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 16 章(1 / 1)
16、
康熙四十七年,胤祐已年届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在朝中办差阅历的增加,他早已脱去了青春岁月里的青涩与毛躁,取而代之是益发稳重的言行与举止。
这十年里,平心而论,对他来说,其实过的并不轻松。随着皇阿玛春秋渐高,在朝堂之上处理国事的精神也大不如前,施政也越发的宽松,很少用重刑。太平日子一久,朝廷上下官员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不但到处找靠山,而且还在国库播发的银子上上下其手,官商相互勾结,整个官场贪污腐败成风,私欲膨胀,已有逐渐不能控制之势。
百姓的生活也不如早年那样富庶,这十年里,每有灾情发生,那些无良的富商巨贾还趁此时机哄抬物价,囤积粮食,灾民们无奈,只能扶老携幼的四处逃荒。往往道路两旁倒有饿稃,哀鸿遍野,那场面惨不忍睹。然而,皇阿玛几次南巡,鲜少看到这样悲惨的场面,所到之处,当地州县的地方官早就将那些灾民加以驱赶,做出一副歌舞升平,天下富庶的假象。
其实,连自己这样不常出京城的人都知道这种情况,那样英明的皇阿玛未必不知道下面做的这些手脚,但是如今他的年事已高,恐怕也是无力去管了。只是,他们这些做皇子的看在眼里,总觉得象吃了苍蝇一样的恶心,如此粉饰太平,将问题掩于歌功颂德之下,一旦那些问题爆发出来,后果实在难以想象。
与自己年纪相近的兄弟们在这些年里,在封了爵位之后,也一直都各自兼着朝廷里的差事,时间一长,其中关系开始盘根错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气味相投的人自然在平时的交往中也走的近了,逐渐的也都有了一些朋党之势。
结党最为严重的就是皇太子,皇太子是先皇后嫡出,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身份自然尊贵无比。或许是康熙皇帝给这个儿子的优待太多,规格也太高,每每遇到出巡和祭祀之时,朝政基本都会交由太子处理,皇太子俨然就是一位“二皇”。由此,逐渐的让原本还能躬守君臣之礼的太子开始嚣张跋扈,权欲极度膨胀,加之朝中有一批大臣也集结在太子周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皇太子的朋党堪称朝中最大的势力,几可与皇帝分庭抗礼。
胤祐看着二哥从一个谦恭和顺的人渐渐的变得目中无人,变得妄自尊大,他的心里并不好受。二哥大他6岁,当他才十多岁的时候,早已成家立业的二哥对他们这些弟弟们都非常好,有什么好吃的,都让着他们几个半大的小孩子吃,有什么好玩的,他也想着留给他们这些弟弟们,要是读书时让师傅责罚了,二哥还会帮着他们求情,偷偷地给被罚不能吃饭的他们送些东西吃……在他心里,二哥是将来的皇上,而自己将来就必须为二哥尽忠。这一点,几乎就是根深蒂固的,从来都没有动摇过。他不明白,为什么好好的二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这十年里,兄弟们在一天天的成长,但其中变化的事情却太多太多。当初亲厚的兄弟为了权力之争,如今变得疏远,原本亲密无间的手足,而今竟也为此学的勾心斗角,结党营私,眼看着皇阿玛也越来越无力控制这样的局面,他不能不为将来的朝廷局势感到担忧。
大哥他仗着自己在军中多年,为朝廷效力的资历丰厚,又是长子,因此对二哥这个皇太子也是越发的不放在眼里,二人上朝时就时有争执,他们的门人更是在私底下斗得你死我活,大有要一较高下的样子。
三哥对朝廷里的这些政事并不太关心,一直潜心专研学问,几年来,门下聚集了一批文人学士,时常的聚在一起谈古论今,原这也没什么,却因为他郡王的身份而总被御史弹劾为结党。
