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争的残酷(1 / 1)
几天后,施施终于随着范蠡出征了!她穿着改装的军服,英姿飒爽地以小厮的身份伴在范蠡身边。嘿嘿,这回本姑娘也当了回花木兰了,施施在心里偷笑。
几天的急行军,大队人马终于开拔到了吴越的交界地。放眼看去,一片萧凉景象。这里的大部分村民已经携家带口地逃向都城去了,只剩下一些老弱孤寡,认命的等死。每天,他们照常日起而作,日落而息。越国大军的进驻,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施施站在这块伤痕累累的土地上,这才实实在在感觉到战争的无情。
“将军,可有退敌之策?”施施端着茶走进屋,关心地问着。
“哎!你也知道,现在敌众我寡,形势不容乐观啊!”范蠡一提起这事,就眉头紧皱起来。现实的局势比料想中的严峻多了,照这些天士兵的探察,敌军不光人数比我军多几倍,单就个人,也比我军强壮许多,如果没有好的计策,战事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有没有和其他将军商量下,毕竟一人计少,众人智多。光自己一个人的想法是很局限性的。”施施把茶递给范蠡,顺手接过他手中的竹简。
“怎么没有?大大小小的都召了他们几次了,没一个人献技。平时看他们夸夸而谈,多有见地似的,结果事情一临身,立刻都成了哑巴。越国的大米白养了这一百来号米虫了!”范蠡气得把到嘴的杯子又重重地放了下去。
“怎么会呢?好歹三个臭皮匠也能顶个诸葛亮!”施施柔声把范蠡安抚下来:“天无绝人之路,总有办法的。”
“诸葛亮是谁?臭皮匠是什么?”范蠡眼睛张得大大地看向施施,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
“哦!”施施晃然抵住自己的额头。晕噻,怎么没想到年代问题。诸葛亮和范蠡之于自己是古人,但范蠡之于诸葛亮也是古人。自己总不能说,哦,这个诸葛亮啊,要几百年才出生呢!
“厄,诸葛亮啊?这个,这个诸葛亮是施施家乡一个很聪明的军师!”施施含糊地回答,低下头假装擦拭桌子,好掩饰自己藏不住秘密的眼睛。
“军师,那肯定很厉害了。不过,这个臭皮匠是什么东西?”才打发一个问题,范蠡再接再厉地又冒出一个来,问得施施直想晕倒算了。
施施翻着白眼,闷闷地答道:“臭皮匠就是做你脚上穿的靴子的手艺人,不过他的靴子是用皮做的,所以叫皮匠!”
“那为何施施要称这位皮匠叫臭皮匠呢?”
“因为那鞋子穿了就臭!”施施狠狠地回答,眼睛瞪着范蠡,大有范蠡再问就和他拼命的架势。
这下,范蠡终于发现自己惹火了施施,悻悻地把嘴边的问题又吞回了肚子。他一脸谗笑地看向施施,哪想施施根本就不甩他。
“哼!”直接无视范蠡,施施昂着头走了出去。
范蠡苦笑了下,再次叫人召各将领商讨应敌之策。希望,还真象施施所说,众人计长。
可惜,还没想到对策,吴国的第一次攻击发动了。吴越边界上,吴国战士气势汹汹,原本就强壮的他们,遇到不如自己的越军,更是杀红了眼,如割草般砍倒一个接一个的越军。施施站在老远就看见这副残酷的画面。她心痛的看着越军虽然顽强抵抗,却仍节节败退。越军不得已,退到了椎李。
“阿宝大哥!”施施握着一瓶从范蠡那要来的刀伤药,直奔营帐。等她看见之前路上还和她嘻嘻哈哈的阿宝病泱泱躺在床上时,不禁呜咽着抽泣起来。
“小施别哭!”阿宝被吵醒后,发现是新认识的小施,忍不住开口安慰。他想帮施施擦干眼泪,抬手时,才发现自己的衣袖空荡荡的,这才想起自己的右臂已经被吴军砍掉了。勇敢的阿宝这时才红了眼,却忍住没让眼泪流下来。
“阿宝大哥,疼不疼!”毫不容易止住眼泪的施施,也发现阿宝的右臂没了,心疼地开口问。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
“没事,大哥命大,比起那些丢了命的兄弟,大哥这点伤算得了什么。”阿宝苍白着脸,虚弱地说道。
是啊,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阿宝大哥能拣回一条小命算是不错的了!战争的残酷,自己刚才可是活生生的看见过,那场景凄惨得犹如修罗地狱般!“恶!”想到这边,施施又忍不住呕吐起来!不行,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和自己相处这般日子的战士们送命,想到这,施施回头就往范蠡那跑去。
“小施,药瓶!你的药瓶”算了,看唤不回施施,阿宝慢吞吞把药瓶塞进怀里,希望,下次还用得上它!
