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第 81 章(1 / 1)
圆明园,山高水长楼。山高水长楼位于坦坦荡荡西面,是设宴招待外藩之处,同时也是练武场。从永璂下定决心发展□□的时候,他便把坦坦荡荡给拆了,留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射靶训练。
永璂同着阿桂、福康安等人在此射靶。他本来在七月末的时候回了紫禁城的,可是因为军工厂的事情让他烦得不行,便再次来到圆明园,还带来了阿桂等人,继续探讨关于军校和军工厂的一应事宜。
阿桂如今年近花甲的人了,却依旧是神采奕奕,丝毫不见老态。其实永璂当年看清史的时候,对阿桂的敬仰更甚于傅恒,阿桂可是真正的出将入相的能臣啊,能文能武,“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
到现在,永璂能够真正直面这两位能臣的时候,阿桂给他的印象也比傅恒要好。傅恒为人相当谨慎,属于那种说一句话都要思量半天的人物,而且由于傅恒在乾隆朝实在是太过显赫了,即使在乾隆禅位以后也是被任命为首辅,作为即位的新君不可能没有一毫芥蒂。阿桂在乾隆朝绝对是属于大器晚成的人物,屡遭乾隆打压,而且性格开朗思想先进,永璂对于这么一个长者总是抱有敬意的。
阿桂试着打了几枪后,笑眯眯地放下□□:“到底是人老了,眼神不济啊!”旁边比他年轻的福康安丰升额等人的成绩明显比他要好一点。
永璂笑道:“阿桂将军尚且言老,令我等颜面于何地呢?况且□□这东西不同于弓箭,并不是对体能有较大要求的。说实话,和孝长公主的枪法胜过这里的许多人。”
阿桂大为惊异:“奴才竟不知道长公主也善于骑射之术。”
永璂微微一笑:“和孝的骑术勉强能看,箭法朕曾经命瑶琳传授,倒不知道如今如何。不过她的□□枪法,十发九中是常事。”
阿桂心生向往,恨不能亲眼目睹之。
丰升额好奇冲福康安道:“长公主果真如此神射?”
福康安只道:“我并没亲眼见过,皇上既这么说了,必是真的。”
永璂转过头来问:“瑶琳,和孝的箭法练得如何了?”
福康安面无表情:“长公主很忙,奴才没有时间教授其箭法。”
永璂笑道:“和孝性子有些娇贵,可是你也不能太纵容了。”
于是众人都看着福康安笑了,福康安无语望天,您那妹妹的性子还不是你们给纵出来得么,我哪里敢“纵容”,哪里轮得到我“纵容”?
这里众人还在继续,一个小太监轻巧无声地走过来禀告:“皇上,长公主到了。”
永璂一笑:“看来阿桂将军天缘凑巧,和孝最近一直在畅春园陪伴皇太后,难得过来一趟呢!”便命那小太监引永琳过来。
丰升额等人便要告退,永璂笑道:“都是自己人,不必如此了。”
永琳已经在小太监的引导下走进来了。
除了永璂,众人都起身行礼。永琳见有这么多人,倒先吃了一惊。
永璂笑着扶起行礼的永琳:“阿桂将军想看看你的枪法,你且试试。”
永琳便知道那位年纪最长却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的男子乃是平定金川的第一功臣阿桂将军了,便微微欠身,以示敬意。
阿桂微微躬身将手中的枪支双手递过来,永琳一叹,果然是戎马多年的老将军,居然不顾嫌疑哪,不过这里是当着她家亲哥哥和她老公的面,这样就省略了中间的步骤?永琳有点不解。
永琳失笑,这支后发枪还是她弄出来的图纸,不可谓不熟悉。但是这是阿桂将军用的枪,虽然她身高在女子之中算是高挑的,比之阿桂将军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是刚刚用过的,这枪是用的纸壳
枪弹,枪内必定还有残纸片需要清理,然后还需要重新装弹,这是老将军再考她呢!
永璂还在一边添柴点火:“和孝,方才朕的大话可是已经说出来了,你可别给朕丢脸。”
永琳不理他,气定神闲的清理了枪支,然后重新装弹,将枪托抵到肩上,均匀呼吸,然后连续扣动扳机。
那边传来消息:“全在十环以内。”
阿桂大为敬佩:“长公主神射!奴才佩服。”
永琳笑道:“将军雄谋伟略,高瞻远瞩,原不是好勇斗狠之人。区区小道,岂足道哉。”
阿桂心情舒爽,冲永琳拱拱手。
永璂笑道:“你们也别互相恭维了,总之你们各有各的长处。”一面问永琳:“皇额娘在畅春园还好?你怎么今日竟过来了?”
永琳抿唇一笑:“皇额娘身体已经大安了,命我来问皇上一句话。”
永璂一叹:“皇额娘传了什么话?”
