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树下风情(1 / 1)
开学几天后,应晓晓就把她对旧楼门前那棵银杏树的迷恋发挥到了极致。九月中的天气,清爽微风之下,坐在树下的双杠上和张薇聊天是最好不过的午间休闲了。
张薇是应晓晓的同桌,以前也是一个小学的,不过不同班,现在坐了同桌,同出同进的,情分马上就突飞猛进起来了,少女交朋友往往没什么过多条件,只要坐的近,方便聊闲话,很快就可以亲近的手拉手去上厕所。
要过很多年以后,她们彼此才明白,她们是多么完全的不相似,如果她们成年以后相识,一定是话不投机的那类。不过那个时候,她们对彼此的关心关怀关注都已经成为习惯了。
应晓晓在初中时,脸型是很标准的鹅蛋形,就是亦舒形容的鲍堤昔里的脸,维纳斯自镶着金边的贝壳中缓缓出世时,那张脸。再加上应晓晓白皙,眼睛大,无一不符合审美的需求。这么标致的人,不引起注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况且她还天天坐在旧楼门口的双杠上。那样细腿长胳膊,漫不经心的斜坐着。渐渐的午休时间,连高中部都有男生慕名而来。远远站在楼梯口对她评头论足。
其时,校服还未制订好,大家都各自穿着随意的服装,应晓晓就显得奇装异服,这是她在小学时就有的特点。她父亲一家是自上海迁来,两个姑姑都是自上海长大因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分到了北京工作,别看北京是首都,在她们莫名优越的上海人眼中,还是土的厉害。于是在着装品味上非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好显得与众不同。到了打扮起侄女来的时候,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眼光不能说不是极好的,只是那些特别精致的衣服,穿在一个女学生身上,就未免特立独行了一点。
应晓晓当时毕竟小,不知道本分的孩子最可人疼,只觉得虚荣心大大的获得满足。而与此同时,代价是大大的失了本班女生的人心。到应晓晓初中毕业,本班女生和她说过话的连一半都没有。这一点她倒也不甚在意,她有最好的填补时间的游戏,就是看书,她看书简直是不挑的,涉猎之广堪称专业看小说的。也由此,学习成绩愈加好不起来,抽空就研究武侠与爱情去了。
男生对她态度就复杂多了,概因她一来就铺展的这么高端,很多男生都认为实在没有必要明摆着会被拒绝还去自取其辱。况且男生终究不及女生早熟,十二三岁的年纪,从小玩儿过家家的女生也许已经明白父母夫妻的含义,已经开始幻想有一天穿白纱,当新娘。而男生无一例外的还都沉迷在游戏机,争强斗勇中。女人是先受到爱的诱惑,而男人最开始往往是受到性的刺激,等把性隐藏装饰好,才会拿出爱的旗帜。
这个时候的应晓晓说到底,不过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她连媚眼都是清澈的。她不是那种启蒙男生在炎热的午后做一场春梦的女生。所以在应晓晓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候,追求她的男生也不算多的,对于这点她也不在意,书看多了的人,理论会十分强悍,比如五克拉全美方钻不是谁都买的起的,芝麻大的钻石被从柜台里拿进拿出最多次。
在她的初中年代,对于爱情这件事,她自认了解的已经十分到位了,因而是看轻实践的。
陈嘉开学后,就常常注意应晓晓了,他觉得她跟坐在他前面的张薇说话时,时常向后侧侧脸微笑,他觉得那是她笑给他看的。
他无疑是个自信到有点自大的那类男生。从小到大仗着一张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唇红齿白的人见人爱,学习成绩又好,是老师的心尖。家里条件也不错,爸爸很年经就做了个小厂厂长,后来改制就成了很早的一批经理。妈妈是上海人,天生的温婉,烧一手好菜,虽然也工作,可不过是在家门口一个单位做点闲职,天天放羊。一日三餐,端茶倒水的伺候着家里的两个男人才算是正职。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胜在够明朗。问题是,会很自我。这个问题后来贯彻了陈嘉与应晓晓的整个纠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