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雷霆初起(1 / 1)
日子似乎很平静,很快就到了光华十五年的夏天。这一年的夏天特别的闷热,常常闷雷阵阵却不见一丝雨滴!
当夏雨终于崩落,她却没有来的及高兴,因为朝廷里发生了一些事情,使她感觉到,朝廷也似这天气一般在长久的酝酿之下,将要爆发一场巨大的风暴!
“哼!”光华皇帝第五次将奏折扔到了地上。脸色似窗外的闪电一般吓人!宫人们也都格外小心的伺候着,不敢有所闪失。她捡起那奏折看了一眼,果然和之前的一样,是弹劾索明义的!
索明义是前段时间皇帝派去南方赈灾的钦差大臣。谁知他人还在南方,参他的折子就好似山一般压了下来。
“你可知他们为何参他?”光华皇帝看了她一眼,问道。
“因他是定王党人,而参他的自然是平王党的,他们不想看定王一党座大!”她向来直言不晦,这也是他喜欢她的原因之一。
“哼!两王之争?两党之争?”他脸上遍布轻蔑。
“其实他们真正反对的是您!”她缓缓的接着他的话茬。
“你再看看这本折子”他从一大摞折子底下抽出一本递给她。
她看了一遍,是平王赵礼要军饷的折子。
她心里有些明白,皇上派了定王党的人去赈灾,定王的人定然在这一次赈灾中获利颇丰。平王一党看着自然眼红,于是也嚷着要增加军饷!
“年前刚给过军饷,如今才几个月啊?又要加!这些年西北并无战事,可每年西北的军饷差不多占了每年国库收入的三成!!赵礼他拥兵自重,认为我不敢得罪他,竟然越来越放肆,连太后的生日都敢推说生病不来!”他的声音冷硬如铁!
“其实皇上明知平王去了西北会拥兵自重,那为何当年不把他留于京城?”她问出了心里的疑问。
"不让他去西北,难道让他在京里和赵祥联起手来搞宫变?”
她如梦方醒!是啊,平王如和定王联手在京城发动宫变的话,皇上是防不胜防的。这古往今来的例子数不胜数。可如让他去了西北,虽使他雄霸一方,却也可以让皇帝有机会一一对付。
“如果他真的造反,朕以正义之师镇压叛党,也只是以全国之力对付一隅而已。”
她充满敬佩的看着他,这位君主少年登基,十几年来不知走过多少艰辛之路,度过多少巨风巨浪。她何其有幸可以站在他的身边!
“皇上,刑部王大人来了。”江德全低声回禀。之前皇上宣了王仁进宫。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王仁走了进来,一身紫红的官服倒湿了大半!看来屋外的雨下的很大。
“听说近来四处不是很太平啊?”皇上沉声问。
那王仁倒像心虚似的频频擦汗。
“回皇上,是有些案子。不过微臣已经尽力彻查了!”
“哦?那江南贡品被劫一案,何时可破啊?”
王仁听得此言“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微臣该死!”这贡品被劫一事他们至今未有所获,因而也瞒着未敢上报,不知道皇上如何得知了!
“朕念在你素日差事办的不错,且存着你的脑袋。其他的事且放着,命你一月内查获!”皇上大手一挥,“去吧!”
王仁连连谢恩,恭敬的退了下去。她心有不解,因为她分明从皇上的脸上看到一丝微笑!
“你去交代一下,把这个案子交给余贵去办”他说着递给她一本折子。
她接过来一看,是一个叫刘举的小官,参告一个叫卢知舟的出言中伤皇上。这二人皆数五品小官,并不是什么大事!但她分明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京城的雨下了又停,停了又下,竟然一口气下了十几日!等到这日终于放晴,皇上劝了太后去瀛洲荡舟消暑。也宣了王公大臣及家眷伴驾。
于是她终于见到了甄昭远,她已很久没有见到他了。外面风传他为了醉花丛里的一个姑娘顶撞了老国公。所以很久没有露面了。
他一袭白衫,立于水边,静望水面。背影单薄,消瘦了许多。
“甄大人!”她轻唤他。
他转过身来,见到是她,萧索的眼神变的热烈了不少:“我给你送的药,你吃了可好?”
她心里一酸,听凤姐说他激得老国公动用了家法,被打的皮开肉绽,休养了数日。可他仍然记得派人给她送这送那。
“挺好的。你可大好了?”她看他不仅消瘦了还很消沉。
他似有些难为情,复又转过身去,望着水面,有凉风吹过,水波不兴。他们就这么站着默默无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半晌他说道,似喃喃自语。
眼里一热,似有泪涌上来。她何德何能可以得这个男人如此对她?
“奈何风刀霜剑严相逼,大人还是忘了吧!”
听她此言,他猛的转过身子,炯炯的看着她:“你是这么想的吗?你从没想过争取外我们的将来?!”
“将来?你是兵部尚书,国公之子,我是内相,我们会有怎样的将来?”她说到心酸处,几欲流下泪来。
“我可以不是兵部尚书,不是国公之子,你也可以不是内丞相!我只要你,你难道不是?”他热切的说。
“今日的大人怎么如二爷一般?”他今日确实看来像热情单纯的甄昭毓!
“我倒宁愿自己是昭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湖上泛舟,隐于江湖。”他苦笑着说。
她想象着他说的情景,想失了神。
可以吗?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