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危情时刻。燕太子暴亡。(1 / 1)
永良早已失守,连续败退过几座城池,当然都是由于燕军攻势太猛,实在把守不住。
战事艰难,守城不易,轩辕哲的心情很不好,就是在蓝水仙面前,尽管尽量控制,还是很容易面露愁容。
蓝水仙小心奕奕做事,生怕打扰到轩辕哲,看到他的情形极差,也禁不住想安慰他一下。
“二王子——”话,又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要是再也穿越不回去,更是只能与蓟国共存亡。
如果可以选择,在蓟国与百姓的危难时刻,蓝水仙也不得不放弃这次穿越。
所以,蓝水仙十分恼恨身为百花女王的那个她,什么破烂神仙,居然把她置于如此地步,不闻不问,任由她自生自灭。
百花女王确实是天上的神仙不假,她也许可以算得出过去与未来,可是,却无法测试到人心,只是把自己最美好的想象加诸于别人身上,过于自以为是,所以才酿造后世自身的尴尬境地,与埋怨。
反正责骂的都是蓝水仙一个人,只要她自己不嫌弃,没有别人阻拦。
其实,人间的任何变动,只要稍加在意,作为百花女王的蓝水仙,在天庭之上,都可以看得到,她的忧愁不比穿越而来的蓝水仙要少。
她只是不好也不想干涉太多,而且她不象她那样,容易失去信心,她还抱有希望。
轩辕哲苦涩一笑,他不愿意让蓝水仙担心,只不过有时候难已露出明媚的笑脸,“仙儿不必多虑,相信一切都会好的——即使不会好的,我也可以照顾好仙儿。”
轩辕哲之所以信誓旦旦,大言不惭,是因为他在用他的生命保证。
如果必须与蓟国共存在,也许蓟国灭亡的时候,自己就可以穿越回家去——
但是,现代的小我重要,还是古时候的大我,蓝水仙想不明白。
不过,也许有个办法,可以解决轩辕哲,蓟军,甚至蓟国的这场战争灾难,那就是:答应燕国的和亲要求。
应天的非份之想,蓝水仙似乎有所认识,但是,不敢太确定。
和亲,能不能给蓟国带来和平,其实不好说。
古往今来,在蓝水仙一知半解的历史故事当中,各个地方国之间的所有和亲,并没有几次能够得到预定效果,往往都以失败告终。
但是,只为解决蓟人的灭国之灾,自我牺牲一次,试一试,又何防,应该是值得的。
蓝水仙现在终于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皇帝,愿意舍弃自己的儿女,即使不成功,也要进行互换人质或者和亲的举动,并非什么无能表现,实乃不得已之举。
就连自身也许都豁得出去,何必在意众多儿女中的一个,“二王子,也许,答应燕国的和亲要求,燕军就可以撤退的。”
“嗯?。”轩辕哲一开始没有弄清楚蓝水仙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轩辕哲其实听说过,燕国派到蓟国来使臣,他们的天王子,与这边蓝丞相家的二女儿,也就是蓝水仙,要和亲的提法。
只是,在听说以后,轩辕哲就将这件事置于脑后,不曾认真过,他才不理会,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没有谁能够夺走蓝水仙,除非没有了他。
轩辕哲要嗔怪蓝水仙,“仙儿不要乱说话,国家的安危,怎么可能用一个女孩子换取得到?。仙儿别胡思乱想,好好听话。”
轩辕哲当然不理解蓝水仙的怪念头,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轩辕哲还不知道,燕国的天王子究竟是何种人物,为什么竟然会突然有想要和亲一位他国王子妃的想法,有些好奇,却不足以重视。
不只是轩辕哲,就是整个蓟国,包括与应天两个人也算是很熟悉彼此的轩辕思,都不了解这位燕国的天王子,就是自己国家的天门门主。
不管提出和亲的燕国王子是哪一位,何况还是应天,梦想娶到蓝水仙,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会好起来的。相信我。即使不好,仙儿也不要想什么歪主意,答应我,好吗?”全心全意为蓝水仙着想,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地点,轩辕哲已经可以成为习惯。
