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镜与水之影(二)(1 / 1)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虽自崇德元年开始,宫廷不再举办灯会,民间为期五天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夫人照例准了假,让每人都有逛灯会的机会。并因为我从没有去过,特别安排我在灯节的首日就放假。傍晚,吃过府里膳房准备的元宵,我一个人上了街去。
街上果真热闹非凡。街面上的人比平时多了几倍似的,人潮熙攘,说笑声不绝于耳。随着前面的人潮往前涌去,没走多远,便听锣鼓喧天,抬头望,只见一条“龙”正似飞在半空,灵活奇巧地追逐着身前的一颗红色绸珠。看得出那舞龙之人本事高超,“龙”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地移动,做着各种变换,直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忽见一只“游鱼”“戏水”而来,绕着“龙”游了一圈,跃跃欲试地欲从“龙”身上越过去,可“龙”偏偏不想称了它的心,左闪右避地,还险险要跌倒,惹得一众观看的人放声大笑。
见左右的人都站定不动看那“鱼”能否跃过去“龙”,做得“鲤鱼跳龙门”,我便往墙边人略少的地方挤过去。好不容易挤到了那棵大树底下,却已是出了一头一后背的汗。
拿着随身带的帕子擦着额上的汗,忽觉有人正向我挨挤过来,以为是我挡住了人家的路,正要道歉,却听头顶一声熟悉的笑声传来,“安大人?!”我惊讶道,他接过我的话笑着说:“你要说:‘怎么这么巧’,是不是?”我重重地点点头。
“是不是在哪里都有你的眼线啊?”我说道,却因说话声音小,舞龙舞狮的队伍又已经往这里过来,锣鼓声、人声混作一团,而没能让他听清楚。他说了一句什么,便护着我往斜街那里走过去,人太多,差点被冲散时,我的手被他一下子牢牢的握住了。他正背对着我,我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只对自己说:这是情急之下,非常之举。可心还是砰砰跳着,呼吸也好像变得越来越快。
等终于挨到他要去的地方,我忙地把手从他手里抽了出来背到身后去。安大人此时也被挤得满头大汗,眼见他这难得一见的狼狈,我不禁扑哧笑了一声。安大人无可奈何地瞪我一眼,道:“下次你再逛灯节,能不能选个人少点儿的地方?”“灯节嘛,不就是要热热闹闹的啊,”我笑道,又问说:“你是特意来寻我,还是真的这么巧我们遇到了?”
安大人笑道:“我的确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你。”
“这么说,我们真的是碰巧遇到的?”我讶道。
他听了,却是作出一副“你怎么这么好骗”的表情,说道:“傻丫头,别人随便说说你就信,这里人挤人人挨人的,哪就那么巧让咱们碰上了?我今天是特意来找你。知道你从没逛过灯节,我担心你会转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回府的路。”
听他说特地来找我,我脸上一热没说话。他却笑着对我伸出手说道:“你这丫头还傻站着干嘛?来,跟我这边走。”
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这一晚,我真正见识到了诗中所写的景象。
夜幕降临,舞狮舞龙的人回去了,街上行人也减少了一些,我和安大人一边欣赏彩灯一边往前走着。元宵节里,平日难得一见的青年男女们此时得以暗传尺素,眉目传情。空气虽然依旧凛冽,可在这方天地呼吸,却只觉清新而甜蜜。“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知多少情人在今日相会,又会有多少有缘人在这里互许终身。
灿烂的烟花不时在黑色天幕下绽放,照亮了天,也照亮了人们的脸,巨大的热情感染了这里的每一个人。
道路两侧,摊主们各尽其能地希望招徕更多的人去买他的货品。翡翠朱钗,珍珠玉石,精巧的手工花灯,还有漂洋过海运到京城的东洋玩意儿,各种各样稀奇好看的东西令人目不暇接。
安大人陪我逛了很久,他告诉了我关于元宵节的很多传说和故事——
人们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这是在祭门、祭户。而若是在谁家的顶棚墙角看到摆放着一大锅粘糊糊的粥,那这一定就是养蚕的人家,这叫“逐鼠”,是为了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是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也是在元宵节上订情。
坐在树下,就着摊主摆放的一张小桌子,嘴里吃着甜甜软软的元宵,耳朵里听着大人给我讲着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故事,我的心好像也和吃进肚子里的元宵一样,慢慢地融化了。
皎洁的月光照在他的脸上,让他俊秀的脸庞泛起一层透明的光泽。邻座的那几个女孩子不时偷偷地看他几眼,相互取笑地小声嬉闹着。
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生平的第一个元宵节,能和大人一起度过,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巧巧?”
