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 醉清朝 > 40 仁寿皇太后暴卒

40 仁寿皇太后暴卒(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床上特护 冰山特护 浮生漫歌·兰 情缘深处 天降恶魔总裁 黑帮风云之冷美人 珠子 恶男勾心 先生没礼貌 变身小娘子

德妃以“皇帝诞膺大委,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为由,拒不接受雍正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礼这么大煞风景的开场,也似谶语似的注定了雍正朝凄凄惨惨的悲剧收场。

此外,这位母亲还曾放话说,"钦命予子缵承大统,实非梦之所期",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告诉众人说,她自己的嫡亲儿子继承大统,就连我这个亲生母亲做梦都想不到,实际上就是不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对他践祚的挑战。在政治环境如此险恶的情况下,在那么多政敌对她自己亲生儿子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她这么说显然将会受人以柄,显然会把雍正往绝路上推,而她连想都没想,连怕都没怕,就这么说,这么做了!!!这么绝情,偏心得这么明显,若是念穗也不可能和她搞好关系,更何况好强好名如雍正者乎?!

后来,雍正请生母按照清朝祖制接受太后的尊号,老太太不答应;请接受百官朝贺,老太太还不答应;最后还请老太太搬到宁寿宫(历朝太后所居的住处),老太太仍旧不答应。清雍正元年三月,老太后的第一个万寿节,在雍正的固请下,老太太才勉强同意办理,但不同意大家向她“行礼”庆贺。

雍正元年三月底,雍正亲奉康熙的灵柩前往景陵安葬,皇太后乌雅氏随行,四月初,雍正回京前夕让允禵留在景陵守陵,这样一来,允禵就等于被变相地禁锢起来了。

宁寿宫

“皇上驾到!”门外太监叫道。

胤禛进门行礼:“儿臣给皇额娘请安。”

“不必多礼,哀家有个不请之请。”

“皇额娘请说。”

“哀家想请皇上让哀家和允禵见上一面。”

“允禵在景陵守陵,恐怕不便。”胤禛婉言拒绝道。

“何苦如此用心!?”

胤禛不理,直接从宁寿宫跑了出来。

允禵与雍正虽为同母兄弟,但二人却势不两立,这自然会给做母亲的带来许多烦恼。康熙的去世,给她心灵带来了创伤,以致雍正拟上“仁寿皇太后”徽号,并请她从原来居位的永和宫迁到皇太后的宁寿宫,她一概不接受,理由是在丧中不便。相见儿子,雍正又不同意,随后便发生了太后暴死事件。

念穗从太监那儿打听到,胤禛不答应太后和允禵见面,太后一气之下撞柱子,不到半天时间就死了。

可是这等丑闻怎会流传出去,史实写明皇太后是突然病故。

故太后甫一咽气,雍正便将她的梓宫移到宁寿宫,停灵三天才放到帝后死后应停灵的地方——寿皇殿,曲折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与不平,其中的三昧着实耐人寻味。

胤禛因早年中过署,故而特别怕热,太后死后,虽天气酷热非常,但为免落他人以口实,他坚持守灵,以致数度昏厥,身体不支,一种负气、愤懑的情绪,一看便明,母子之间关系若此,实在是雍正一生莫大的悲哀。

雍正登基之后,继续严格加强对宦官的管理,制驭太监,以使他们成为不敢过问朝政,只知忠勤服役的工具。雍正元年(1723)六月,雍正帝发现有的太监在打扫时,拿着笤帚从宝座前昂头而过,丝毫没有敬畏之意,于是定下规矩,凡有御座地方,太监要以恭敬之心,急走过去。八月十三日又申明太监接待朝臣的礼节:诸王大臣官员进入大内,坐着的太监必须起身站立,正在行走的要躲避让路,不许光头脱帽,也不许斜倚踞坐。九月,定太监品级,总管太监四品,副总管六品,随侍首领七品,宫殿首领八品。

雍正元年(1723)八月十七日,雍正帝在召见文武大臣时,宣布了他所设想的秘密立储方法。关于秘密立府的原因,他说:立储一事,有关社稷安危,不得不预为之。但考虑自己的孩子尚幼,不便公开,因此决定采取秘密立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由皇帝将选定的继承人亲笔书定后密封,藏于匣内,然后置于乾清宫上由顺治帝亲笔所写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因此,诸君是谁,本人不知,群臣不晓,仅皇帝一人清楚。他宣布之后,诸大臣表示造成。随后,雍正帝留下总理事务大臣,按所说的方法,书写后将密封锦匣,当着他们的面,藏于“正大光明”匾后。这样,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秘密立储制度正式建立了。雍正帝密建太子,收到了立国本以固人心的政治效果,避免了历代那种皇子争储位,储君与皇帝争权,以及储贰骄纵等弊病。乾隆帝登基后,认为此法甚好,于是继续实行。后来的嘉庆、道光都相继采用这个方法立嗣。咸丰只有一子,同治、光绪无子,因此,也就无从采用此法了。从雍正创立秘密立储制度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诸帝的嗣承来看,这一制度是成功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带娃归来后,前夫跪地轻哄 重生1878:美利坚头号悍匪 重生从杨超月带我进厂开始 穿书后,我和霸总契约结婚了 偏要哄,矜贵大佬吻哭指尖月 穿到八年后,带崽撕渣男夺家产 太乖?陆总根本降不住,娇吻成瘾 都重生了,必须打网球啊! 甩了渣夫嫁豪门,禁欲老公天天哄我生崽 娇娇女不装了,今夜扑进大佬怀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