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回 御极大位(1 / 1)
且说康熙的病情更加恶化起来,胤禛的祷告也未能感动上天。在两天后康熙的病情更加加重了,胤禛每天要来问候几次,中间还要遣府里的太监侍从问候好几次,康熙情知自己时日不多,趁着清醒的时候便又让人传话给胤禛。
胤禛很快就过来了,跪在父亲的龙榻前,康熙已经处于几度虚弱里,看了看胤禛,叹息一回,想说什么却始终没说出口。最后吃力的将左手腕上的一串念珠给拿了下来。
胤禛怕康熙这一劳动又喘上了,忙道:“皇父这是做什么,仔细劳了神。”
康熙却挣扎着将那串褪下来的念珠放到了胤禛的手上,康熙本想说这是当年我皇父传给我的,如今我传给你,但本因就虚透了的人,哪里还有这精神。
康熙正面仰躺着,喘息一回,胤禛在旁边为他揉着胸。康熙在枕上摇着头,对胤禛虚弱的说道:“叫你的兄弟们进来吧。”
胤禛会意,便转身去叫那些早已经在外面跪了许久的兄弟们。自己想着还要处理一回事情便先出了畅春园。
也就在这一夜在位六十一的康熙走完了他人生的轨迹,一道遗诏将位置传给了他的四子胤禛。康熙驾崩,上下举哀。
儿子们个个哀伤欲结,甚至有的还哭出血来。到不是因为和父亲的感情真有这样的深厚。只是身后那么多的大臣都看着,就是摆摆样子也要做一做,更何况康熙生前是最讲求孝道的人。
十几年的夺位之争在此刻终于落幕了,胤禛终于笑道了最后。不过最不服气的当然还是平日里最用尽心力的老八一党,最后什么也没得到,那几人都垂头丧气,好在正逢康熙的孝期也没什么。昔日里依附的大臣见情况有变,许多也纷纷调转了风向,赶着簇拥新主子。
几日之后,胤禛便宣布登基,定明年为雍正元年。同时任命胤襈、允祥、马齐、隆科多总理事务。
其中胤襈最为不屑,他心里很不甘愿,没想到竟然轰轰烈烈这些年的准备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面容一直有些不悦,不过只依礼勉强说些庆贺的话,心里却极为不满意。允祥的心思比别人更加复杂,虽然他四哥的登位都是在意料中的事,可康熙临终前对他单独将的那一番话,一直存在他的心里,使得他从未对任何人说起。他已经被朝廷边缘许久了,今天却又重新被提起。他也知道都是因为他的四哥和自己交好的缘故,如今再走到这个中心来,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只怕会辜负了,因此脸上有些淡淡的。
此时的胤禛已经换上了那刺眼的明黄色的龙袍,虽然饰物都是一色的素色但一脸的威严正坐在案前翻看各地上来的折子。
胤禛抬头看了允祥一眼,说道:“怎么十三弟有些不情愿么,怎么朕需要你的时候你却这样畏首畏尾的,朕那么信任你,不要让朕失望啊。”
允祥伏下身子说:“臣不敢。”
胤禛一笑:“起来吧,自家兄弟又比不得别人。这里有好些事要等着处理,十三弟也不要推辞了。”便将手中的一个折子给允祥看,允祥不敢违背,看完了折子,胤禛又问解决的办法对策。允祥支吾了一阵子。胤禛很不满意,一拍桌子便发起火来:“十三弟,你这是什么意思。朕要你两句话,你就这样为难了。皇父又让你们辅政,就是这么个辅法?”
