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11章(1 / 1)
2003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然而,这不过是开始。
每个人的生活,都按照各自的逻辑展开着,忙碌而有序。
每个人的心情,在各自的生活里阴晴圆缺,纷繁而复杂。
出国后,立寒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和训练当中。
除了全新的舞种,还有音乐方面的训练,以及语言的学习,等等。
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从早到晚,各种课程的车轮大战。
若锦的生活依然简单,上课,看书,练琴。
宿舍,教室,琴房,图书馆;或者,坐上公车,出去走走。
立寒远在异国,偶尔电联;小卉去了上海,音信渐淡。
最仗义的自然还是她,朝夕相处里,“何以解忧,唯有小7”。
*********************************************************************
说到小7,与若锦相处久了,竟也心细如发起来。
三月初,知道立寒出国行程已定,小7就觉得若锦好像更安静了。
比如看书,她会盯着一页纸五分钟,然后摇摇头,再换另一本。
比如讨论,一向思维敏捷的她,竟然接不住小7的问题。
小7也知道,若锦是很在乎这个表弟的,从那次感冒住院就看得出来。
眼看立寒就要出国了,做姐姐的肯定舍不得嘛。
正好苏周和成洋找她出去玩,干脆拉上若锦一块儿散散心。
没想到,一回宿舍就看到若锦泪眼朦胧的,还说是看纳兰词了。
唉,这多愁善感的小姑娘啊。
那天约了去后海,传说中的后海。
临要出门,成洋发短信过来,说是临时有事。于是,就剩了他们三个。
只不过,后海的美丽非但没让若锦快乐起来,反而更显忧郁。
小7意识到自己的失策,就想着转移阵地,换个热闹地儿。
苏周倒是配合默契,提议去景山公园,说是可以俯瞰故宫全貌,特壮观。
于是,人手一串糖葫芦,转战景山。到站后,也没走多久,仨人就上了山顶。
放眼望去,宫殿楼阁,绵延而去,果然气势磅礴。
“要是一早出来,咱们就可以去故宫了。这会儿肯定来不及啦。”苏周说。
“是啊,故宫这么大,就是一两天都不够呢。”若锦点点头。
“恩,上次我和若锦在三大殿就待了半天。”小7接过话头。
“那就每次去看一部分呗。办个月票行不?”苏周笑道。
三个人坐在万春亭里闲聊着,犹似剪刀的春风里已略带暖意。
看到苏周下山买水,若锦这才说道:“小7,不好意思啊,这几天我心里乱乱的,没什么精神,让你费心了。”
“咳,咱俩谁跟谁啊。你不也一直照顾我嘛,连扣子都是你给缝的。”小7拍了拍她的肩膀。
若锦微笑着,用力地点了点头。
“咱俩就别客气了。倒是应该好好谢谢苏周。”
“恩。就说上次立寒生病住院吧,多亏他帮忙。”
“就是。人家还特地去给你们送早饭呢。”
“怎么?不是你让他去送的吗?”
“没有啊。我只说也要过去,让他去公车站牌那儿接我。”
************************************************************************
因为暑假在京实习,小7只是刚放假时回家待了一个星期,然后又回了学校。
于是,她决定国庆长假回去一趟,再跟老爸老妈蹭点零花钱,嘿嘿。
没想到苏周也准备回家,还建议她邀请若锦南下。
“现在可是南京最漂亮的时候,若锦还没去过吧?你也不请人家去玩?”
“也是啊,那我来问问她。哎,到时候,你也得尽地主之谊啊。”
“没问题。住宿你负责,出去玩算我的。”
小7赶紧跟若锦讲了,狠狠地夸了秋游紫金的妙处,大谈特谈南京的美景美食。
若锦呢,刚好看了几本近现代史方面的书,正对南京颇感兴趣,于是高兴地答应了。
“小7,谢谢你,真的好期待啊。我这儿还有从家带来的东西呢,正好带去给叔叔阿姨尝尝。”
十月初的南京,虽说不上秋高气爽,却比夏天宜人多了。
1号上午到站之后,若锦就在小7家里住了下来。
中饭便吃到了传说中的盐水鸭,算是为她的南京之行拉开了帷幕。
晚上去逛夫子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绝对的热闹非凡。
人挤人的阵仗,虽是意料之中,却也让人疲于应付。
苏周便提议将东郊之游押后,因为中山陵的客流量更是高得吓人。
“咱们先去颐和路一带吧,那里有很多民国建筑,人也少得多。”
“好啊,好啊,南京的民国建筑可漂亮啦,若锦肯定喜欢,对吧?”
若锦点点头,“听你们的”。
“那就这么定了。还可以去几个大学转转,南大、东大、南师大、河海的校园都很漂亮。
东郊、玄武湖和总统府,等4号、5号人少些了再去。哦,还有南博,最近有很不错的文物展。”
苏周有条不紊地安排了整个行程,小7呢,也乐得清闲。
吃过早饭,只管带上若锦出门坐车,赶到约好的地方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