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生存与修炼--道德经新解 > 第3章

第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笑语盈盈 青涩年华(《笑语盈盈》出书版) 替身夫人 混个神仙来当当 遭遇星外文明 帝王宠:小婢最是无人疼 逃婚皇后:本宫不做下堂妻 盗情:豪门小老婆 靠~谁说我爱你了! 蜘蛛先生

不论隐传明传都有方向性的选择。佛家以释迦摩尼为准则,儒家以孔子为标准。道家则以老子为标准。而现代气功就以严新气功为标准。我想这是我们个人的观点。但它也代表了我们新时代气功热潮中的一种现象。因为严新气功产生的时候,最大的特点是,发明了带功报告。实际上带功报告并不是他发明的,而是当初的释迦摩尼发明的。因为过去讲任何一种法,都需要开法会,也就是古代的带功报告。现代的带功报告由一个人在上面讲,下面产生普遍的效应;这是现代气功所体现出的一个标准。这就是以严新气功为标准的现代气功。严新老师出山比较早,尽管没有像郭林、赵金香等人搞具体功法搞得多,但从他的实践上来说,很多理念是非常明确的。它代表了一种新时代的气功标准。练功的各个门派中,传功的度师各有各的法,各有各的带功标准,千姿百态。但仍然离不开万物之母:道及大自然的各种信号支援。就像严新气功一样,为什么他一个人在上面讲,下面成千上万的人都能够接收到信号呢?因为他借助了天地间的信号,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信号。天地间很多有功夫的师父的信号全都来帮忙。这说明一个人如果得道了,那么他的信号就是广泛的。道是自然的原始,水一样的性能。它柔弱无声,但汇聚到一起时却汹涌澎湃,不可阻挡。我们所说的各门各派气功有各种各样的传法。严新老师出山以后,从来没有说过哪个气功不如他的,哪个气功不对,谁的修法不同,没有必要等等,这体现出一个道理,自然界万事万物各种各类的事物并行存在是符合于自然的。天下的人如果都长成一个模样,这个社会就找不到什么感觉了。天下的事如果都是一个模样的话,人们就会感觉到枯燥了。就像人平常吃饭一样,常吃一种饭菜,你就会感觉到厌倦。名可名,非常名。每个人从母体出生以来,无不梦想世俗中的美好和繁荣,但多少的繁荣能够留得住啊?这一点很重要。多少富贵能够保持万年千秋呢?但是有一点,名,可以留千秋。特别是有功之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为的功德之名。伴随宇宙的生存而保留名声。无量的公德所获得的名不可估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极多深的历史性,象道一样不可估量。就像我们现在所宣讲的理念一样,千古以来,它一直都影响着人们的观念。我们一定要习惯于这种潜在公德的理念。因为接下来我们还要讲老子对德的一些观念。除了讲道以外,他还要讲德,你积累的德是什么性质啊?怎么样去积累啊?是从有形的角度还是从无形的角度去积累。有功之名和无功之名怎样去分别啊?我们到底怎样去建立自己的功名。过去儒家一般讲功名的,道家的功名念和儒家的功名念有根本的区别。道家的功名念讲究潜在的运动。因为他知道世界上另外的玄之又玄的那一面还有一种运动方式和存在,儒家往往只讲究显态的一面,它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都是为了在人世间博得一世功名。那么是不是能够流芳千古呢?我想最后自有公论。所以元君老师在下面的话里面就说,修炼之人首先不要去追求一种目的,而要象出世的婴儿的感觉一样,无知无识的去练功。一定要能够经常的内观到各种别人内观不到的妙境,有意的去观妙境一定是一种虚境。你有意的去看,即使看到了,它也变成了虚的。这是因为你有欲了。有欲以观其缴。有边界在约束你。它是你肉体的边界。一种实在感觉的边界。你不可能超越这些东西。这就是有欲的一种坏处。所以她说,有欲去观妙境,一定是一种虚境。会受到各种世俗信息的干扰。我想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两个,在我的经验中有很多人都上过这种当。就是你带着一种想法、一种目的去观察你的玄境的时候,信息就开始干扰你,把你这个鱼钓上以后,它上面有倒勾,你想跑也跑不掉。你就顺着他吧。如果你挣扎,当你精疲力尽的时候,生命也就结束了。这样的例子我平常也讲过很多,就不再重复了。

有意和无意,虽然是两种意识的反应,但在练功中的效果完全不一样。无意则真,有意则虚。长期保持在无意的无为中练功,其结果一定是玄之又玄,这些玄都来自于各种奇妙的综合。

