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围观僧人因惧怕被蛇咬到,所以未赶上前哄吓。见那大蛇还没有离开松树附近,那白鹤便远远的飞走了。次日早上见其又引两只鹤一起飞来,飞到松树附近时,看见那条大蛇盘成一盘正在休息,于是三只鹤振翅俯冲下来围攻。搏斗之时,那三只鹤发出了“咯楞咯楞”的愤怒之声以增士气。鹤群冲到地面上后,或用喙,或用爪攻击,撕裂那条大蛇,少时便展翅飞起,然后在次冲下,如此反复了很长时间,只见哪条大蛇已经被鹤群裂为了三四段,分别散在地,这时那三只鹤一同飞下,衔起了死蛇后就飞往远去了。
第一部分 第4节:醉茶志怪(3)
飞猿
记得以前看电视,古装剧里经常有服用“燕窝”的情节,只有大户人家才吃得起,那也不是论盆吃的,器皿很精致,顶多是一小碗。
吃燕窝之事从元代已有,而真正受到重视,还是大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当时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没想到几天之后,船员个顶个脸色红润,中气充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成祖皇帝龙颜大悦,定为皇家御膳。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记载的数十种“上席菜单”中,名列首位的就是燕窝,据说乾隆几次下江南,每日清晨,御膳之前,必空腹吃冰糖燕窝粥,而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三十多道御膳菜点中,用到燕窝的就有七样之多,由此可见其珍贵之处。
燕窝这东西,当然就是燕子的窝了,但这种燕子并不是在屋檐下筑巢的燕子。屋檐下的属于“家燕”,古时达观显贵们吃的“燕窝”,是由另一种“金丝雨燕”筑成。
相传南方沿海有种雨燕,啄海螺为食,留下筋结为燕巢,它们可以衔巢飞过汪洋大海,疲倦了就用其漂浮在海上歇息,人们通常分季节拾取,据称服之可得上寿,但数量很少,被视为燕窝中的珍品,非常名贵,在古代是朝廷的贡品。
这类燕窝最为集中之地是海岛中的悬岩深洞,洞口掩藏在高不可攀的峭壁上,周围是滚滚的波涛,上面是蓝天白云,那都是人之足力和绳竿难以触及的所在,身手再矫捷的人也爬不上去,有的采集者就想了个法子,蓄养善解人意的小猿猴,经过反复训练,做一个小布袋系于猿背,放出去让它爬树蹬岩,上下跳跃,剥去燕窝塞在袋中,称为“飞猿”。
飞猿采集燕窝一般要三五天才能往返,要提前将果子糕饼给它塞在袋中,使它远出不饥。如果是蠢笨的猿猴,出去攀到燕洞中剥下几片燕窝即回,回来倾倒布袋一看,燕窝很少,倒是它在路上自己采摘的果子装了很多,而聪明的猿猴则懂得多摘燕巢,塞满布袋后速去速回,如此往返数次,采得又快又好,使主人获利丰厚。但这种通人性的“飞猿”,本身价值也高,往往要数百两银子才能买到一只。
天诛
神农架山高林深,自古以来即是人烟少而野兽多,别看人少,籍贯和成份却很复杂,因为神农架本身就位于三省五县交界之地,所以当地老乡中陕鄂川人皆有,主要以打猎、采药为生,解放后兴建林场,大批部队转业军人落户于此,还有打外地招募来的伐木工人,以及从城里到山区插队的知青。
人多就容易出事,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四个男知青在林场子守夜,刚刚睡下,忽听一个震雷从半空中落下,顿时把四个人都惊醒了,就见有个火球从顶棚的缝隙里钻了进来,转眼就不见了,好像那道雷电正击在屋顶上,随后雷声如炸,一个接着一个,听声音都落在屋顶附近,雷火就绕着屋子打转,四个人吓得脸都白了,全躲到床底下不敢往外跑。
第一部分 第5节:醉茶志怪(4)
遇上这种事难免往坏处去想,更容易疑神疑鬼,有人就说:“咱四个人里,肯定有一个做了坏事,恐怕过不去今天晚上了,好汉做事好汉当,干脆自己走出去让雷劈了,可别连累了别的兄弟。”
当时就有一个知青哭了,他说:“我家就我一个儿子,老娘有病在身,常年离不开人照顾,所以我瞒着大伙给支书送了两条红牡丹香烟,还有几包义利食品厂生产的巧克力豆,让他给我搞了一个回城的指标,把本该回城的那个人挤掉了。”
