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改联(1 / 1)
第二十五章改联
圣龙朝是逢十休沐,也就是每月初十、二十和三十,除了紧急大事,皇帝百官不用上朝,军营里的兵士也可以休息调整,以便投入以后高强度的训练中。
今天又到了休沐,虽不用进宫,柳若璃仍是早早起身,制定下一阶段的练兵计划。
“小姐!”芷荞匆匆跑进来,笑意连连,兴奋地说:“小姐,王爷来了!”
柳若璃放下笔,笑道:“你这小丫头,王爷一来就如此兴奋么?该不会是……”
“小姐!”芷荞羞红了脸,连连跺脚,嘟着小嘴不满道:“小姐,就会欺负芷荞!”说完,捂着烧红的脸,不好意思地跑出房去。
柳若璃笑着摇摇头,也起身向大厅走去。
“爹,四王爷,你们在聊什么呢?”柳若璃一走进大厅,便听到两人的笑声,看来,两人谈得很是投机。
见她进来,龙傲风忙站起身:“若璃,你来了。”
柳若璃对他点点头,又转向父亲,笑问:“爹,许久没有听过你这么开怀的笑声了,四王爷用了什么好法子,能逗得爹这么开心?”
柳修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容却一直没有落下,赞道:“四王爷才思敏捷,果然不负京中第一才子的美称!”
龙傲风有些不好意思,对他拱手道:“柳丞相才是八斗之才,我这些不过是懂点小聪明,登不得大雅之堂。”
听他两人互相吹捧,竟也勾起了柳若璃的好奇心:“爹,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柳修远看着龙傲风,把解答的权力交给他。龙傲风说道:“方才我同伯父讲了些从前遇到的一件趣事,不过就是玩玩对联、文字,你可兴趣?”
见她点头,龙傲风才道:“是这样,有一次我去拜访一位朋友,他文章写得不错,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故而当地有很多学子都喜欢把自己的诗文交给他,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点,其中就有当地一位官员的儿子,自以为才华横溢,写了一篇文章,叫人送来,让我这位朋友评点评点。
恰巧当日我同这位朋友外出游玩,不在家中,这篇文章就先入了他妹妹的眼。他妹妹也是个才女,看到那狗屁不同的文章,就在文章尾处批到:‘笔底文墨少,胸中韬略无’,我与朋友回到家,看到这篇文章和他妹妹的评联,不禁哑然失笑。
我这位朋友却很是焦急,想对方有权有势,怕触怒了对方,惹出不必要的是非,无奈妹妹字迹已经赫然印在纸上,无法更改,他心急如焚,忙问我该怎么办。我就在两联的末尾各添一字,变成了‘笔底文墨少见,胸中韬略无双’,将意思完全反了过来。①
眼前的难关可算是解了,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阔少爷以为我这位朋友十分欣赏他,又不断派人送来文章,我这位朋友却将这些文章悉数扔给我,说是我种下的苦果,就要由我来吞。
就因为两个字,我龙傲风整整看了半个月的文章,搞得后来一看到长篇大论我就头疼。”
柳若璃噗哧笑出声:“想不到,素有才子之称的四王爷还怕看文章。”
龙傲风不服道:“若是让你看半个月狗屁不通的文章,还要绞尽脑汁想怎么样批复应酬他,你能不烦么?”
柳若璃却道:“倘使王爷亮出身份,你那位朋友恐怕就不会担心那阔少爷来找麻烦了吧,王爷不也就少了那半个月读书之苦?”
龙傲风努嘴道:“有谁外出游学张口闭口就叫‘我是王爷’的?要是我真亮了身份,那估计我龙傲风就只能像二哥一样蜷在皇宫里,那比起批半个月文章,可是不划算多了。”
“哈哈哈哈……”听龙傲风这话说得俏皮诙谐,柳修远忍不住又笑起来。
柳若璃也笑道:“四王爷,若我是你啊,等他再那文章来,我就给他批个‘十窍通了九窍’!”②
柳修远含在口中的茶差点喷出来,龙傲风一愣,也反应过来,强忍住笑,说道:“就算这样写了,想那呆子也看不出其中意思,定会以为又是赞他的话哩。”
柳修远已经笑得不行,忙摆手道:“好啦好啦,我这老头子被你们两人逗得骨头都快笑散了。”
龙傲风说道:“在下从不过问朝政,伯父却日日为国忧心,我还怕与伯父没有话题呢,想不到,伯父在诗文上也有造诣,方才伯父所改的‘笔底文墨少有,胸中韬略无穷’,实在让在下佩服啊!”
柳修远却道:“老夫虽是文弱书生,但从前也曾在江湖上行走,不然也不会认识璃儿的师父。这些年来,在权力的巅峰走得累了,倒还开始怀念当初放开一切,潇洒自由的日子。”
柳若璃笑道:“现下若是爹愿意,还可以跟王爷一起出游啊。”
“老咯老咯。”柳修远摇摇头,“就算老夫有这心也没这力咯,不过听你们讲讲见闻也是一样的。”
“那以后我就常来陪伯父和伯母说说话,可好?”龙傲风问道。
柳修远笑着对柳若璃说道:“好啊,以后有王爷同剑寒小子来陪我们这两把老骨头,就算你不在,我们也不会寂寞咯。”
柳若璃转身对龙傲风行了一个江湖的礼,说道:“看来,我还得谢谢王爷了。”
龙傲风却不依:“光一句谢谢就够了?也不请我吃顿饭么?”
柳修远笑道:“如果王爷不嫌弃,今日就由拙荆下厨,招待王爷,如何?”
龙傲风嘻嘻笑道:“不嫌不嫌,能尝到伯母的手艺,我正求之不得呢!”
柳若璃却道:“爹,我还有事要跟王爷谈,我请王爷出去吃。”
柳修远无奈道:“你呀,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也不在家里多陪陪爹娘,也罢,你们年轻人的事,爹也没什么兴致,去吧,晚饭记得回来吃,你娘可是说了好久,要给你做你最喜欢的松油鱼呢。”
柳若璃耸耸肩:“知道了,爹。”
--------------------------------------------------------------------------------
①故事的原型是苏东坡改苏小妹的联子。
②大家猜出来没有,很简单哦~就是“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