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的背景预设(1 / 1)
由于《再生缘》原作者陈端生自身资料的欠缺,《再生缘》这部书有几个很明显的破绽。第一是在元朝汉人的地位问题。原著里,汉人可以做宰相,可以做皇后,可以单独手握兵权。这在历史是其实是不可能的。第二是地理问题。原著中有个很重要的故事地点——吹台山,卫勇娥在此地落草为寇,并且将押解进京的皇甫长华母女抢劫上山。这个吹台山,位置在温州。而其实,湖广上大都,路上根本不需要经过温州。而且,将国外战争的地点安置在朝鲜。需知当时朝鲜国力相当的弱小。根据就近调兵的原则来说,朝鲜叛乱,到云南去调兵,也非常不合理。
所以,我索性将故事的背景改了,改在一个虚构的文学空间里。
背景一:新元朝的建立。在这个故事里,建立元朝的根本不是忽必烈(对不起,南宋灭亡之前的历史也改动了一点),而是南宋末年出现的一名抗蒙英雄叫铁骑。这个元朝,还是汉人的江山。只有改变这一点,汉人执政才能够合理化。
背景二:新元朝的官制。由于这个元朝是汉人执政的元朝,所以,原来的元朝官制必须彻底否决。因为中国官制变迁有其历史必然性,所以,这个新元朝的官制我主要采用明代官制,加了我自己的一点料子。中央制度上,六部分管天下政务;六部之上设置中书省宰相(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四名,分别互相制约。四名宰相中有三名意见一致的时候,有权否决皇帝的意见;否则,就依照皇帝的意见来处理。(不完全依照明代官制来处理,是因为明代皇帝权力太大了,主角不容易玩转天下;但是中央集权化是一个必须发展的趋势,便折中了一点。)此外还设置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分别起到检察院、信访办、最高人民法院的作用。地方上分省、府、县三级管理制度,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在各个行省设置平章政事,作为最高官员,权力非常大。府设置知府,县设置县令。兵制上采用卫所制度。指挥使听命兵部。安抚使作为边境的最高军事长官,统帅边境卫所的指挥使。
背景三:边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边境问题。第一是蒙古问题。蒙古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与元朝主要以长城为界,时常有小规模战争发生。第二是安南问题。安南时为新元属国,但是实力渐强之后渐渐不安分,多次挑起战争。第三是朝鲜问题。第四是倭寇问题。
背景四:京城位置。因为我非常喜欢杭州,再加上这个故事里大元的江山来自南宋小皇帝的禅让,所以,将京师设置在临安也就顺理成章了。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不想让我的主角三寸金莲走太多的路。云南到大都,路太长了。但是等蒙古边境起了骚乱,为了保卫边疆方便,没有办法,将会迁都。
背景五:科举制度。我讨厌八股文,而且女主角也不见得会写八股文,为了让女主角顺利成为状元,所以,考试题目上,我就采用宋朝的策略,考策论为主,兼考诗赋与经义。乡试、会试与殿试,就按照明朝制度。
背景五:国家内部矛盾。一个是农民与大地主的矛盾,主要由土地兼并问题而引起。二是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矛盾,主要由地方政权权力太大引起。三是国库支出庞大与收入艰难的矛盾,主要也是因为土地兼并、士绅不纳赋税而引起。四是工农业生产落后。
背景六:当时女性的地位。女性必须裹脚(《再生缘》原著里,作者曾经花了大量的文字盛赞主角的脚好小好漂亮,真是……),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必须听从丈夫的吩咐……不说了,基本就是按照明清两代的史实来设计。
再还有大理的问题。在原来的历史里,是被蒙古兵给灭了的。在这里就给铁骑在战略后退的时候顺手解决了,云南成了铁骑的大后方。
另外呢,为了让主角早一点熟悉中国民生民情,我对湖广情况也做了一点改动。其实元代湖广一带还是属于“地广人稀”一类的。我让元代的湖广,变成人口密集、土地兼并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书由潇湘小说原创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