四哥自从4年前,他与四嫂所生的长子弘晖因病在8岁上夭折之后,大受打击。弘晖自小聪明伶俐,还特别懂事,是四哥四嫂的心头肉,可这孩子这么早的去了,四哥的性子越发的清冷,脸上更是难得一见笑容。四嫂自那以后,伤心过度,身子也不见大好,这几年过去了,也没见再有喜讯传来。四哥平日里下了朝之后,也不与什么人来往,只是呆在家里抄写佛经,鲜少与兄弟们走动,逢年过节的,也只有自己总会找上五哥还有与四哥比较亲厚的十三弟一起去四哥家里坐坐,兄弟们好歹也能说会子话,只是不能说起孩子,不然四哥的脸色就显得阴沉许多。
八弟是在这些年里最令他刮目相看的。他没想到,这个才小自己半岁的弟弟,如今在朝廷里的好名声是大大的超过了二哥,风头直逼太子。其实,八弟的生母良嫔卫氏出身辛者库,辛者库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在众多皇子的生母中,她的身份可以说是最低的,比起十弟出身皇亲的生母温僖貴妃钮祜祿氏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八弟自小就聪明机灵,虽然年纪不大,但为人处世却颇有城府,并不因为自己母亲身份的低微而妄自菲薄,反而更加的发奋向上,不但在朝廷上下获得了一致的好口碑,而且让皇阿玛也颇为欣慰。
为了赞许八弟的勤奋,皇阿玛在八弟到了娶嫡福晋的年岁上,特意将安亲王岳托的外孙女,和硕额驸明尚之女乌雅氏指给了八弟,这样的恩宠除了八弟之外,再无他人,可见八弟极得皇阿玛的欢心。只是,在他看来,八弟风头如此之劲,矛头直指二哥,身边又有着满朝大臣交口称赞八弟的贤明与好学,再加上安亲王的势力相托,已经具备了与二哥争储位的丰厚条件,这么看来,恐怕八弟的念想不单单是一个亲王那样简单啊!
九弟与十弟,两人年岁相同,自小便在一起上学念书玩闹,感情极为亲厚。九弟的母亲是宜妃郭洛罗氏,因她性子活泼,很受皇阿玛的宠爱。九弟与五哥是一母所生,但那容貌与性子却是南辕北辙。五哥个性温厚,身材颀长,脸上总带着温和的微笑,处事谨慎,显然是受了皇太后的极大影响。虽然学识没有兄弟们那样好,但却最是让兄弟们感到放心的一个人。
九弟与五哥完全是两个极端。五哥身材颀长,举止优雅,而九弟却是身材臃肿矮胖,行为粗鲁;五哥待人宽厚体谅,为人认真负责,极重感情,绝不轻易涉足那些花柳烟花之地,更从不胡乱纳妾,家中妻妾的数量多年来依然没有改变过,而九弟为人粗俗,狂放,率性而为,做事从不考虑任何后果,年纪轻轻的就已在府里养了七、八个妾室,大有直追二哥之势;五哥虽学识平庸,但潜心向学,不耻下问,这些年的学识已大有长进,九弟资质也属平庸,无心向学,但却极擅敛财,这些年里,家资巨富,是所有兄弟中最有钱财的一个。一母所出的两兄弟间竟能有如此巨大之差异,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反观十弟,不论从其个性,还是外貌上来说,都与九弟极为相似,如果说五哥与九弟为一母所生的亲兄弟,恐不知情的人未必能信,而要假说十弟与九弟俩是一母所出,相信会有很多人深以为然。十弟的生母是先仁皇后之妹,地位尊贵,远高于宫中众多妃嫔,只是去世的早,未能看到十弟成人。也许正因如此,缺失了母爱照看的十弟个性才如此桀骜不驯,是自己那么多兄弟中,最倔强的一个。
自己的这两个弟弟与八弟走的最为亲近,成天总在一起。其实按照定例来说,每个皇子间,尤其是封了爵位的皇子是不能相互从往过密的,以防相互勾结造反,但他们三兄弟中只有八弟封了爵位,所以似乎并不怕这个定例,平时进出形影不离,比那亲生的兄弟都要交好。八弟是他们三人中之年长者,也是在朝廷中很有声望之人,因此,九弟十弟也都以八弟马首是瞻。久而久之,结党之说也逐渐传了出来。
其实自己不是没有听到过一些传言和风声,似乎九弟与十弟都想力挺八弟与二哥一争高下,对于这样的传言,连他都觉得空穴来风,未必不是真的。毕竟事实摆在眼前,二哥这些年的行事越发的乖张,对权力的渴望一年比一年强烈,皇阿玛看在亲情的面子上,很多次都对二哥越权的行为表示出了极大的容忍,隐忍而不发,但二哥似乎因此而更觉得肆无忌惮,如此储君,实在是令皇阿玛寒心。
反观八弟,为人处世异常讲究八面玲珑,从不轻易得罪任何人,不但善于拉拢人心,而且办事能力也很强,很多朝廷里棘手的事情他也能处理的妥妥当当。他们二人对比如此强烈,怎能不让人心生怀疑,八弟有可能会取二哥而代之呢?
