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 / 1)
谜中迷·天诛
天下霸唱领衔华语惊悚杂志:
第一部分 第1节:卷首语
卷首语
文/天下霸唱
咱哥们儿写文,图个什么啊?不就是图个风云际会吗!而今“天下霸唱”算是有了几分名气,出了几本还像样的书,得到了读者们的几分赞誉,似乎看上去功成名就的样子。可咱江湖儿女,若是能有那么几个文友能一起喝酒吃肉,岂不更好?恰巧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担任《谜中迷》系列MOOK书的主编,我也就应了下来。此乃第一辑,内容上堪称精彩纷呈,男女老少皆宜。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期望在《谜中迷》中发表作品的兄弟姐妹们能成为那有劲的后浪。
本辑无论是文化悬疑第一人枕上晨钟携手妻子南诏无月推出的《绝魂甬》,还是新人符箓小猫熊的《尸语新说》都是标准传奇佳作;而悚爱女王端舞的《魅影》和晋江网新人明月听风的《27刀迷案》都乃异情都市里的独到一笔;在杂志圈很活跃的阿碧丝小姑娘最新作品《阿叶婆》,推出了若干本实体书的晋江网超实力作者苏想拿出的《最后的断章》,无不是让人读后背后一寒的诡异佳作……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悬疑名家紫龙晴川、幻想作者凌草夏,还有诸多潜力新人沉风、小者、焦松林、藏识、张璇、奶油龙井、紫哀茉莉,都献上了超实力作品。我这个主编在阅稿的同时,几乎是看到了那长江上翻滚的后浪正向我拍来。
最后,我们《谜中迷》独家连载栏目推出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最畅销的小说之一,来自爱尔兰的伟大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作品《德古拉之吻》,是不是觉得很给力呢?这可是堪称吸血鬼小说之王的作品,想必能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感谢我们的插图作者阙莹颖;感谢我们的封面设计师,来自天行健设计的董严飞;感谢我们的版式设计赵芝英;以上三位都参与了我的最新单行本《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的制作。最后还要感谢执行编辑邹和杰,没有他,估计你现在看到的这本《谜中迷?天诛》连影儿都没……
总之,我们的第一辑《谜中迷》MOOK书,就像是封面上那个婴儿,初入人间,带着霸气,也有几分忐忑和惊恐。但愿能够让你们喜欢,这样,《谜中迷》这个小婴儿才会茁壮成长。
现在,请尽情享受《谜中迷?天诛》带给你的全新阅读快感吧!
第一部分 第2节:醉茶志怪(1)
醉茶志怪
【文】天下霸唱
灯灭不摸金
曹操墓被盗的新闻一出,各种民间有关曹操的传说又轮番在媒体上演了一遍。其中自然有曹操当年是个大盗墓贼的故事。世人所指盗掘古冢的盗墓贼为“发丘摸金之辈”,其中所提到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二职皆出自曹操旗下,不过我的小说里除了这两个称号之外,其余的皆是杜撰虚构,小说中的“摸金校尉”与历史上的原型除了名称相同,再也没有其余的共同点。胡八一和胖子等人自称摸金校尉,但他们并非官盗,也不一定有军队的背景,在书中“摸金校尉”这个词,更多则是指一种需要遵守古老规则的技术,是一个神秘的流派,没有师徒的传承,只要掌握了“摸金”的特定技能,并且愿意遵守这些传统古老的守则,戴上了“摸金符”就算是“摸金校尉”了。这其中最出名的一条,莫过于“灯灭不摸金”。
灯灭不摸金是铁一般的守则,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将盗墓者的生存概率增加到最大,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通过“灯”对于古墓中吉凶祸福的判断,“灯”即是指蜡烛,古冢为埋棺之所,中国古代的墓葬。对于“向”是很有讲究的,不论是直接灌土填埋,还是黄肠题凑的木椁墓,亦或是寝殿式的地宫等等结构,其轮廓多是见楞见线的,都与五行生克的原则相应,摸金校尉在放置棺椁的地宫中,首先要辨明东西南北的方位,于东南角点燃蜡烛,一是古墓里面阴森漆黑,能见度非常低,角落里有支燃烧的蜡烛作为参照物,可以对身处的空间有种认知感;再者古墓多半是全封闭式结构,空气封闭难以流通,死者的尸体腐烂分解后,都会停留在墓室内,甚至渗透到了墓墙之中,经久不散,如果没有充分的氧气,蜡烛就无法燃烧,正常燃烧着的蜡烛,至少说明地宫中的空气质量,不会使人中毒。