当然这里面说的这些内容,更多的是从实践的角度演绎了师父的思想。我曾经有一句比较简单的话,概括了我对第一章基本思想的理解。那就是,无心求证,有意归真。意思是,实际上什么时候是正确的?只有无心的时候才是正确的。有心的时候没有正确的。我曾经听到有人说,一定要用有心的想法去追求真理,那么这些真理就都成了假的了。因为你有意去求它,你求到的东西就肯定不真了。这就是人世间有很多东西我们应该保持清静态度去对待的原因。如果我们有意的想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目的去追求某一样事物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不妙,不可能妙,因为你有意了。那么有意用在什么方面呢?用在归真的方面。为什么归真要有意呢?因为归真作为你的目标,是一种憧憬,它竖立在你虚的一面,就是你的脑海里面,你的感觉里面。或者你的意念里面,它是人们看不到的。但是如果它牢牢的在你的意念里面,并且没有被移动的话,那么这个东西最后终究要会实现,这是因为,意识这个阳性的东西如果被虚性的目标所吸引的话,虚性的目标就将凝聚阳性的能量,最后将变成你自己的具体行为。这个就叫修真。有意的修真最后需要归入到虚无的道里面去。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立志,你心中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立志,目标就产生不了。如果你的目标太具体了,你说我一定要回到玉皇大帝身边去,这就太具体了。那么你把玉皇大帝也虚拟掉,玉皇大帝不存在了,那么你回到什么地方去呢?或者说你怎么做呢?这时我就要借助于古人的很多说法,有很多东西,你要和众生绑在一块儿。所以老子在后面的观点里面说,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你心里一定要有百姓。你不能单纯的考虑你个人的问题。你即使想考虑个人的问题,也要把这些想法和百姓的存在考虑在一块儿。比如古人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天下人有乐的时候,我也有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他把忧放在前面,把乐放在后面,这是一种境界。我们再看一看其他的人是怎么发愿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又是另外一种境界。地狱在什么地方?地狱实际上就在我们的心中。地狱成空以后他才成佛,他把成佛和地狱绑在一块儿,那么人们心里什么时候才没有地狱呢?人们都觉悟了。人家都成了佛,他也就成了佛了。你说这需要多大的胸怀啊。把自己的成功摆在别人成功的后面。我想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意念,以及这种求真的理念,是我们自己应该努力的地方。

[第二章] 比较与甄别

——有无相生——生活是道的一部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的意思我想是这样的。我们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怎样为美的,但是,却已经有恶的存在了。我原来在书中是这样写的,在我不断地阅读当中就发现这个意思可以不断的延伸。事物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发现不了道之属性的绝对性。万物都没有绝对性让你能够发现的。就是说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东西都是相对的。只能被外表的阴阳性所左右,而分别出一些相对性的概念来。如美和丑、善和恶,这一切都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将其剖判出来的。这也证明人的主观意识总是将纯朴的道华凿碎,而又去追求事物阳性完美的一面。事物本身具有纯朴的美,被人后天的部分把它凿碎了,所以人类的纷争迭起,诡诈丛生,生命的进化过程也就扰攘不宁,自割其命。所以人类对道体的评判就远离了道的真实观念。人主观上的就是背道而驰的。任其发展下去人就会离道越来越远。进化中也会面临步步杀机。天下人现在都知道美和善,所以必定厌恶丑和恶,于是竞争就产生了,诡诈就兴起了,那反而不美不善了。这一点我说明一下。有很多练功的人,听说出阴神对自己的修炼不利,于是就排斥阴神这个理念,而去努力追求远道而去的纯阳之体。就是过去修道人都讲究出阳神。原来在玄灵功的整个传道过程中也是这样说的。却不知阴阳本是相对概念,没有阴神,哪有阳神?没有阴性的物质作为基础,阳性的形质又何以得到滋养和生发呢?常人只知道趋阳而负阴,与道性负阴而抱阳的共性不谋而合。所以世上人多见执著于方法,难以走正道。将歪理抱终生而自以为是正念。这是文字上的语言。

重新回头再看一遍,老子的这段话还有另外一重含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什么东西为美啊?美的东西么,大家都喜欢看,都喜欢接触,这就为美,大家不厌恶它。但是,斯恶矣。就是人都知道美之为美,却偏偏体现出恶的一面来了。就是人们的行为不美。就像我们搞五讲四美一样,你看讲了那么多年,但真正按着雷锋那种精神去做的人是很少很少的。

目 录
新书推荐: 开局截胡诸葛亮,皇叔对不住了! 救命!影帝的神棍未婚妻真会捉鬼 世界江山一统志 金瓶梅讲什么 琉璃诺前传 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 市长秘书求我我反手举报 分手后,每天都犯男人犯的错 飞来的儿子 南宋之逆流翻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