十二弟是他们几个成年兄弟中,最默默无闻的一个。他比自己小五岁,也是个做事极为谨慎小心之人。其母为定嫔万琉哈氏,与自己额娘同住一处,因她们个性相近,又住的近,所以平日里互相交好。记得从自己小时,便经常能在额娘处见到这个弟弟。或者是各自都受了自己额娘的影响,长大后,他与十二弟的性子都是不温不火的,虽然他们二人年纪上差了不少,但也能互相说的上话。只是,这个十二弟平素里太过低调谦恭,未能得到皇阿玛的注意,因此直到现在都尚未得封爵位。
接着就是与自己比较亲厚的十三弟。十三弟幼年丧母,除了皇阿玛平时对他关爱有加外,象自己和几个年长的兄弟都对这个弟弟很是关心。十三弟为人直率,待人真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认真而谨慎,而且还练得一手的好字,很是得到皇阿玛的欢欣,每次皇阿玛出巡,都会带上他。
平日里四哥对这个弟弟最是关心,不论他到哪里,总喜欢带着十三弟,因此,每每四哥到自己府上做客时,十三弟也总是一同而来,久而久之,自己与十三弟的关系也极亲厚。逢年过节什么的,十三弟也会带着一家大小和四哥一起来自己府上热闹一番。
说到自己最后一个成年的兄弟,那就是四哥的同母弟弟十四弟。四哥比十四弟大了整整十岁,因此,虽然他们二人是亲生兄弟,却在感情上极其疏远。十四弟今年刚满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年轻气盛之时,加上皇阿玛宠爱,因此个性也比四哥高调许多。可能正是因为四哥与十四弟的性格相差较大,因而两人在选择交好的兄弟上,也几乎是背道而弛。
四哥个性果断刚毅,做事雷厉风行,颇有“乾纲独断”的样子,因此在衙门里办差的时候,因为不讲情面而常被人在背后谩骂,口碑并不怎么好。除了自己和五哥还能与四哥说上话之外,只有十三弟愿意跟着四哥。
十四弟或许同样也看不惯自己兄长做起事来不近人情的做法,加之两人性子本就不同,所以十四弟反倒与八弟他们三人走的很近,年龄上的相近也许只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八哥他们几个与十四弟性格与为人处世上气味相投的缘故。
自己的这些个成年的兄弟,都各自领着朝廷里的差事,所以如今在朝堂上的派系简直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一个个阵营互相针锋相对,各怀心思,几乎不用分辨一眼可知。大哥与二哥自成一派,三哥的态度晦暗不明,四哥与十三弟最为交好,八弟、九弟、十弟还有十四弟组成的力量更是不容小觑。
除了那些尚未成年的弟弟们,自己的众多兄弟中,也只有五哥、十二弟与自己三个人没有加入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阵营中去。
五哥是个性子温和,没有多大理想抱负之人,他从小生活在皇太后身边。皇太后是世祖之后,她在世祖废后之后被迎立为后,她深知宫中争斗的可怕与危险,因此,她一直让从小被她带大的五哥远离政事,甚至9岁之前都不让五哥识汉文,为的就是怕今后五哥会被牵扯进宫廷争斗之中。也正因为皇太后的精心安排,五哥的确对这些事情不感丝毫兴趣,平日只知道去皇太后那里尽孝,下了朝之后也不多与官员结交,根本不愿意参与到那些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中去。
十二弟性子与自己很是相同。用九弟曾经奚落过他的话说,是个胆小怕事无用之人。其实,胆小怕事在如今的官场上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不会点火烧身,可以明哲保身。每个人的志向各不相同,有人心胸宽大,能装天下之事,而有人只想平安度过此生,所以,不能说十二弟是胆小,只能说他志不在此。
而自己,身有残疾,自从懂事那天起,早就断了一切念想,从不抱什么非分之想。唯今他只想安分守己的做好自己分内的差事,高高兴兴的与家人们一起生活,期盼皇阿玛与额娘身体康健,能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已心满意足。至于那些权力争斗,他无心过问,更不用说参与其中。
只是,作为局外人,看起朝局动向来,更是一目了然。朝中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不能不令他感到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