东南角的蜡烛,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看,也有着一定的道理,古人认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万象,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的属性,其中五行分别是指金、木、水、火、土,空间的方向也可以用五行来表示,东西南北中,各代表五行之一,东方是木,南方为火,在八门遁甲(又称奇门)中,东、南、东南这三个方位,都是凶门,蜡烛的火焰代表着“阳”,也暗示着生命,蜡烛在东南的位置熄灭,是一种大凶的预兆,摸金校尉认为这一种危险的信号,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蜡烛熄灭了,就必须从原路返回。
蛐蛐罐
民国时期石虎胡同有个蒙藏学校,相传该校为吴三桂旧址,即周延儒之宅,是京师四大凶宅之一,数易宅主,居者均不安宁。
某一年学校里掘土栽花,掘出很多蛐蛐罐,罐底都带着款识,有姑苏彩山窑常德盛制造的十一只,实际上是永乐年代制造;有淡园主人制造的、外青内紫者一只;有秋雨梧桐夜读轩制造者三十四只,是康熙年代制造;有赵子玉制、署名恭信主人的有四只;署名西明公一只;署名古燕赵子玉制或造者有六十只,书制者比较精美:还有敬斋主人之盆一只,彩胜主人之盆二只,韵亭主人之盆一只,寄敬堂制者一只,清溪主人、珍香外史各一只。
这些罐子不知是何人所埋,听当地老人说,道光年代长安富贵人家斗虫之风极盛。今淡园等制造者流传尚多,而且有识虫名者,应该均为上品,但是不太古朴。大概当时是新制造的、特地收藏在地窖里的,为的是去除其火气,使之不伤虫。说康熙年制或许有之,说是永乐、宣德年代制品,我不太相信。又据说,贵人蓄虫,大体需要同一式样二十四罐,列于几案上,称为一掉,蓄虫多者竟有数十百掉,当今此种风气已消竭很久了。
玩斗蟋蟀,自古就是我国民间一项赏心悦目的活动,旧时装蟋蟀的罐子风格各异,做工、材质、大小等区别,价钱也大不一样,随着人们对于蟋蟀要求的越来越高,其身价也与日俱增,别看一只小小的蟋蟀,要伺候好它,你还必须准备不少的用具,诸如“罐子、过笼、水槽、水牌、探筒、饭板”等等。
第一部分 第3节:醉茶志怪(2)
这其中就以罐子为大件,就像人住的房子,最能体现出蛐蛐主人的身价。以前经常跑去一宫的花鸟鱼虫市场,在那里什么样的蟋蟀和蛐蛐罐都可以看的见,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以斗虫为乐趣,甚至押宝赌钱。一只蟋蟀上场,看其罐子就可对这蟋蟀的战斗力拿捏得八九不离十,但这蛐蛐罐在以前可是大有讲头:七月中旬则有蛐蛐儿,贵者身价上千。有白麻头、黄麻头、蟹胲青、琵琶翅、梅花翅、竹节须之别,以其能战斗也。上等蟋蟀,均系主人不惜重金购得,名虫必用青白色泥罐贮之。蛐蛐罐有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之别,那价格高的都快上天了。
蛇鹤相斗
我有个朋友,一年前被公司派到了福州驻地办事处去拓展业务。几天前忽然打来电话,说是回乡探亲,现已在市里,想小聚一下叙叙旧情,我欣然答应。在约好的饭店里见面的时候,特别激动,喜悦之情不以言表。席间与之谈笑风生很是高兴,当与他聊起那边当地的一些奇闻异事的时候,朋友给我说起了一个这样的事情。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休息日,我这位朋友忙中得闲,驾车去福州的周边地方逛逛。半路上看到一座寺庙,寺名是“知觉寺”,看这庙宇应该是个有年代的古寺了,便顺路进去拜拜菩萨保个平安,然后游览一番。
他在大殿之上上过香后,起身想去后院游览游览,刚走出大殿之门,忽然转头看见大殿外走廊顶上少了一角,恰好听寺中僧人给人讲这事情,原来前段时间忽然有两只鹤飞来,筑巢在走廊顶部,但前几天这里下了一场暴雨,这雨一下就是两天两夜,而且是雷电交加,特别恐怖。夜里睡觉之时,忽听“咔嚓”一声巨响,也不知道是什么动静。转天早上出门才看见,原来是夜里落雷,把走廊顶角击碎了,鹤巢也没了。所以自打那以后,就一直没见过那俩只鹤。
我朋友感到好奇,于是边游览边与那僧人攀谈起来,据那僧人称,这个寺院素来多有白鹤飞临,听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父说过,前些年这寺院外边的大松树上曾经飞来过一只鹤筑巢,那白鹤体型俊美,脚长喙尖,似仙物一般。某日,突然有一大蛇蜿蜒而至,那蛇身长几米有余,个头甚大,双目凶狠,满身蛇鳞泛着绿光,绕着松树缓缓而上想直入其巢食之。只见那鹤腾空飞起,在空中一边盘旋一边悲鸣,直至暮色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