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生(1 / 1)
吴佑国九十四年五月初一晚,滇南红玉谷。当今皇上萧卸龙带领六万精兵欲偷袭石方国的大营。大军正入谷底时,谷上突然喊杀声一片,随之谷顶上大石,滚木一齐滚落。万千雕翎箭从半空中如雨点般的落下。
大军顿时便乱做一团,哭声,喊声,骂声一片。前边战鼓擂得震天响,一队人马挡住了前进的兵;萧卸龙忙命令大军后队变前队撤退,后面也是响起喊杀声一片,原来石方国的主帅在后边也早已埋伏好伏兵了,截住后退的路。萧卸龙万万没想到自己精心计划偷袭居然遭遇到了埋伏,苦战了三天三夜,望着整个谷底满眼的死尸一声长叹终于挥剑自尽了。石方国的李宇将军吩咐查点了一下,确认尽数消灭。方才进军了滇南城里。
吴佑国九十四年五月初八,皇都举行了新皇登基。萧远宫,年仅十六岁。里忧外患之际登上了新皇之位。
首日登基,便颁下两道圣旨。一:举哀百日,悼念先皇萧卸龙。
二:征贤,不论出身,只要是吴佑国国民,只要可退兵。
吴佑国九十四年七月,贤人出世:皇甫仁杰,原是滇南龙云山的寨主。自带精兵八万,有兵器二十万件,带兵投军。
萧远宫大为感动,当即御封皇甫仁杰,镇南大将军,并颁下诏书:只要是皇甫仁杰所收复的失地均归其统管,除了拥有收复失地的统治权以后还有独自征兵的权利,并且十年之内不用赋税。
皇甫仁杰更是不负重望,只三年时间便拿回了石方国的边界停站书。并承诺在石方国现任皇上在任的期间,绝不侵占吴佑国边境,并年年进贡。
皇甫仁杰在收复滇南后,并未驻守滇南,而是带了家人北上皇都与皇上同住在了京都。
吴佑国一百二十五年大年三十下午皇宫内的西宫,西王妃玉姬正拼劲全力的生下她的第一个孩子,她虽是西宫,若是生个儿子还是有机会成为皇后的。现在就是东宫抚宁也只生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今年五岁。二女儿今年三岁,所以她无论如何都要生个太子。萧远宫的心不在自己的身上,可却管不了如今自己要做皇后。玉姬在痛苦中却依然还在想着这个问题。
她知道这身上的孩儿是多么来之不易。要不是皇上与抚宁怄气,自已怎么会有机会侍寝了,怎么会有了这救命的孩儿。皇上虽有四宫,二十四个贵人,但皇上只钟情于抚宁。这是后宫人尽皆知的密秘。除了抚宁的东宫,皇上最多的就是睡自已的寝宫,既使有其它娘娘和宫人侍寝的时候,侍寝的人第二天都会给喝下避孕的药。玉姬从进宫就发现了皇上的心不在自己的身上,就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老太后的身上。没事就去请安,陪老太后拉拉家常。所以这些年来,老太后还算宠爱自己。相对来说抚儿就不太讨喜了。也是因为抚儿一连两个孩子均是公主,所以老太后才立下谁先生下太子来谁为后的懿旨。所以抚宁八年来还未坐上皇后的位置。也是因为老太后对自己宠爱有加,所以才保住了腹内的孩儿。
玉姬生产时,也正赶上上老太后身体不舒服。所以整个西宫感觉上就冷清得多了。皇上是自然不会出现,因为他根本不在意玉姬。而太后虽不能亲来,却是派人在西宫外等消息,相对于皇上来说,太后可是显得有些紧张了。现在寝室内只有心腹的安公公和接生婆在。外边有两个玉姬心腹的宫女。为了确保自已一定会生下男孩,早在头一天,玉姬便让心腹安公公安排从宫外抱了一个男孩,放在了西宫内,为了防止哭泣,玉姬给那男孩喂了点安眠药。
玉姬在床上痛若的呻吟着,阵痛不断,可孩子说什么也不出来。痛得玉姬左右翻滚。折腾了有小半天的功夫了,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这可是除夕呀。不过还好终于在大钟敲响了新年的钟声时,随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声,伴着“哇,哇”的婴儿啼哭声。孩子降生了,是个粉嫩,粉嫩的玉娃娃。产婆也高兴的用准备好的小被抱了起来,“恭喜娘娘是一位公主。”
玉姬虽然疲惫,但还是以惊人的毅力抱过了孩子,然后给安公公使了一个眼色。安公公立刻会意,“有劳张婆了,这是皇上赐给娘娘的补酒,平时就连娘娘都舍不得喝。现今为了感谢你保住了娘娘和孩子的命。娘娘就赏给您喝了。”太监端来准备好的酒给接生婆倒了一杯。那接生婆也并不怎么感谢,因为是宫里资深的接生婆,早在东宫这待遇早已就享过了,所以端起就喝了。喝下后那婆婆也就自然见到了阎王。
玉姬看着怀里的婴儿,真是可爱呀,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可爱的女孩,将来也一定是个漂亮的姑娘。只可惜这孩子生在帝王家。玉姬抚摸了一下孩子的手腕处的梅花的胎记。那梅花就像手镯上的花一样深深的烙在了雪梅的手腕处而且在粉嫩的小胳膊上显得格外的红。惹得玉姬擦了擦泪水,吩咐安公公:“浸死吧。”