允祥立马磕头道:“请圣上恕罪。”
胤禛又一手将允祥扶了起来,说道:“算我这个做哥哥的求求你好吗,眼看着百废待兴,你的才干当初大家有目共睹,怎么如今扭捏起来。再这样朕可就不高兴了。”
允祥才一口应承下来又说了一番自己的见解。胤禛这才稍稍的满意。处理完了政事,胤禛方想起那个还在青海的同胞弟弟来。又想到兄弟两人名字差不多,如今自己登了大位,自然要避讳,因此下令让胤祯的名字改成允禵。下旨让允禵赶快赴京来。
且说那允禵本就对皇位抱着极大的想法,特别是父亲生前对自己的重用,便以为自己是皇父早已内定的储位候选人哪知道最终的情况却是这样。当他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着实大大的发了一通脾气。那属下也跟着说定是新皇矫诏了诏书,是靠阴谋手段得到了皇位。那允禵怎么忍得下这口气。因此也拿定了主意,打算趁着奔丧的期间好好的大闹一回,他要给他那假仁假义的哥哥不好看,顺便也为自己寻条后路。
便整顿了军队带着大队的人马向京城赶来。
这日才烧过黄昏纸,那绕棺的道士还没散去,外面就有太监来报:“大将军王殿下回京了,请求祭拜。”
胤禛道:“传话下去,只准让他一人进来,不许跟一人。”
没多久允禵便浑身挂孝的进来了,直到阶下一步一个磕头,口中大喊:“儿子不孝,为能给皇父送行,特来看皇父了。”
当下所有人听了都觉得允禵孝心大动,当下无人不动容。那允禵一步一跪就来到了棺木前。允禵抚着那棺木失声痛苦:“皇父呀,你老人家怎么就走了,也不知道走得太不太平,有没有遭人算计,怕是不清静吧。都是做儿子的不孝,没能守在身边,想我那皇父病危时有口不能开,什么话也不能说,由着一帮人撺掇。那诏书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动了手脚,您老在地下也不能安静。”说着又哭一阵子。
旁边的人见他喊出这样的话来,都吓白了脸。胤禛听到此处早已是龙颜大怒,待要发作,又想到在父亲的灵前,只得按下性子来说:“十四弟,一路辛苦,请到偏殿里休息休息。”
那允禵可不愿起身,继续哭道:“我那英明的皇父,你睁开眼看看吧,如今这是什么世道。儿子来看看皇父难道也要被阻挡吗。”
胤禛终于按捺不住,也不管是不是在父亲的灵前,愤然起身,指着允禵便破口大骂:“你当着皇父跟前说些什么,你这个不忠不孝的臣子。”
允禵冷笑道:“我不忠不孝,想我远在西边鞭长莫及就将位置夺了去,算什么,我呸。”
胤禛哪里忍得下这口气,两人很快就剑拔弩张起来,除了几个懦弱胆小的兄弟其余的允襈一党都在旁边看笑话,他们巴不得两人打起来,说不定还能趁乱拣个便宜。唯独允祥出来两方斡旋。
那允禵一横心,就对着允祥啐道:“呸,这时候用不着你来做好人。当初皇父还在的时候。你们两个就鬼鬼祟祟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原是一气的,用不着来劝,你也不配。”
允祥忍着委屈劝解道:“皇父已经走了,十四弟就歇歇吧,也好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不能扰了清静。”这边又来劝胤禛。那胤禛岂能忍下这口气。允祥正是左右为难的时候,德妃拄着拐杖出来了,颤巍巍的说道:“放肆,老十四来不快跪下给皇上行礼,哪里跑出来的这样没有教养的孽子。”
允禵见母亲出来,也不该再闹的,突然又想道母亲并没有正式封为太后,那么这个皇位是得不到承认的,便跪在德妃面前,苦苦说道:“儿子是母亲最小的儿子,可母亲为什么就一直偏心哥哥?”
德妃扬手给了允禵一巴掌,厉声说道:“快去给皇上行礼,你再这样胡闹,我就撞死给你们看。”
胤禛一听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心慌了,但又想道母亲还没尊封不能让允禵抓住这个把柄说事,忙传来了礼部的官员,简单的说明了旨意。接着大家又对德妃叩拜,尊她为太后。
且说此时太后已经渐渐平息了允禵与胤禛两人的气焰,可她本就有病在身,再加上康熙的去世给她的打击不小,再经过这么一闹,太后心力交瘁,晕倒在了康熙的棺木前。当下忙忙传了御医过来诊治。
一场风波才渐渐平息了。只是那允禵本就很不甘心,每次一见胤禛总要闹上几回。胤禛当然气愤,立刻命将允禵的王爵降为贝子以观后效。
这边允禵的风波还未平息,允襈一干人等可是省事的,就连那上书也赫然写着“雍正新君”四字,胤禛更是气红了眼,忙将允襈召来申饬了一回。允襈依旧有不甘。
一月以来,胤禛只觉得头疼,以前没坐到这个位置是时候是那么的向往,等真正坐上的时候却是这般的烦恼。
年舜英如今已有了三个月的身孕,如今遇上了康熙的事一连两月来起跪不定,加上她身子本就孱弱,经过这一折腾渐渐的有些吃不消了。胤禛看着心疼,安慰着她:“好不容易才又怀上了,你该多珍重。等这年一过,朕就册封你为贵妃可好?”
舜英虚弱一笑:“不过蒙皇上的恩典,就是臣妾的福气了。”
胤禛略略安心下来,他就喜欢年舜英这一柔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