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第二十二章 薄(1 / 1)
竟然没发成功,本章主要写太子松渊和长安的兄妹情,当然另一个目的是为了给太子妃吴氏立传,这女子只出现两次,第二次就死了,薄命红颜啊!
以前看大明宫词,看到太平杀了薛绍,在雨中乘马车回宫,李旦骑马随在马车旁边,大喊着"妹妹莫要伤心,即使不为自己,也要为了腹中骨肉!"
被感动了,下定决心写这样的皇室兄妹之情,这一章把自己都感动了!希望感动各位!
长安本就是闲不住的人,而几日的相思,令她对什么都懒洋洋的,江蓠她们都知道她的脾气,看她或画一幅画、或看两页书,也就都随她去了。
也不过又两三日,是向晚时分,沁心苑的人都不出去,全在园子里,晚霞是火红的,映得大家面庞彤红彤红的。
长安刚用了晚膳,萧艾怕她积食,哄她出来逛逛。
江蓠倒慌张的进了园子,长安看她神色有异,心知怕是出了什么事,就和萧艾住了足,听她禀报。
“太子妃殁了!”江蓠看定了,甚至忘了礼仪,只是看定她说。
“什么时候?”倒是萧艾镇定。
芙衣和绿袖及其他婢女和内侍似乎也在屋内听到了,都跑了出来。
“刚殁的!东宫殿的人正一一报丧呢!”
长安很镇定,“你们就在,恐要准备都换了丧服!”她又低头看自己今日的雪青色的深衣,然后又说“我去一趟东宫!”
“可要备轿?”绿袖忙问。
“才几步路?”她也没说让谁跟着,就独自走了,江蓠不放心,唤了明溪、月娘两个宫女并两个内侍悄悄跟在后面。
宫内数年没有葬礼,几个有经验的内官已经开始指挥准备,即使这样,还是慌乱的厉害,长安公主一路行至,不少宫女、内侍见了她,行了礼,又匆匆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进了东宫,灵堂已经搭建完毕,进进出出的宫人虽然忙碌却很安静,她并没有看到太子松渊,自己走了几圈,还是不见,拉住一个不认识的小宫女问,“太子呢?”
“啊!公主大安!太子,刚还在灵堂那儿站着,奴婢也不知道。”宫女年纪小,慌乱的说不清楚。
“殿下,听说太子殿下往御花园去了。”明溪走上前,轻声回禀。
长安并不说话,朝御花园走去。
天色越发暗下来,她就一个人,那么慢慢的走着,步子很轻,她是甚少走路的人,平时即使去中宫玉鸾殿请安,也是有软轿乘的,但她却走着,走的很坚定。
良久,终于在乐梯看到太子松渊,他穿着玄色锦袍,内领雪白的露在外面,是一贯的精干样子。树阴几乎遮住了他,若不是细心的人,断不会发现他坐在那里。
他平时就是冷漠疏离的人,对人对事都不怎么关心,也看不出与太子妃吴氏有怎样的情深。
长安拾阶而上,每走一步,都有悦耳的丁冬声从她脚下响出。松渊却还是垂首坐着,两只手臂搭在两膝上,手指修长,指甲修剪的整齐洁净。
“松渊哥哥……”长安的声音很轻、很微弱,带着惧怕与可怜,似乎是无家可归的一只小狗,怯怯的看着太子松渊。而松渊并没有任何反应,只是将头低的更深了。
“松渊哥哥……”长安又唤了一声,还是刚才一样的语调,太子松渊终于缓缓的缓缓的抬起了头,看了她一眼,那样的冷然,仿若她不过是不相干的人。
“是你!”他应了一声,天越发暗了,暗的看不清他脸上的神情。
“你还好么?”长安又轻轻问一句。
他并不说话,只是伸手,长安将冰凉的小手放入他的大手中,发现那比她的还要凉,顺势坐在他身旁,长安却又将他两只手一并抓了来,轻轻搓着,希冀它们能更暖一点。
“听说你最近身子也不大好,越夜了,还来做什么?”他并不看她,又垂着头,问着。
“放心不下,就跑出来看看。”她将握着的手,一并包在自己宽大的袖子里。
“怎么也不带两个人,他们越发不会办事了,那么多女侍官,怎么当差事的。”语气里是温暖的,温柔的。
“远远跟着呢!”她抱了他的胳膊,头枕在他的臂膀上。
“我今日一算,才知道原来已经与她一起生活十年。”松渊诉说着,冷笑了一声。
“我们是年少夫妻,感情却很淡的,我原本也是冷情的人。”
“不是。”他们之间相差了十三岁,除一起出访大云国,平时也不如与别的兄长相厚。
“一直过着相敬如宾的生活,但是,从没想过她会死,且这么早。她死了,我却并没有眼泪,只是,只是突然觉得好孤单。”他的声音原本几低沉,此刻,越沉的听不到了。
“不是的,不是还有我,还有父皇母后,还有兰澌哥哥、菊若哥哥、梅殊哥哥么?”
