兴庆宫,但那是玄宗批阅奏折的地方,后妃都没有资格前去的。
“要是平日里,娘娘自然不能去。如今是特殊时期,或者可以权宜也未可知。再说了,只要皇上不怪罪,谁还能责怪娘娘不成?”高力士赶紧说,“不然的话,皇上……”
“那好,你前面带路,本宫随后就来。”我下定决心,跟着高力士前往内宫。
能让玄宗着急顾不上吃饭的事情自然只有安禄山造反一件。这么说,安禄山确实……
“娘娘,内宫禁地,老奴不能擅自进去。所以,还是请娘娘自行进入。”高力士弯腰躬身施礼,谦卑地说。
我点点头,轻轻推开上书房紧闭的大门。
宽大的书桌后面,玄宗坐在那里低头沉思,手里分别拿着两份奏章,桌子旁边,还有一杯已经凉了的茶。而坐在龙书案后面的玄宗,和平日里相比,显得威严了许多。想必这就是生活和工作的不同。
“力士,不是让你告诉贵妃娘娘及早休息你就不用来伺候了么?”听到门响,玄宗没有抬头,不耐烦地说,“都是老骨头了,你也该歇一会了。”
“皇上……”站在门口,我轻声说。“是我……”
玄宗这才抬头,看见我,愣了一下,之后微笑了:“丫头,你怎么来这里了?这里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啊!”
“是。玉环知道不该擅自来上书房,所以只是远远的站在门口啊。莫不是,皇上要治玉环的罪不成么?”我也笑着说,“看来,高公公说得不错,即便是叫皇上去休息,也是了不得的罪过呢。”
“呵呵。确实有些累了呢!”他笑了笑,放下手中的奏折,站了起来,左右晃了一下头,又甩了甩手臂,“丫头,过来帮我按摩一下,上次你按摩之后,就觉得疲劳缓解了许多。”
“好好好,就知道支使人!”我走过去,后轻轻搭在他的肩上,故意噘着嘴说,“都不管人家,等你到现在还没有吃饭呢!”
“好可怜的小娘子哦!”他笑着说,坐下,闭着眼睛,满享受的样子:“多让人心疼啊!那不是让力士告诉你别等我了么?你啊!怎么说你呢?丫头!”说着,他拍了拍我的手。
“一个人吃饭、休息多没意思,玉环要你陪着嘛!”我手下轻重有度,一边娇嗔着“再说了,你都没有吃饭,玉环怎么可能独自享用?”
“嗯。好,一会咱就去进膳、休息,我呀,陪着你!”他笑着,脸上都是宠爱,“你这个小丫头!”
“还小丫头啊?哼!我老人家可都快四十岁了呢!唉!人老喽!”我故意调笑着。
“那我岂不是更老了?”他也笑。
“那不一样啊,你是万岁啊!我只不过是千岁,所以呢,你该是我年龄的十倍呢!如今,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罢了!”我扶他起来,“还不知道好好保养身体,欺负我老人家,让人家跟你一起挨饿!三郎忍心啊?”
“嗯。批完这份奏折,咱就走!”他挥了挥手,抓起了桌上的御笔,“总不能让我的丫头挨饿不是?”
“还有什么奏折啊?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呢!”我噘着嘴,撒娇,“走吧走吧!”
“这可不行,这是两份紧急奏折,猜猜是哪里来的?”他看着我,笑着说。
“能让你这么长时间犹豫不决的,还能有什么事情?我猜啊,肯定是关于安禄山那厮!”
“呵呵。”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把两份奏折伸到我的面前。
“这……”我惊讶地看着他,“三郎,这个东西能让我看么?”
“能不能让你看,是我说了算。”他有些不以为然,“再有,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呢。看看和我得是否相符。”
“哦。那……我就看看?”我看着他。
“嗯。”他点了点头。
我缓缓地打开第一份奏折,上面是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给朝廷的上表,分析敌军情况,要朝廷摒弃轻敌的思想。他陈述事实,在洛阳招募新兵,对抗叛军,而安禄山的手下都是久经训练的虎狼之师,乌合之众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很快就被安禄山打得落荒而逃,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和副元帅高仙芝商量,“常清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居潼关以拒之。”潼关是长安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仙芝打开太原仓,将钱绢分发给将士,然后放火焚烧了太原仓,这时,叛军已经冲过来了,唐军一触击溃,“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如今,他帮助高仙芝训练新兵,监管左右厢诸军,叛军的攻势一次又一次被击退了。但他提出,切不可对叛军轻敌,否则,将难以收拾。第二份奏章和这份截然不同,是监军太监边令诚发来的,他在向唐玄宗的汇报中,他说“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并且说封常清和高仙芝是逃跑怕死之将。
事情明摆着,高仙芝和封常清是朝中有名的大将,在西域曾经多次征战,战功赫赫,而太监边令诚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一条走狗,到前线指手画脚瞎指挥,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肯定无法服众,这样的人往往除了会进献谗言、诬陷忠良以外,能有什么本事!
“嗯,皇上,玉环看完了。”我放下奏折。
“怎么样呢?”他审视着我,“玉环怎么看呢?”
“玉环不懂军事,也不该过问政事。既然皇上问了,玉环就直说了。”我谨慎的选择措辞。
“嗯。愿闻其详。”他看着我说。
“玉环比较倾向于封将军。想那安禄山,历来在北方雄霸一方,手下精兵众多,且他本来就善于领兵打仗,自然不可轻视。我军没有准备,有些困扰甚至失利也是正常现象。而那个监军么,自然是皇上信得过的人,但是,对于军事,恐怕就知之甚少,他的意见玉环不敢苟同。”我手指着那两份奏折说。
“哦?你的看法倒是和韦见素相同,呵呵。”玄宗站起来,“好了,咱们回宫。进膳去,可不能饿着我的小娘子啊!”
“那……?”我看着那奏折,张了张嘴,又赶紧闭住,扶着他的手臂,缓缓走出上书房。
我知道了,他只是征求意见,不会把他的看法告诉我的,毕竟,我只是后宫中的一个妃子,
玄宗和我走了出来,回头看,上书房的灯火依旧通明,我却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他,会听信我的么?难说!
果然,第二天,从小多子那里得到消息,朝堂上,玄宗因为洛阳失陷烦恼,不听韦见素的力谏,竟赐死了高仙芝和封常清。
我叹气,大唐的根基真得不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