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梧桐包子(1 / 1)
太阳慢慢的西移,空气中已有了些凉爽,西边的天空也升腾出了橘红。
那位嫂子起身站起来,对她俩说,妹子们,这天也不早了,看来今天是开不了张了,不过也好,说了一回这两年也没说过的知心话。你大哥也该下工了,我得回俺那间租的十几平方米的地下室去做饭啦。
哦、哦,慧儿连声答应着,目送远走的嫂子,不禁也为自己的去处犯愁了。
姐姐,我也回去啦,我们明天再见。还没等慧儿反应过来,那个小女孩就被另一个女孩拉走啦。
她侧头看了看周围,见还有十几个男劳力,他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干脆就躺在水泥地面上,有一眼没一眼的打量着她。慧儿有些胆怯,她猜想他们可能也没有去处,晚上大概就在这儿过夜吧。那她呢?她一个女娃家,总不能也和他们一样住在这里吧?
她抬起头,望着蔚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就好像已与那摩天高楼相接,似乎也不知去向,漫无目的的盘旋着、游移着,就像她此时担忧而迷茫的心情。
她低下头,看着自己那简单的行囊,深深的叹息,刚刚建立起来的那一点兴奋和友谊,刚刚一吐为快的心情,已随着那位嫂子和那位小妹而去。
她想,茫茫人海,注定了人与人的相识,短暂的相聚,她已满足,在这个真情已慢慢沉寂的社会里,在这个拥挤的、繁华的、举目无亲的都市里,上天对她特别眷顾,在她着急万分、百口莫辩之时,派来一位救急天使,让她有幸又得遇了这些善良的贫民,把她初来乍到的恐惧消除了很多,使她感受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她渴望着、祈祷着上天安排她们再次相遇……
可自己到哪儿去过这一夜呢?不能再停留了,她必须自寻其路,她快速地撑地站起来,迷茫地打量着远处,但见广场上洋溢着一片悠闲快乐的气息,圆形的喷泉正高高地喷起,坐在海豚上的美人鱼沐浴在欢快的水花里,绿茵茵的草地中有很多懒散的老人,坐在石凳上正开心的聊天,盛开的五颜六色的小花园边,有一些八九岁的孩子正奔跑着大呼小叫追着一群不知是谁饲养的鸽子,花碎石子铺就的林荫道上,偶尔可见几个衣着光鲜的男女,在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慧儿羡慕地望着他们,她想,这也许就是书上描写的都市生活吧?她也好想走过去坐一坐那光滑的石凳,去享受这个惬意的、悠闲的黄昏;她也好想和孩子们尽情的去追逐那一群飞翔的白鸽;她幻想着自己就是这个快乐的群体的一部分,然后融进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可是,畅想总归是畅想,也许那是以后的事,她没有兴致、也没有资格去广场上溜达,她必须要面对现实,必须要想尽办法找到今晚落脚的地方……她哑然失笑了,好无着落的她竟然也会幻想这些。她对自己说,董小慧,你这个不起眼的丑小鸭,还是赶快想一想,怎么不露宿街头吧。
她大踏步的走出劳务市场,站在街口,看着匆忙各去的路人,川流不息的车辆,她该何去何从?
她打量着四周,见右边500米左右有一个安静的小型花坛,花坛里的周围没有太多的行人车辆,有一份祥和清静,在这个繁华的都市显得不怎么喧闹。
她不由得就向那边走了过去。原来这里是一个绿荫小区的门口花园。黄昏中的小花正轻轻摇曳,仿佛是正在惬意地享受着这份难得的、不被打扰的清静。她站在花坛边望着它们,心里竟有了些莫名的感觉。如果今晚实在找不到住的地方,那么她就来这里……天当房,地当床,花儿伴她入睡,清风伴她乘凉,岂不美哉?妙哉?想到这些,她轻松地笑了,心底也不再迷茫。
这时,一连串的咕咕声又从肚子里传来,她皱皱眉,不禁按住自己被饿的紧缩的胃,“你咋这么饿呢?在家的时候都不响,待出了门,没钱、没饭吃的时候又咕咕地叫个不停……”她自嘲地埋怨着。
然而她越这样说,肚子就越唱咕咕歌,她无奈了,看了看远处,向那边种满法桐的林荫道上走去。
粗壮的梧桐树一棵连着一棵,茂密的梧桐叶挡住了外界的一切光亮,还没有天黑,那一盏盏碧绿的小灯已从树干上洒下了绿光,给这条望不到尽头的街道增添了些许朦胧的诗韵。
她看到树下有几个银发老太太,坐在石礅上,轻轻摇着蒲扇,正无忧地畅所欲言,几个老爷爷正在碧绿的灯光中沉思地下象棋,一群孩童在兴致盎然地嬉戏追逐……
