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安慰(1 / 1)
应晓晓也不是没想过要跟陈嘉诉诉苦,可是才起个头,比如说,公司里有些人就是爱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样子。
他就说,那儿都一样。没有乐土。
她才说,天又冷了,最讨厌冬天,黄昏真烦。
他就说,我也烦,学校,面试云云。
应晓晓是希望得到安慰,并不想安慰人。于是两个人又对不上岔。
各说各话,几次之后丧失倾诉欲望。
其实陈嘉不是不愿意安慰应晓晓,可是一切安慰都是口头的,没有实质帮助的,他说不出口。他现在又不够资格说,公司里人事讨厌,就不要做,我养你。
可应晓晓却觉得,他是连口头安慰都没有,还能指望什么呢?
和同学聚会也是一样,应晓晓自觉不自觉的因为在公司里与人勾斗心里,难免面露精明。
应晓晓自己想自己,总觉得自己还是十几岁时那个娇媚的女子,其实在旁人眼中无一不觉得她越来越清冷了。
甚至脸型都变了,少女时期的一点点遗留的婴儿肥已经消失殆尽,不再是椭圆形的下巴,瘦了之后,颇见点棱角,薄唇一抿俨然已是甚具威慑了。
陈嘉是见她一次累心一次。这还是当初回答不出问题就发呆,一团云似的那个应晓晓吗?没有了那种满不在乎的懒散。随时接起电话来,都是“恩,恩,好的,是,万总这边如何如何,李总那边如何如何。”一个字一个钉似的咬着。
再看自己,眼看着要毕业了,找了个三千多元的工作,心里急着急着就不急了,一种债多了不愁的心态。
程则医科按说是五年,现在提前一年做交换学生,要去德国,大概还要在那边读研究生。知性女子的文雅,她是日渐的凸显了。
张薇已经毕业,分配到她以前高中的那所中学的初中部当地理老师。工资不高,不过工作稳定,斯文高贵。张薇也是很满意的。
因为最近赵鹏跟她提分手,她和应晓晓又是一轮轮的分析,哭诉。应晓晓因近来对同事之间的友谊分外的失望灰心,所以难免特别珍惜张薇这个发小,耐着性子听她说那些天皇皇地皇皇。
只是张薇所分析的结论每每冷到应晓晓:“你说他是不是自卑啊,因为家不是北京的,户口也解决不了,留在北京也是京漂,找不着正经学校,只能去民营的学校。肯定是因为这个,他自觉配不上我,只能和我分手了。”
应晓晓说:“那他早两年怎么不这么觉得啊,早不知道自己户口不是北京的啊?再说,你没跟他说,你不在乎这些吗?”
张薇自从毕业以来就迫不及待的化上妆了,虽然学校是不许老师化妆的,她只好平时过过瘾,以示与在校当学生时不一样了。……此时她翻翻那双涂了绿色眼影的眼睛,对应晓晓说:“我还真不是不在乎。”
应晓晓无话可说。只想,李渔的闲情偶寄里写的真对,化妆品最是趋炎附势之辈,可使妍者更美,貌丑者更,更丑怪。
况且张薇不谙化妆之术,眉毛也不拔整齐,直接拿眉笔往上画,浓艳又突兀。
高鸣不似应晓晓虚伪,只嚷着大白天见了白面鬼。
高鸣、张鲁都和陈嘉情况差不多,他们这个专业,当初选的时候分要得高,特别热门,这两年,该毕业了,这行业已经式微了。不算太幸运。
陈嘉是不甘心,要不然让他爸爸安排安排,转个行,大概起薪点还能高些。
没多久,陈宇俊买了辆车,跟应晓晓说:“买辆车代步到底方便些,本来是都预备买房子的,现在只能首付少付一点,月供多担一些了。”
是辆尼桑。应晓晓对这些素无概念,坐上去也不觉得比老板的奥迪差。
陈宇俊租的房子离应家很近,现在索性不光载她下班,连上班都接她。应晓晓就能早上多睡会儿。陈宇俊呢则比坐公车时起的更早,先在家里蒸上一屉叉烧包,热腾腾的装在盒里,再预备一盒橙汁。有时候还一早去市场买两只最大最漂亮的苹果或者桃子,回来洗干净,带给应晓晓。
去她家接上她,让她在车上吃早餐,水果留着上午吃一个,中午吃完饭吃一个。
应晓晓爸爸都没这么温情的照顾过女儿早餐。应晓晓这样子享受着陈宇俊的呵护,连不安都没有,这个发现让她有点不安。有陈宇俊陪在她身边,她再也不觉得黄昏有什么值得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