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1 / 1)
缘于一条河的灵感
十五年前,我在塔里木河畔的一个连队当了二年半的农工。得益于那段生活,我和塔里木河有了零距离的接触,使我对塔里木河——这条人类精灵之河有了更深地了解。
记得落日熔金,暮色合璧时分,我会经常徜徉在河边。洪水期,我远远地站在岸上,观望浩浩荡荡下泻的河水,和水那边飘着炊烟的村庄;枯水期,我会走下河滩,仰卧在河沙上,观望天上的流云、河滩里的花草,让思维穿越久远的时空,放开对一条河的想象……
在那段农业劳动的岁月里,因有了这条河的陪伴,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扼杀我的灵感,我当时曾在的一首小诗里这样写道:砍土曼让我变得坚毅/戈壁滩让我变得豪爽/塔里木河啊/给了我火热和向往/它是我心灵放飞的地方/它是我抒写灵感的矿藏。
不久,我调到了团机关;再后来,我又调到了城里。虽然我和塔里木河的空间距离拉远了,但它和我的心灵距离并没有拉远。它已经烙在了我的心灵深处,它让我刻骨铭心,这不仅仅是对一条河的记忆!
进城后,迫于生计,迫于竞争的压力,我丢掉了我一直钟爱的文学,开始把精力转向自学学考试。我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先后拿到了汉语言文学大专,法律本科,并通过英语考试取得了法学学士学位。接着,我又忙于备战全国统一司法资格考试……
2004年,兵团文联实行“双优“计划,时任一师阿拉尔市文联主席的张晓虹老师打电话给我,鼓励我报一个选题。起初,我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因为那时,我儿时做的作家梦早已破灭,近十年已经很少再写文学作品的我从没想过自己还能写出长篇小说。后来,在张老师的多次耐心鼓励下,我骨子里潜在的那一份文学热情终于复燃了,我开始精心构思一部对我来说的大书,我要用我稚嫩的笔,来反映我所生活的这片土地,来讲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值得我讲述的人。
小说中的人物故事都有生活的原形。他们的奉献演绎着人生的精彩,他们爱情演绎出人性的悲壮……我为他们动容,我为他们流泪,但我当时却苦于没有一个好的题目和形式来表达我内心的这份感动!
此时,塔里木河又在我的眼前流淌,十五年前那段难忘的生活又在我的头脑里重现……就在一刹那间,我的灵感让我想到了奔流到海不复返的长江黄河;让我想到了消失在沙漠的塔里木河;让我想到了每个人其实就像一条河!
在传统人们的眼里,长江与黄河流到了大海,都修成了正果——它们有理想的归宿!这几乎是整个人类的追求;而塔里木河却没有理想的归宿,它别无选择,只能流进沙漠!然而,这不正是一种奉献,一种牺牲,一种悲壮吗?……就像小说中的青丝、小文教、老胡、张吕……兵团人啊,多像塔里木河,这条流失西天的河……
缘于一条河的灵感,有了这部作品。
也许我的文笔还比较稚气,也许我的手法还比较笨拙,也许我的故事还不能引你入胜……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OO六年十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