直到蓝水仙认认真真点头,轩辕哲这才舒展些紧锁的双眉。
一天夜里,燕军大营内,大摇大摆走进来两个身穿燕军将袍,驻营燕将却又陌生的人。
燕军将领对这两位将军,并没有太多疑问。
征战蓟国的燕军,燕国各个地方都有参与,都被征调过,是凑齐的,各部分之间,不可能完全认识。
而且听说大批援军马上就是赶到,先来人通报太子知道,这是二路元帅派谴的将军,这种说法,没有疑问,不需介怀。
身穿燕军将袍的两位将军,由燕太子的近侍带领,直奔元帅住处而去。
燕军将士们哪里可能知道,这确实是跟二路元帅一块行军到此的不假,却不是将军,只是潜伏在军营的兵,应天派出来,见机行事的天门武林高手。
看到二路人马,马上就要赶来燕太子所在的大营,他们两军合在一处,更不好下手,于是,决定动手。
正好,二路元帅要派人去到燕太子营中送信,必须告知人家太子一声,他的二路大军马上就过来,到了以后,所有人等,包括他这个名义上的元帅,其实就是一个领兵带队整个出征路途的将军,就全全由他指挥。
这是喜讯,提前通告,也算是报喜,即使得不到奖赏,总会给燕太子留下好印象,必竟人家是王太子,名正言顺的储君,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自然要好好巴结。
于是,应天的卧底,趁此机会,开始自己的行动。
就在偏僻的路上,杀死送信的将军——
给燕太子送信,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打发几个兵了事。
兵,很难有与高官接近的机会,何况还是一国太子。
天门人得到二路元帅送给燕太子的信,扮作送信人。
燕太子大营中,也有应天的接应,可以很顺利便混进燕军大营,燕太子的寝帐。
援军就要赶来,整个拿下蓟军,拿下蓟国,更有希望,燕太子岂有不高兴的道理。
绝非大意失荆州,燕太子的命,至少他自己认为,比好多座城池都要金贵得多,至于,如果燕王位,与燕国,和他的生命相比,只能选择一样的话,他肯定要自己的命,命没有了,还拿什么拥有燕国,拿什么登上燕王位。
但是,燕太子没能注意,也不太小心,在他的寝帐里,剩下的这些,都是应天的人,并且人家马上就要采取行动,结果他的性命。
燕太子眼望来援近在眼前,马上就要赶到的书信,还在兴致极高。
应天的人,已经静悄悄行动,迅速靠近他,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光闪闪的利刃,从背后,狠狠插进燕太子的身体。
幸好短剑不算长,不然的话,肯定要从前心露出来,穿个透心凉。
燕太子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过多反应,不可能喊叫门外的护卫,只是回头疑惑、愤恨地盯向刺杀他的人一眼,身体随即倒下去。他伤得太深太重,即时送命。
为什么要在这种时候,应天对燕太子痛下杀手?
应天难道不希望他们燕国把蓟国吞并,他作为天王子,也好“作威作福”,强行迎娶蓝水仙,何乐而不为?。
当然不是这样的道理,应天做事,有自己足够的理由。
蓟国如果现在就被燕太子拿下,那么,基本上再也没有可以牵制燕太子的力量,这就犹如三国鼎立,如果让一方得逞,取得把对方消灭性的胜利,剩下的另一方肯定会大有损害的。
所以,应天不可能纵容燕太子过于嚣张,这也是为自己的地位稳固与前途考虑。
而且,燕太子攻下蓟国,战功卓著,就可以坐稳王太子位子,这是应天不愿意看到的。
至于燕太子在战争中,己方驻营内,突然暴亡,很可能导致燕国军队再次退回国内去,此次远征,劳而无功,根本无法攻占甚至撼动蓟国,应天都不介怀?
应天相信,蓟国,总有一天,而且就在不远的将来,肯定可以被他们强燕尽快消灭,得到蓝水仙,不成问题,只是早几天迟几天的事儿,不用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