饥肠辘辘的她,无力地走在林荫道上,走马观花地望着四周。突然一阵包子的香味迎面扑来,她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紧走了几步,看到一棵粗壮的梧桐树下,有一间如童话般的小小木屋,木屋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写着梧桐包子的招牌,一对慈爱的老夫妻正忙碌地从锅里取包子,这平凡的一幕落入她的心底泛起小小的涟漪。
她没有多想什么,鼓起勇气走了过去,又犹豫着不敢开口,只是一眨不眨地盯着散发香气的包子。
老太太把筐子递给老伴,回头欣喜地看着她,“要买包子吗孩子?新鲜出锅的,有芹菜肉馅,有萝卜鸡蛋的,有韭菜虾仁的,五毛钱一个,保你吃了还想吃,终生忘不掉。”
她被老太太丰富的面部表情逗笑了,但她囊中羞涩,没有一分钱,拿什么买包子?她难为情的摇了摇头。
“那你有什么事情?问路吗?”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若有所思地望着她。
禁不住包子的诱惑,她使劲地吞了吞口水,揉了揉饥饿的胃,强把眼睛从包子上转回来。她看着慈祥的老太太,有些犹豫,有些胆怯,又有些期待地喃喃地说:“老奶奶,我想……我想问问您……这里招工不?俺想在你这找点活干。”
“我这小本生意,只对这个小区的懒散的年轻人,买点包子,跟老伴俩人就够了,不需要招工啊,再说我也没写招工两字啊?”老太太有些莫名其妙。
“怎么啦?发生什么事啦?”一个戴着围裙的老头,用毛巾擦着额头上的汗走了出来。
“没什么事,这位小姑娘问我们这儿招不招工。”老太太简短地解释着。
“哦——我们不招工,我们也有些退休的工资,就住在这附近,只是看这群小区的孩子们经常吃不上饭,有些心疼,所以才开了这间包子铺。虽说我和老伴都上了年纪,但也算锻炼身体。再说来招个人来提的工资又高,我们一个月挣个五七六百的,还不够给他的呢,索性我们自己干,能干多少就干多少,省钱、省力、也不浪费口粮。”老头笑吟吟地唠叨着。
小慧的脸泛起一阵羞红,但她不想放弃,赶忙解释着,推销自己,“奶奶、爷爷,您们招俺吧,招俺吧,俺啥活都会干,啥苦都能吃,俺不要您一分钱,您只要管俺吃住就行。”
老太太和老头不解地对视了一眼。在这个日渐繁华的都市里,他们也日渐学会防备这个社会了,他们不知道慧儿为什么这么说,或许还有些怀疑慧儿是图谋不轨的。
也许看出了他们有些防备怀疑的眼神,慧儿又连声解释,“爷爷、奶奶,俺是从黄土高坡来的,俺是考上大学了,可家里穷啊……”她把爹断腿,长年卧床;娘这三年一直卖血攒钱;奶奶和姑姑的辛酸。她考上大学,乡亲和姑姑为她打兑的钱,本够上学的,可她弟又得了破伤风,把她的学费花光了,还借了人家的三千多块钱,她想嫁人,用彩礼还账,可她不甘心一辈子待在穷山沟里重复她奶奶和娘的后路,就连夜逃了出来,在火车上,她又冲动地把大学录取通知书撕了……她哽咽地重复到这里,看到他们都似在认真、同情地听着,慌忙地翻掏裤兜,把那个碎纸片举到他们面前,“俺下火车的时候,才知道俺的五百块钱跟票都被偷了,检票员不相信俺得话,非得让俺补票可俺没钱,还是一个小伙子帮俺补得票。俺顺着警察给俺指的路到了劳务市场,可俺在那一天也没等到活干……”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她的脸颊落下来。
她断断续续的唔咽着,声音里充斥了些乞求的味道,“爷爷、奶奶,俺说的都是真的……您收留俺吧……俺真不想露宿街头,俺真啥活都会干,俺也不要一分钱……等俺找到别的活,俺立马就走……”
不知是她的诉说打动了这对老夫妻,还是她的声泪俱下的模样得到了他们的怜悯。总而,老太太摸了摸眼角的泪花,慌忙打断了她的话,“孩子,别说了孩子,我相信你说的是真的。”老太太用询问的目光看着身边的老伴。老伴的眼圈也已是通红,他也点了点头。
“孩子,你要真不嫌弃,那就先留下吧,包子我们管你吃足。”
她从惊讶中回过神来,高兴得破涕为笑,忘乎所以,胡乱地抹净了眼泪,慌忙放下自己的书包,抓起旁边的扫帚就要扫地,却被老太太一把拽住,“孩子不急,先洗手吃个包子再干活。”
这简短的话语说在此时,就像一道清新的凉风注入了她的心底。这个炙热的傍晚她却倍感清凉。
捧着温热的包子,品尝着她从没吃过的这人间的美味,看着眼前的这一对慈祥的老夫妻,她想起了那位替她补票的男孩,想起了好心为她指明道路的警察,想起了那位递给她一个馍的大嫂,塞给她半瓶水的小女孩,明亮的眼睛里霎时又溢满了泪花。
已是夜色茫茫,碧绿的小灯带给人们无限诗意的光亮。
她捧着老奶奶塞给她的不知是第几个包子,心里盛满了温馨,血液里沸腾着感动……
这个繁华的都市,这个好称东方明珠不夜城的上海,就这样张开了臂膀接纳了一个坚强的、贫困交加的黄土地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