“范蠡,我有办法对付吴军!”心情一激动,一句现代口吻的话语吐了出来。
“放肆,将军的名讳岂是你随便喊的!”
“小小年纪,大言不惭!”
“就是,就是!”
施施没想到会撞在范蠡和将领开会,暗怪自己太卤莽,这回可踢到铁板了。她低下头,心底忏悔:原谅我没跳好时间吧!对于将领们的话语,施施全当是左耳进,右耳出,没当是一回事。
“你们都退下吧!”范蠡一挥手,解散了将领。
“好了,施施,有什么好办法?”范蠡待人都走了,出声问。
施施仍站在门口低着头。
“好了,施施,别告诉我你真的在思过,我可不信。”
“嘻嘻,还是将军最了解施施!”得了便宜的施施抬起笑脸说道。
“说说看,你的鬼点子是什么?”范蠡再次问着。
“将军,施施请问,一个军队要打胜仗,最重要的是什么?”施施卖着关子问。
“当然是实力和计谋!”范蠡想都没想就直接答道。
“除了这些呢?”
“还有粮草、地势……”
听范蠡越答越偏,施施忙打断他的话,道出答案:“这些都没错啦。但施施觉得,这场仗要打赢吴国,最重要的是士兵的勇气。”
“勇气?我军一个个都舍生忘死,还没有勇气吗?”范蠡不解。
“我军当然是有勇气!”施施回答了范蠡,接着说:“可吴军也是勇气十足。”
“那怎么办?”范蠡很紧张地问。
“这样,我们就要打击他们,削弱他们的勇气。”施施终于回到了正题。
“施施,你就明说吧!”范蠡看施施不紧不慢的神情,便知她已胸有成竹。
施施凑到范蠡耳边低语:我们这般……那般……
范蠡听后,深深思索了下,重重地点了点头,说:“好,就照你的意思办。”
第二天,一批一批的死囚犯被送到了椎李。等到下人盘点后告知,却发现人数远远不到施施所说的数目。无奈下,范蠡再次找来施施商量。
“怎么办,施施?现在死囚人数远远不够啊!”
“我看可以了!不是有几百人了吗?”施施犹豫着回答。毕竟,死囚都是犯了事要处死的,那是罪有应得,自己只是让他们换个行刑地。可老百姓就不同了,那可是无辜的啊!
“不行,那点人达不到效果的!”范蠡一口回绝了。他也看出了施施的不忍心,劝说道:“如果我们的计谋一旦攻溃,到时,死得人将更多!施施,你要想清楚啊!”
“我”施施哑口。她当然知道这些,可是,可是,她怎忍心。她做不到啊!
“来!”范蠡一把抓住施施的胳膊,把她带到屋外,指着那些站岗的人,下重口地说:“你看看那些士兵,哪个不无辜,但他们为了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勇敢地牺牲。有人牺牲,我何尝不痛心!可我们要顾全大局,从大局上考虑。你想想,牺牲少数人,却可以换得多数人的平安!”
“想想我们刚来是,百姓幸喜的脸,想想我们身后平静快乐的村镇!”
“不要说了!将军,求你,别说了!”施施痛苦地捧着心,摔倒在地上。范蠡无言地伸出手,放在施施肩头。
半晌,施施站了起来,却没有回头。
“到附近村镇去召集死士吧!为国捐躯的死士!”颤抖、痛苦的话语从施施嘴里吐出。
范蠡转身刚迈出脚步,施施又提醒道:“死士最好不要有牵挂的!记得,多给点安家费。”
“还有什么要注意的。”范蠡这回没急着走,再次问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没了!”施施叹了口气,再次强调说:“记得,一定要多给点安家费。”
“我会的!”说完,范蠡就转身去安排了。
施施站在原地,遥望着那片被战争蹂躏过的土地,不停地问自己:我这么做到底对不对?对不对?
很快,一队队士兵被派到周遍村镇召死士。由于是为国捐躯,很多热血的越国青年都报名了,当然,也不乏一些家里太穷,想要安家费的。既养活了家里人,还能为国尽忠,召来的死士都很情愿,平静地跟到了椎李,走进了军营。
夜晚降临,一切准备就绪。
军营里,越国的将领和士兵在心里默默说着:明天,明天越国就会胜利了!
帐篷里,越国的死囚和死士也在心里说着:明天,明天将是我们为国捐躯的日子。我们的名字将被后人称颂。
月光下,迷茫的施施也在心底痛苦地对自己说:明天,明天自己的双手将会染上很多人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