安公公“扑嗵”的一声就跪下了。“主子,瞧瞧这可怜的孩子。怎么说也是主子亲生的。不如奴才给他放到城外,任随捡去,或是活或是死,也合该是小主子的命了。”玉姬半枕着靠枕有气无力的说:“好吧,那就依你了,但是注意一定不要让别人知道,要是在途中哭。立即就捏死了吧。要不咱们这些人都得人头落地呀。还有这接生婆的尸体找个地方埋了吧。”孩子被安公公抱走了,竟像知道母亲的狠心一样,一眼也不瞧玉姬,也不哭就由着安公公抱走了。而玉姬也顺理成章的生了个儿子。
下午前宫玉阙殿,萧远宫、东宫娘娘抚儿,五岁的大公主萧玉浓,三岁的小公玉萧玉湖和皇甫仁杰,皇甫仁杰的夫人允儿,皇甫仁杰的六岁儿子皇甫铭。几个人坐在一起迎接新春呢。看上去那景像却是其乐融融。
现今的皇甫仁杰与萧远宫在无人时已是兄弟相称了。萧远宫为了奖赏皇甫仁杰,收复失地有功,遂与皇甫仁杰拜了兄弟。皇甫仁杰比萧远宫大了四岁,所以做了大哥。自从石方国投降以来,每年的迎新萧远宫都不忘记请皇甫仁杰一家来吃一顿年夜饭。
萧远宫首先端起了酒杯:“今日不论军臣,只论兄弟情,做兄弟的还是要谢谢大哥。”
除了三个孩子,其余的人也都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
萧远宫复又端起酒杯面有为难的说:“哥哥,兄弟现有一为难的事情。滇南城内没有一个放心朕的守帅,虽说石方国此时已归降纳顺,但自从半年前老帅死后,新科武状元上官云落任代理元帅后,据探子回报,石方国好像又蠢蠢欲动了。那上官云落虽然比你我二人都大,但临敌经验却并不如哥哥你呀。朕也实在是放心不下他。”
皇甫仁杰忙站了起来:“皇上,臣正有此意,在皇都也无臣这武夫用武之地,还是到边关为咱吴佑国把好大门吧。”
萧远宫听了满意的笑了:“好,好,那就有劳哥哥了,让我敬你一杯。”萧远宫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好,明日臣便启程去滇南上任。”
“好,我现在就颁一道圣旨,任你为边关大帅,调上官云落回京做殿前的侍卫统领。”萧远宫心满意足的说。
“皇上,这恐怕不妥,这旨相当于降了上官云落的官职,恐有不满呢?”皇甫仁杰担心的说。
“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他虽是武功超群,但朕总觉得此人不可重用。”萧远宫一锁眉头。
“皇上把他放在身边,可要当心哪。”皇甫仁杰很严肃的说。
“没关系,调回来他不过是个殿前的侍卫统领,不能兴起多大的浪来。”萧远宫不在乎的说。
“但愿没事,臣不在你身边,可千万要当心。我只恐怕到时远水解不了近火呀。”皇甫仁杰不无担心的说。
两人边说边喝,不觉得夜已经深了。
皇甫仁杰看了眼允儿,允儿正抱着已经睡着了的铭儿,遂起身道:“皇上时间不早了,我还是告退吧,明日一早我便启程回滇南城。”
萧远宫写了密旨,皇甫仁杰带在了身上,便起身回了府上。
第二日一早皇甫仁杰便只带了家人和自己的心腹参将龙远启程向滇南城去上任了。刚出了南城门,便听见婴儿啼哭之声。铭儿淘气,连忙跳下车,发现在路边上,一个用黄绸的小被里面包着一个粉嘟嘟的小娃娃。脸已经冻得通红了。允儿忙抱了起来,一看是个女孩。自从生完铭儿以后,允儿就一直没有小孩,一看这个小娃娃水灵灵的大眼睛挂满了泪珠,不禁心疼起来。
允儿抱着小女孩来到了皇甫仁杰跟前:“仁杰,你看这个小娃娃真可爱,咱正好缺个女儿,咱就收她做个女儿吧。”
皇甫仁杰看了看孩子的包的小黄绸被担忧的说:“允儿,这孩子来头不小啊!”
“妈妈,我要这个小妹妹。我要这个小妹妹。”皇甫铭扯着妈妈的袖袖子着急的喊着。
“仁杰,我也满喜欢这个孩子的。我们反正以后要在滇南生活。就是哪家王爷的,跟咱们也挨不着边。咱就收留他吧。”允儿有些着急了。
“好吧,那就抱上车吧,不过就说是你生的,要保密。”皇甫仁杰又叮嘱道。
轻轻松松的一个月,一家人到了滇南城内。皇甫仁杰拿出了皇上的密旨,上官云落携了一家老小到京都上任了。而皇甫仁杰从此后就固守滇南了。
三年后,皇甫仁杰便听人从京内传来的消息说,上官云落把自己的女儿给萧远宫做了西宫王妃,原西宫王妃因当年生了个儿子,理所当然的成了皇后。而抚儿在西宫王妃玉姬成了皇后的半年后,便郁郁而终了。随后老太后也驾崩了。
听说上官云落的女儿刚入宫一年便给皇上生了个儿子。所以就更加受宠了,而上官云落也因此成了国丈,权利在日渐一日的增大了,不但是御前士卫,而且九门提督也均归其管辖。随后一些上官云落把持朝政的谣言也不只一次的传入皇甫仁杰的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