“嗯?”
“累了么,怎么发呆了?”大人笑道。
我放下手里的汤匙,看着他认真说道:“大人,谢谢你。”
他对我轻轻一笑,道:“吃完了吗,走,我带你去猜灯谜。”
我们站起身,重新走到人群中,这一次,我自然而然地将手放到了他的手心里。
谜题写在花灯之上,大家边赏灯边猜谜,玩得不亦乐乎。安大人在一个花灯前停下,念着上面的字道:“日出满山去,黄昏归满堂,年年出新主,日日采花郎。”念罢低笑一声,回头指着那字谜,对我道:“猜猜看?”我微微一笑,答道:“这说的是蜜蜂。”他点点头,笑道:“不错。”
又往前走,见一个制作得十分精美的花灯,停下欣赏,看上面写着:万紫千红总是春。旁边另附小字一行:打《史记》一句。这次不等他看我,我便摇头说道:“猜不到。”见他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便问:“谜底是什么?”
“是‘当时则荣’,取自‘天下君王至于贤入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一句,意思是天下的君王如同有才能的人身处众人之中,遇到好的时机就会出人头地,相反被埋没了就无人知晓。”大人说道。
见他看着花灯若有所思,似乎因这道字谜联而想到了八爷的事情,我不愿破坏这难得玩乐的时刻,忙又拨转一个花灯过来,见上面只写有四字:久别重逢,另注:打一中药名。我低头想了想,已有答案,便笑着问他:“大人可知这是什么?”大人看了看,对我一笑,道:“这说的是‘一见喜’。”我笑起来,道:“瞧,意思多好!佳节当前,大人可不许想那些烦心的事情啊。”
大人听了,眼中充满笑意却看着我不语,过了一会儿叹道:“巧巧你真是个好女孩,将来能够娶到你的男人真的很幸运。”
我心里一羞,抬眼看他,却见他眉眼中似含万语千言,我被他看得心里一慌,忙地垂下视线。
就这样边逛边猜,时间在不知不觉之中悄悄溜走,似乎转眼之间夜就深了起来。人们渐渐散去,是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
拿着大人为我买的一盏小花灯,并行往三爷府走着,因为倦意上涌,我与大人一路没说再说什么,他把我送到街口停下了,我知道他不方便再往前走。
“大人,谢谢你。”我又一次地对他说道。可他听了却眼中一黯,定定看着我很久,终于说道:“巧巧,我不值得被你感谢。”
我不明白他的话,疑惑地看着他说道:“为什么不值得?你带我赏花灯,告诉我那么多元宵节的故事,还有,”我把手里的花灯抬高一些,“你还给我买了这个。你为我做了这么多,怎么会不值得一声感谢?”
他看看花灯,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到我的手里,语气严肃地说道:“今夜先生和几个朋友小聚,已经喝醉被人送了回来。你回去以后,在明日要送去给鲍士恭的那些书里,随意找出一本把它夹好。如果以后有人问起,你咬定一概不知就是了。”
我听着他的话,慢慢把举着花灯的手放下,说道:“这封信一定很重要吧,竟让您愿意花费一晚上的功夫陪着我。”
他沉默半晌,道:“很重要,重要到有人可能会因此而丢了性命,但巧巧你放心,这个人不会是你。”
我不禁一颤,说道:“你要我去害先生!”
“还记得‘当时则荣’的意思么?其实所谓的时机都是要靠人自己来争取的,在争取的过程中,要搬走一些绊脚的石头或是斩断几根拦路的树杈,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会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你更不用对谁感到抱歉,因为在这场争夺之中,没有一个人是绝对无辜的。”安大人说道。
“只管做我要你去做的事情。巧巧,我希望你明白,这不仅仅是一个你立功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你报仇的好机会。”
我将信放进衣袖里,放下灯笼,转身走进那片更深的夜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