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16章(1 / 1)
待到香岚开始接手家里的事务,额娘也慢慢地放心将手里的账目交给了香岚。
又过了几日,正式的旨意下来了,阿玛在家小陪了额娘一阵之后,便和我一起回军营开始准备南下事宜。
我并不是跟着阿玛走的,却也要有自己的人跟在身边。阿玛在他手底下挑了几十个人给我,我也在自己的营里挑了一批人,和整好了便带到正红旗那里跟着玛法的大部队一起上路。
路上偶尔得空我会细细地回想阿玛对我说的那些话,有的时候心里也会对照着当前的形式琢磨一番,明面上虽不会如何表示,可心里面对某些东西却是越来越明了了。
几年前,□□在宁远吃了败仗之后不久便死去了。皇太极即位之时,明正因为宁远的胜利而变得异常强硬。虽然一开始皇太极曾致函宁远巡抚袁崇焕,表示希望讲和,可双方本就没什么诚意,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后来朝中有个汉人生员岳起鸾力主与明议和,可怜他的奏疏惹恼了皇太极,最后也不过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何况,明派来议和的人只是一味的要地,可又在后方修筑塔山、大小凌河城及锦州城,根本就是在做战争准备。这已然不是我们想打就打想不打就不打的局面了!
于是在征站朝鲜之后,皇太极亲率大军征明,我追随其后倒是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次是皇太极继位以来首次对明用兵,士气俱是高涨。可那袁崇焕修城屯田,以屯养战,筑起了一道宁锦防线以备我们的进攻。
皇太极想及早发动进攻,赶在袁氏的防御尚未完成之时攻占锦州。可十几日围攻下来,锦州依然固若金汤。皇太极无法只得分出部分兵力继续围攻锦州,其余主力转攻宁远。
守宁远的正是袁崇焕,那人让他的部下出城拒战。皇太极督祖父等人进击,我护卫在玛法身边,杀敌之时竟比之从前更加的兴奋。
袁崇焕坐镇指挥之时,开始放那些从黄毛鬼子那里买来的大炮,前面的人一排排的倒了下去。伤亡极其惨重,可宁远依旧久攻不下,皇太极只得返回锦州,再次攻城。
攻城实在不易,又赶上了暑天来临,全军将士难挡暑气,皇太极只能下令退兵,毁大小凌河二城。此战乃我方败绩,时称“宁锦大战”。
宁锦苦战虽不胜而归,可辽西不能攻取,便不能进山海关,如果要夺取北京,只有另找出路。但是不管走不走辽西这条路,这条路却非投入相当兵力不可,否则明就要从这里反攻上来。再则,改变进攻路线,又不得不扫清前方障碍。细细分析下来,此情此景当真是叫人头痛了。
皇太极在总的战略上要与明争衡,但在辽西受阻,一时不得不另找出路。帐篷里的会议开了几拨,几番权衡下来,皇太极最终决定向蒙古进军,一方面是为了征服尚未统一的蒙古余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从蒙古向明朝进攻的道路。
次年,喀喇沁部落苏布地杜棱古英等致书皇太极,报告“察哈尔根本动摇,可乘此机,秣马肥壮,及草青时,同嫩阿霸垓、喀喇沁、土默特兴师取之”。
皇太极大喜,带领多尔衮和多铎统领大军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余人。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
时年夏,大军出征察哈尔。一月之内进击席尔哈、席伯图、英、汤等处,俱下。次日追至兴安岭,获人畜无计其数。年秋,胜利而归。
次月初二,皇太极再次亲统大军征明,绕过山海关,攻向内地。史称“入口”之战。
待到了辽河,沿途蒙古各部纷纷来会。商搓之时,皇太极赞成先征明朝,所以继续向明朝边境进军,而玛法和莽古尔泰并不赞同。阿玛和济尔哈朗等人亦是支持皇太极的策略,我这一次站到了阿玛这边,倒是叫阿玛意外了很久。争执到最后,由皇太极裁定,继续进军。
决定进军之后,以阿玛和济尔哈朗统右翼四旗,阿巴泰和阿济格领左翼四旗,迅速攻破大安口、龙井关。而我则被派遣到皇太极身边,随他攻打克洪山口城,入内驻师。
三十日后,大军进逼北京城,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来援,至德胜门。
此前,皇太极派一部分兵力在辽西以守为攻,不断骚扰,明不敢放松警惕,大兵皆集于宁远,山海关以西很是空虚。此时为保卫北京,只得调边兵入援。袁崇焕、祖大寿等人皆领兵进入山海关。
某日,我赶去皇太极的营帐,却见到两个大明皇室的太监跪在皇太极面前抖成一团。阿玛朝我使了个眼色,我赶紧站到他身后,只是看着那两个太监,心里只觉得怪异无比。
接下来的事情更是叫我不明白了,皇太极只对那两个不男不女的人说我们与袁崇焕有密约什么的,所以放他们一条生路。然后竟然就这么把他们放走了!
等回到阿玛的营帐,我有些奇怪地问阿玛原因,阿玛只是笑着对说什么很快就知道了。
没多久,我们在明的探子传回消息,袁崇焕被他的皇帝给杀了,祖大寿逃回了锦州,此时正是大举进攻的好时机。
袁崇焕下狱之后,皇太极西趋良乡,克固安,而后返回时得到消息,原来攻下的十余城皆叛。
次年正月,皇太极亲自指挥攻下永平,迁安不战而降,滦州亦降。后率军北返,所得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皆命满洲、蒙古八旗驻守。
直至守城的阿满屠城逃回,皇太极震怒,细数阿满罪状,并将其幽禁。
之后,皇太极趁着大凌河城未能完成之时发起围城之战,我也是在这时才见到了威力强大的红衣大将军炮。
而后,战事极为顺利,灭敌共计六万余人,消灭了明在关外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张存仁等数十名明将归顺,阿玛似乎很欣赏其中一人,我倒是对此抱有观望态度,毕竟这些人的可信度实在是有待考证。
时隔五年,班师回京,我终于又回到了家中,回到了香岚身边。
而这时,我的女儿已经快四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