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第 32 章(1 / 1)
经昨天晚上的一场酒席让我终于认识到,我好似还有个清风小铺需要搭理。最近都是在家里照顾柳叶和孩子,生活过的很是悠闲,差一点忘记了还有生意需要照看。
第二天一早起床,昨天被沐云蒸腾了一个晚上,还真有点体力不支。
早早的吃了早饭,和家人交代了几句,就去清风小铺上工了。
刚要出门,就被赵清叫住了。
看了一眼赵清的装束,仍然是男子的妆扮,但是总是感觉透着一股熟悉的味道。
“清,有事吗?”我道。
“凡,今天你是去清风小铺那里吧!”赵清道。
“是啊。这两天无所事事的,应该去那里看看了,要不然一直当个甩手掌柜的,会被老刘埋怨的,所有的压力都推给他,哪儿行啊!”
“既然这样,我也想去。”
“为什么?”我好奇道。
“我也想看看这生意人是怎么当的,生意是怎么做的,以前都没有见过,所以好奇像要见识一下。好吗?”
“当然可以,只不过,你一个男儿家抛头露面的,我怕到时候你姐姐会责怪我哦。”
“我姐姐……姐姐她本是江湖人士,哪有那么多的说法啊!她不会说你的,你就让我去吧。你看,大夫人还开了一个医馆呢,听说,凡你可是双手赞成的。”
“好~去就去。反正店面离这里很近,出了这个街口就是了。走吧。”
虽然明白赵清不可能只是去见识见识生意的,但是也不好说什么。看他以往的形式作风,那像个什么也不懂的男子啊!赵宇的弟弟,恐怕也不是一般人。
走出了街口,就见到清风小铺的门口排了好长的队。我愣住了,这是在做什么?!
顺着队伍挤了进去,只见清风小铺的门口树立着一匾额,上面写着“今日东家掌勺”。
这又是什么意思?!
我胡涂了。
我掌勺那又怎么了?小吴他们又在耍什么把戏啊。
看着门里爆满,客人都是兴奋的坐在桌前,但是目光都看相同一个方向,我顺向看去,看见了一个人。
她太过特殊了。现在可是七月的天气,正式热的时候,但是她却穿了一身的皮袄,一看就像是北方来的女子,体型壮硕。
而站在她身边的一位年长女子,应该是本地人士,因为她正在用地道的南阳话与老刘――小铺的前台掌柜,争论。
“老刘,怎么了?”我走上前去。
“东家,你可来了。这位老人家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啊!非要做什么油炸冰溜子,我老刘在这行作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着道菜啊!还有哦,这大夏天的,那里来的冰溜子啊!”老刘激动的说道,见到了东家,就像是见到了救星!呜呜…东家终于现身了。
老刘身旁的那位老人家说话了,“不是老身难为你们,前些日子听说你们店的主厨没有不会做的菜,老身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北方的一户人家吃过油炸冰溜子,现在年纪大了,又想吃了,但是寻觅了很多的饭庄都不会做。今天我特意将家里用于消暑的冰带了过来,就是为了吃这道菜。”
听了身旁老刘的解释才知道,在大户人家里,都是有冰窖的,每年都会储存很多的冰块已备过冬,这种人家也是相当的有实力的,一般地大户人家这样的冰窖是供养不起的。像是那个拿冰的壮硕女子,她一年四季都要这幅装扮,一直驻守在冰窖门外,就算是那里,也是十分寒冷的,她的体制经过训练,体制比较寒冷,这样不会使他身边的冰融化,所以就算是出来,也会是一身北方人的打扮,一是她的体制特殊,二是为了保护冰块的完整。
我看着老妇人,她的目光十分的真诚,倒真不像是来闹事的。便道:“其实,真的有油炸冰溜子这倒菜,并不是老人家胡说的。”
北方的冰雪文化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油炸冰溜子”流传最广。
从前,东北的饭馆挂几个幌很有说道,一般是一到四个幌子。挂一个幌是罗圈小幌,表示只能做民间日常饭食;挂两个幌是能做地方上的各道妙菜;挂三个幌是南北大菜都会做,至于挂四个幌可就了不得了,客人点啥做啥。传说有一个老妇开了一个饭店,把她的一个侄女找来当跑堂的。老妇的这个侄女对挂几个幌子毫不知情,有一天趁老妇不在家,把四个幌了都挂了出去。不一会儿,一个看上去足有90多岁,穿得又破又烂的老人走了进来,跑堂的根本没有理会。
老人说:“你们卖不卖饭了?”
跑堂的说:“卖,你能吃得起吗?”
这时,门突然开了,走进来一个穿着皮大氅的富贵人家的大小姐。跑堂的立刻迎上去,围着人家连连地问:“您吃啥?喝啥?”
大小姐说:“你挂几个幌?”
“四个。”
“那就是要啥有啥啰?”
“当然。”
“好。给我来个‘油——炸——冰——溜——子——!’”
什么?这跑堂的连听都没听过这道菜,立时傻了眼。大小姐一见,手一挥,招来几个随从,说:“把幌子和这店堂都给我砸了!”这些人刚要动手,就听有人大喝了一声:“慢!”大伙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位身穿破长衫的老妇。
大小姐问:“你为啥不让砸,难道你会做油炸冰溜子?”
“不会做就不敢挂四个幌子。”
“这么说,你是这饭店的后台老掌柜的啦?”
“正是。”
“好!那就上这道菜!”
老妇对愣在一旁的小跑堂的喝道:“还站着干什么?去,给我拿一个盆来!”小跑堂的这时才像如梦初醒,急忙取来一个铜盆递给老妇,老妇接过盆推门走了出去。这时,外面冰天雪地,饭店的房檐下,一排排的冰溜子,长短不一地挂在那里,这就是北方常见的“冰溜子”,掰下后端到后厨调味、裹面,入滚热的油锅一炸,就端到了大小姐的面前。
这时,饭店掌柜的回来了,小跑堂的把事情前后经过一说,老掌柜心里很是感激,说:“快去找那老者!”小跑堂的跑出去,在茫茫的风雪中,那老妇早已不知去向。从此,“油炸冰溜子”这道菜在东北民间流传了下来。
我慢慢的向老刘道出这道菜的来由,听得他们是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