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行凶前的凝思(1 / 1)
同一天,绯的番外
启明星喑哑着如鬼魅般从东山蹿起,划过窗前的时候。
眼角微湿,于是醒了。
心有不安的预感,视线触及桌上熠熠生辉的邀请函,今天,博物馆一年一度的盛宴,新鲜的血液将会一起狂欢。
邀请函是夺来的,用来混进博物馆做一件大事。
习惯地将手探向床头的塔罗牌,冰凉感唤醒手指的熟练,无意识下而为。
牌阵摆好,却有种难以入手的感觉。
第一次面对的时候,心在流浪.
倒吊人.
正位解释:自我牺牲,献身回报,反省,清心寡欲。
倒位解释:没有意义的牺牲,以自我为中心,垂死挣扎,徒劳无工。
一个人吊在十字形绞台上,头朝下,一只脚踝绑在绳子上,手放在背后,一只脚和另一只脚成十字,脸部无痛苦,暗示停止的生命,其实并未死,是自愿的牺牲,头上的光芒是黑暗中的亮光。
传说与普罗米修斯有关……
在黑暗中直起身,拉起窗帘的一角。这张牌是最为诡异的一张,倒吊者以其肉体的痛苦来换取心灵的满足,如果足够强大,本身就是一种难以阻止的大毁灭,倒吊者的编号是十二,而世界塔罗牌的编号是二十一,倒吊者就是倒过来的世界。同时它还是整副牌的中心,他的下场是紧随其后的死神。
这样的一张独特的牌,预示着什么。
正对面的房间一片漆黑,从昨夜到现在。他,没回去过夜.
两个阳台,一个长着清晨,一个长着黄昏,从来都是这样。
凌晨是物我交融的时候,人会拥有最真的自我,他说,但他不在。回想起他的清晨,他有六百多天的缺席.
既如此,不如作画。
闭眼挥洒。
汗珠自画笔末端滴落,带着折叠的颜色,无限地将画复杂化,层次化,边缘化。
画中,女子起舞,姿势诡异,状若玉莲,待放含苞。
渐渐,她旋转起来,我看不清她的脸。她的梦,她拒绝别人的窥视.
金光、玉色,琉璃彩,辉映成氤氲一片。
冥冥中有种东西强烈撞击眼球,带着穿越的冷嚣,隔着时间,不住地幻化.
我看着蒙蒙的天,记忆渐渐沉沦.
一切虚无得没有来由,只是在那天将晚未晚之时,黄昏走进黑色的嫁衣里,新郎是波诡云谲的海面。
小屋边的他突兀地站着,就像他的小屋突兀地站在海边.
他静默地看着我,就像看着一团空气,旁若无人的深邃里带着三分犹豫,三分任性,四分桀骜.
那天一直没有说话,我用我的孤高透视他的桀骜.但有一种奇特的相似竟福至灵犀,初见的情景清晰地记得,以致后来一直在试想,如果那个下午,我没有轻入那片树林,如果师父不是那样神秘前行,也许我和他之间至今仍是一片空白,是空白就不是准备被染黑,而是预备着悬挂着,用来保存.
有的记忆吹弹可破,像一层薄纱.
醒来的时候,不觉发现这层轻纱很厚重,重得让我在睡觉的时候没有发梦的空间.
难得的清醒,我看着遗弃在桌面上的塔罗牌.
躲入冰箱里,感受着身上的温度被剥释,凉意沁透皮肤。
冰箱里没放东西,只是用来藏身,在最无助的时候躲在冰箱里,领略到温度消逝后的绝望。
我蜷起脚,关上门,暗涌的冰凉将身体包围,薄薄的冰爬到身上。
每次的执行任务前,都会躲在冰箱里静静地思考,思考……
撇开繁琐的入场式,将自己抛给后门的冷清.
门即将关上的时候,他和年轻的女孩跑了进来,他的眼里带着怜惜.
傻瓜,石头也会开花。
但是,他怎么来的。他不是银,他不该来。他来干什么,陪着图书馆一起殉葬吗.
那个女孩改变了他,他竟天真地认为这只是简单的参观,他除了手机外什么也没带,风衣里头轻飘飘的,完全是做好了无所谓的准备.他能这样无所谓,他身边的女生呢?
他确实不再是银,但愿只是普通的慕连暮吟.但是这个社会能让他如愿吗?
死人在门关上的那一刻出现,死者是研究过达芬奇、尹阗和的作家,据说知道了惊人的秘密,我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但据说里面有着关于璇玑的秘密。
尸体倒吊,令我想起倒吊人。
紧接着,八个倒吊人同一时间出现在博物馆外,而博物馆,处在上升中,人,刚刚救在身旁。
不幸的馆长成为开幕的祭品,倒悬着。
倒吊人的诅咒在传唱:倒吊人不会杀人,只会让人重生,到场的各位,今天的八劫就由馆长的血来拉开序幕,我是,发送诅咒信的倒吊人,今天的双鱼之劫,将由我来主持。
他凛然的视线始终未离开馆长的尸体,的确,些许不和谐。然而最不和谐的是他轻轻地让那个女孩靠在他的肩头,鬼灵精怪的女孩不适合站在他的旁边,他该有他的冷酷与沉着.也许是那个位置太习惯为我空着了.
女孩的眼眨乎着,没有应有的惊惧,只是内敛的思考让我看不透.
剩下的十二个人连同导游随云编作一组。
与他,同在一组,幸与不幸。他早已看到了我,依然不肯让我察觉到,否则不会暗自去碰他胸前的天蝎坠。天蝎坠在右胸,那里的伤势我留下的,用来让距离滴血,隔着神杖.
果不出其然,到场之人,大多非受邀本人,或者说我们这组是这样的情况,凑巧到让我怀疑。
而且大家的目标很明显,法西斯的妖后缇萦毫不忌讳地直指璇玑。
康老爷也来淌这趟浑水,微系集团终于忍不住气,先于冷中禹出手,旖月岛的本土势力又有得一拼,三分天下的局势怕是维持不了。
恐怕连这导游小姐随云都不是简单来头,面对死亡和混乱如此镇定,脸色的惨白不足以掩盖眼底的深邃与冷静。
不过,整组里有一个例外,就跟他同来的那个女孩,那种清澈无辜的眼神绝对不是骗人的。也许我的推断是正确的,不论女孩走到哪,他在她左后方三十度角的地方,那是单独保护一个人最理想的距离和角度,当然如果用来刺杀业是一样。他也在观察,将每个人的来历、兴趣、专长熟谙于心,做杀手,要有挖掘人心理的潜力,心理是行为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