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第27章(1 / 1)
转移阵地的过程中,若锦依然沉浸于刚才那个话题。
“立寒,为什么要问起立寒呢?”她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唉,还是小7懂她,除非她自己提到,小7是很少问起立寒的。
这就是她和她之间的默契,两年多来,一直如此。
不过,还好,刚才的应对还算自如吧,她不愿别人看到自己的心情。
又或者,毕竟半年多了,她已经习惯了他的遥远。
可是,回想起那天,那个黄昏,还是会有些钝钝的痛。
学校附近的咖啡馆,轻柔的音乐,浓郁的香气,三三两两的陌生人。
立寒选了个安静的角落,与若锦相对而坐。
“姐,有个事儿跟你说。其实,你生日那天就想告诉你来着。”
“是吗?那,是什么事啊?”询问的目光。
“嗯,我下个月去美国。”
“啊?什么?”若锦皱了皱眉头,好像没听清楚似的。
“是舞团的演出,要去纽约。”
“哦,挺好的呀,这样的机会很难得吧?”
“恩。听老师说,除了演出,还要参加那边舞团的试训呢。”
“试训?那就有可能留在那里跳舞了?”
“可能吧。好像是说他们明年要排一个新剧,正好需要亚洲的舞者。”
“是吗?那你要加油噢。如果可以在纽约跳舞,那又不一样了。”
“嘿嘿,我会努力的,至少试试看,争取一下。”
“恩,立寒一定可以的!那,表姨知道了吗?”
“我只是告诉她要去演出,试训的事儿还没说,怕她想多了。”
“恩,明白。还是等确定了再告诉她比较好。”
可能是刚才关于立寒“新身份”的纠结,已经耗费了她太多的心力,这一番对话之中,若锦竟然出奇地平静,就好像立寒赴美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又或者,她早已经习惯了离别,这段时间的相聚倒成了莫大的意外。
不知道,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
至于那撕裂般的心痛,则是与他道别之后回到宿舍才喷薄而出的。
导火索便是那本乐谱书了,还有躺在它旁边的那副蓝色手套。
后者是上一周才收到的生日礼物,立寒说,“就快冬天了,保暖最重要。”
所谓睹物思人,它们又把若锦拉回了刚才的对话中。
……
“是舞团的演出,要去纽约。”
……
“试训?那就有可能留在那里跳舞了?”
……
直觉告诉她,立寒的试训一定会成功的。这是他想要的,也是她希望的。
然而,成功的喜悦背后,却是遥远的距离。
他来了这里三年多,她终于也来了。可是,她刚到没多久,他又要去下一座城市。
距离,若锦突然觉得,这两个汉字是那样的可怕,它来势汹汹,让人几乎难以招架。
“可是,若锦你真的怕了吗?难道你已经开始患得患失了吗?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你不是对自己说过,你一定可以的?!怎么,难道“纽约”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吗?你就要这样被压垮吗?”
擦掉那不争气的眼泪,若锦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纹盒子,轻轻地打开,看着那几条安静地躺在每个小方格里的五彩绳,自言自语道:“没关系啊,明年的五彩绳,还有格子可以放呢。”
***************************************************************************
“那就这家吧,环境应该还不错。”成洋看了看小7。
“行啊,就这家吧。若锦,走啦。”小7拍了拍站在茶吧门口的若锦,说道。
“哦,好的。”若锦回过神来,咬了咬嘴唇,微笑着,跟着小7走了进去。
坐定之后,成洋叫了两壶茶和几样茶点,然后陪他们继续聊天。
言谈之间,不外乎工作啊,老朋友老同学啊,还有最近的逸闻趣事,等等。
若锦的出国交流,自然成了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更何况吃饭时又谈得不多。
于是,若锦便说起异国的风情,学校的生活,自己的专业,还有帮小7做的调查——那边出版市场的情况。
三个人里,好像苏周听得尤为认真,还不时蹦出几个颇为专业的问题。若锦也认真地听着,并从专业角度予以回应,甚至有些小小的讨论。
小7和成洋看了,相视一笑,意思是:苏周,行啊,没看出来嘛。
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随意闲聊,以及“风花雪月篇”。
小7和成洋,有意无意地“秀”着恩爱,说起他们的“缘,妙不可言”。
看着眼前这一对的幸福与甜蜜,若锦打心底里为小7高兴着,心想:“傻丫头,你一定要永远快乐下去。好好珍惜吧,这样的幸福多么难得啊。”
就这样,说过去,谈现在,想未来,地北天南,海侃狂聊。
久别重逢的四个人,倒也乐在其中。说到沪上老友的时候,苏周突然来了一句,“哎,对了,前几天碰到一个人,她也在北京待过。”
“是吗?谁啊?咱们都认识啊?”小7问道。
“对,都认识。就是陈小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