这一开上头,其余三人也都跟着说了,毕竟人无完人,谁能真正做到问心无愧?但他们无法判断究竟是谁该遭受天谴,只好决定逐个往外跑,等到最后一个人刚刚跑出来,房屋就被雷电击中了,屋角崩塌了一大片,砖瓦都被烧得焦糊,房檐里有条擀面杖粗细的大蛇,周身红纹斑斓。
知青们在山里也听说过妖物躲避天诛的传言,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连忙抄起铲撬上前击打,谁知那条蛇断成数劫之后,竟像蚯蚓一般,每节都有知有觉,还能分别爬行,聚拢起来又成一体,他们只好用火去烧,却意外引起了山火,火借风势,越烧越大,几乎将整个“3号林场”全部焚毁。
深山老林里稀奇古怪的生物很多,据当地人说,还真有种“千脚蛇”,别称“碎蛇”,分开为虫,合则为蛇,但从来没人抓到过活的,死的也没有,有人认为碎蛇的真身,也许是那山里某种体型巨大的蚯蚓,不过蚯蚓又怎么能够在断开之后重新复合呢?看来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一部分 第6节:绝魂甬(1)
绝魂甬
【文】枕上晨钟南诏无月
探秘
这个晚上对刘一刀来讲,又是一个不眠夜。
自从苏西“驴行”归来,这已经是刘一刀第六次失眠了,此前在他26年的人生轨迹中,他的失眠次数几乎为零,属于挨着枕头即着、打雷炮轰不醒的主。为此,他妈他姥姥逢人便说,如果专家能慧眼识英,提取刘一刀的血液组织研制保睡新药,说不定失眠患者早就绝迹了。
刘一刀本名叫刘守财,因为觉得真名俗不可耐,便自己取了个酷酷的网名叫“刘一刀”,自认有点“一刀毙命”的狠劲。刘一刀在网上混迹多年,胡吹瞎侃的同时难免就有了三两知己,说好听了是志同道合,说不好听了就是臭味相投。反正刘一刀、田鸡、麻蛇外加一潮女乔薇薇自愿组成了四人同城驴友团,绰号“F4”,不过网友多称其组织为“四人帮”。
那次苏西之行的目的地是江苏盱眙,据传那里有一座沉没300多年的古城“泗州城”,还听说那座“水下庞贝城”中隐藏着明代第一陵——“三祖陵寝”。
然而,就在出发的当天早上,怪事竟一桩接着一桩地发生了。
先是田鸡家的大吊灯突然坠落险些砸到他的头顶,接着是麻蛇养了四年的黑猫无缘无故中毒死去,然后是乔薇薇的翡翠手镯突然从中间断开。
最后,就是四人一起乘坐的刘一刀的越野车爆胎。
对于爆胎事件,刘一刀一直觉得蹊跷,因为他前一天下午专门做过车检,还特意更换了四条全新的轮胎。当车子从家开出来时还是好好的,可是当麻蛇他们三人坐上来没多久,右后车胎竟突然爆裂。
当时他就有些担心,会不会这趟旅行不该去呢?
事后证明,他的担心并非多余。
本来他们以为这次的苏西之行会是一次探险之旅,甚至还梦想着会有盗洞得宝的机会,然而,事实让他们大失所望。
本以为泗州城是座水底城,谁知现场看到的却是一望无际的漫漫泥沙,只有一个身穿青衣的老道盘腿坐在沙上写字。
“真是败兴,还以为可以到水下探探古城找找宝藏什么的,哪知道就是一烂泥滩!就算弄来一百台起重机,没个十年八年的也休想把这些烂泥挖空啊!看来我这趟算白来喽。”
忽然,在沙上写字的老道停了下来,微微冷笑道:“自古‘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年轻人,没事别竟想着天上掉馅饼。该你得的一分也少不了你的,不该得的就算得了也会招灾惹祸呀!”
“嘿,你这老家伙怎么说话呢?”田鸡恼羞成怒,抢上前去想对老道动粗,却被刘一刀和麻蛇双双拉住。
只听那老道哈哈大笑:“送你们几句话吧。”说着便抬起手中树枝,在沙上“唰唰唰”连写四行大字。
四人心中好奇,忍不住看那字迹,只见沙上写着:“祸来水不涌,命去干戈斧。妄做水下鬼,刀兵尘中土。”
老道头也不抬地说道:“好自为之。”
对于刘一刀来说,那次旅行最大的收获便是一块图纹奇特的瓦当。而他得到这块瓦当的过程竟也充满戏剧性。
当时,他们刚刚离开泗州城不久,正在一家农家乐饭店吃饭。店主家院内有棵一抱粗的李子树,长得比主人家的二层楼还高,上面零星挂了些紫红色的果子。老板好客,招呼他们自己上树摘果。
因为乔薇薇嚷着要吃新鲜李子,刘一刀便自告奋勇爬上树去。哪知摘来摘去他一个不留神竟从树冠上失脚掉落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