“小时候,很小的时候,那时候并没有你,也没有菊若和梅殊,只有我和太子兰澌。很羡慕他,也许他是长子的缘故,父皇母后很疼爱他,总是一不小心就忘了还有一个我。他一天天的大了,我却做什么都比不上他。再后来,有了你们,最最羡慕你,有一天,那时你许是才只三、四岁,骑在父皇的肩膀上,父皇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只是逗着你开心。”他难得的絮絮叨叨。
“我们都是他们的孩子,他们最爱的孩子。”长安却突然莫名的心酸,落了泪,只将头,深深的埋在他臂上。
“那时候你还没有女侍官,跟着父皇母后住在玉鸾殿的东耳房,一日傍晚了,大约也是这么晚了,我去给母后请安,因为那日先生夸我的字写得好,去了,母后却正在教你念《帝王要术》,她念一句,你跟着念一句,然后她再解释给你听,你只有五岁,母后却从没教我念过一首诗,哪怕是讲一个故事。”
“父皇年龄大了,他又俯案多年,颈椎时常疼痛,又患有头风,母后精力也比不得从前,你是太子,这帝国的储君,你背后不仅有家人的支持,还站着这庞大帝国及这帝国所有的人民,怎会孤单?”她如一位年轻的母亲,安抚着她的兄长。
“十一,我想兰澌!若是他还在就好了,他才是父皇母后,甚至是天下臣民心目中真正的储君,我是这个家里最多余的那一个人,权谋不及兰澌、文不及竹澄、武不及菊若的人、仁义不比梅殊,更没有你拥有的那万千宠爱。我只是一个人,笼在父母兄弟的光环下,被人忽视。今日她去了,我就真正成了一个人。”
“松渊哥哥,即使你觉得被全天下的人抛弃了,请你回回头,你身后还站着一个人,她在对你微笑。”长安握紧了他的手,想要给他一点点温暖。
他俊逸美貌的面孔,在月光下变的更苍白冷漠,宛如月华也嫉妒那美貌,美的不真是,觉得他那般遥远,不可注视,清冷的让人心疼。
兄妹两人坐了许久,随便说着他们以前从来不说的话,向对方诉说心中贮藏良久的秘密,仲春的夜还是凉的,松渊把自己的妹妹拥在怀里,只是舍不得她受冷,终是将亲自将她送回沁心苑自己才安心回去打理太子妃吴氏的后事。
宫内着实忙碌了一阵,内命妇、七品以上的诰命,都被召集为太子妃守灵。除圣帝圣后、太子、王爷及公主长安,朝中重臣和宫廷内官宫人都着了孝服,要为太子妃守七七四十九天的大孝。
可是,太子妃吴氏尸骨未寒,宫内、宫外已在猜测下一任太子妃会是谁,而最热门的人选自然是已过二九仍然未嫁的远成公之女瑶珍郡主,而她还有一个对手,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长安公主座下女侍官岳芙衣突然被谣传与太子松渊早有情谊,也成为另一个热门人选。
而更离谱的是,有人猜测太子妃突然暴毙,死的蹊跷,或许是被某人谋害而死,而目的就是让自己的人成为太子妃好掌控未来朝政。
谣言沸沸扬扬的,传了十数日还是不停,到有越演越烈的态势。
这一日长安清早去给圣后请安,圣后还是穿的一贯的素净,虽然太子妃的丧事圣后不需要带孝,却也须得穿素服,以示国孝。
“你也该好好□□□□自己手下的那些人了,这一次弄的太不知分寸了一些,后宫的事亦牵扯到了前朝。”圣后边批阅着折子,并不抬头看公主长安。
“我到也迷糊了,看不清这到底是怎么了。”长安笑着,倚在圣后身侧。
“也怨不得你,年纪轻轻的黄毛丫头,人家是惯常拿你做挡箭牌的,这次跳出来的,就你那里的人最多,可见是预谋好了的。今日还有大臣上折子请立女官岳氏为太子妃呢!”圣后摔出一道折子,扔在长安身侧。
长安也不看,只是瞧着圣后,“娘看这是怎么回事呢?”
“你手下那么多人 ,三宫六院、王府、朝臣家里,哪一个不在你的掌控中呢?不会去查么?” 圣后冷笑一声,说着。
长安知道这一次她宫中女官们不少跳出来争太子妃之位,被母亲误会,惹恼了圣后,“查了,我只是不信。”她撒着娇,道。
“不论你信不信,早料理了早好,你若不舍得,母亲不怕担那个罪名,又不是没担过。”
“毕竟是一起长大的,还有那份情谊,就是走,也该着我亲自去送送,只是求母亲别为难了她的家人,打破了这难得维持好的平衡。”长安公主将头靠在圣后膝上,安静的说着。
“这个我自然醒得。哦!那个吏部丁忧的候补官,姓韩的那一个。”
“韩素,韩承明。”长安应口道。
“明天早晨的旨意,外放到丹州去。”圣后只是看着折子,说。
“谢谢娘!”长安听罢,笑兮兮的抱了圣后的脖子,在圣后面颊上亲了一口。
“你这孩子。”圣后看着她,笑着,还是一位慈母。
@@@@@@@@@@@@@@@@@@@@@@@@@@@@@@@@@@@@@@@@@@@@@@@@@@@@@@@@@@@@@@@@@@@@@@@@@@@
本章之所以名\\\"薄\\\",一是叹太子妃吴氏薄命,二是叹天下男子薄情,发妻尸骨未寒,已谋算另纳新欢,为太子妃吴氏一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