永琳笑道:“皇额娘要问皇上,‘今年的乾清宫大宴会变成圆明园大宴吗?’请皇上早作决断,后宫和内务府才好安排一应事宜。”
永璂拍拍前额:“总是要回去的。”一面领着众人和去:“也该有个说法了。”
万方安和位于圆明园西部,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卐字,冬暖夏凉,世宗当年颇爱此处,永璂也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真的很暖和啊。现在是严冬了,当然要住这里。永璂从没有美丽冻人的癖好。
万方安和离山高水长楼并不远,几步路就到了。
永璂坐了上首,冲永琳道:“朕现在已有决断,可是尚有小节不能完备,也想听听妹妹的意见。”
永琳先辞道:“政事非我所能参与,皇上慎言。”
永璂叹道:“不过请你帮忙出出主意而已,这里都是信得过的,不必忌讳。”
和珅附和道:“高宗在时也曾赞过长公主生而敏慧,必有高见。”
永琳皱眉:“是什么小节?”在“小节”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永璂道:“军校尚需要完备,入关多年,八旗子弟多有奢侈傲慢之气,但在军事本领上却是江河日下,但是八旗乃是大清命脉,是重中之重。此外军工厂是必要建起来的,如你先前曾经提过的,要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需要更专业更先进的技术。技术不光可以用来制造兵器,还可以用来发展生产,于国于民于军,都是有益的事情。这些道理,很多人都能明白,也能接受。可是那一群文人只看到眼前的太平景象,以为可以从此刀剑入库马放南山了,可是事实上太平日子从没有存在过!”
永琳见他越说越气愤,先到了一杯热茶递给他。
永璂接过来喝了一大口,将茶盏放在面前的高几上。续道:“这些迂腐文人,以为评几句‘圣人之言’便能就能教化天下!朕决定了,在各府各州设立公立学校,让他们去教化百姓去!”
永琳问道:“包括金川缅甸朝鲜等地?”
永璂狠狠喝一口茶:“圣人之言教化人心还是不错的。”
永琳转头看向阿桂:“老将军,这是您的主意吧!果然是深谋远虑。”这么毒辣又直接的一招,永琳不以为会是福康安丰升额等人的主意,和珅也不太可能。
阿桂微微颔首。他也很憋屈的,文人清高,总是看不起他这等靠武功起家的,可是他在满人中是难得的考过科举的,正经的举人,后来才成为武将的。他的父亲,更是满人中难得进士,后来官至大学士。文人的清高脾性,他也是曾经有过的,可是真正到他参与到正经事务中才知道圣人之言终究不过是理想而已。后来领了军,他必须更加实际的考虑问题,因为他的失误可能是数千人甚至数万人的生命的丧失。到了战场上,圣人之言什么用都没有!
阿桂想得很简单,皇上要办的事不光是对军队对八旗有利,也会惠及百姓,单凭这个他就追随皇上!那些酸腐文人,除了寻章摘句之外有什么用处?可是偏偏还有一些文人明里暗里的挤兑他,说他阿附上意什么的,阿桂是真的气到了!
永琳叹道:“真要全这么办,估计就算六部都空了也不够用啊,大清朝这么大的疆域,这么多的州县!”
阿桂神色微赧:“这个的确是有点不合实际。”
永琳叹道:“圣人教诲万民,原是没错的,可是文人却往往曲解了圣人的意思,圣人也悲哀啊!依我看,很多经典都是各有理解,但是谁也不能说自己的意思就是最全面最准确的,若是能够好好地解释经典,必为一大盛事!”
永璂眼睛一亮:“你是说,修书?”
永琳微微一笑:“我什么都没说。”
修书啊,好主意。文人最是好名,又是不肯认输的。而且文字这么玄妙的东西也很妙,一句话有很多解释都能说得通。在座的众人都是有所体悟的,纷纷点头。其实他们未必没有想到,可是任凭他们家世再好,军功再厚,也不能明明白白把修书这么高尚的事情用这种其实很功利想法表达出来。文人一支笔,最是难惹。自古以来得罪文人的有几个有好名声了?
永璂笑道:“缅甸平了,朝鲜征了,金川定了,文治武功文治武功,文治向来是摆在武功前面
的。武功已成,以后确实应该重视文治才是!”
承正十六年,刚过元旦,皇帝的下了第一道诏书,主题思想是修书,修一部完备、充实、详细、包罗万象、不分学派民族科目的书!
文人们兴奋了,皇上终于意识到仅凭武器不足为凭,以文治国能让社稷安稳!这道诏书传谕全国,召集了各地的文人魁首到京城准备在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图书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即将名流千古的名字!文人们兴奋了,非常兴奋!《四库全书》,将是他们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将成为属于他们超越千古文人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