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二十二章(1 / 1)
榴花开得鲜红热烈,五月初五了。
家家户户挂艾草,悬菖蒲,包粽子,烫雄黄。豪门大宅更讲究些,苍术、白芷熏得满院飘香。五彩线和艾叶绕在女人们纤纤翻飞的十指间,编成艾虎和长命缕。粽子仔细的裹成四角锥、双翘枕、小宝塔,齐整的摆进蒸笼。
富贵与否,都要应节。尊前一乐,乐在一家团圆。
郑善存一早出门,去了后山祖茔。回来时,马蹄子还挂着没干的露水。
热热闹闹。画了额的孩子满院乱跑,佣人们张灯的张灯,洒扫的洒扫,见了他,停下招呼声:“二少爷。”皆带了喜色。
这喜庆与他无干。热热闹闹的艾虎钗头,菖蒲酒里,他是孤家寡人。或许,不是?
一回来,他便站在廊下自己房门口。男佣人们从仓房里拖出沉重的龙舟,经过他身边,‘嗨呦嗨呦’地使力,不亦乐乎。油彩一新昂扬抖擞的龙舟没有吸引他的眼睛,他的眼睛穿过重重亭廊,搜寻着缤纷五色,落在那款温婉飘洒的墨绿。只一个背影,足让他安心。
其实,隔得太远,看不真的。他仍站了很久。
中堂已开筵。五彩绕臂,衣鬓流香,皆是妇人。交盘换盏间,不逾礼度的肃静。
腊梅托着盘子袅袅婷婷走上来:“大少奶奶亲手包的粽子,老太太、各位姑太太、舅奶奶尝一尝。”
妇人们识趣,七嘴八舌逢迎她‘孝顺’,‘知礼’。也赞叹——
“呦,好精致。”
“什么馅儿的?”
腊梅笑:“一个粽子一种馅儿,太太们一人一只,多了,可就不够了。”
丫头们伺候着,剥了皮,蘸糖,然后递给各自的主子。
“真不错。我这是‘黄金裹玛瑙’”
“我这是鲜贝冬菇呢。”
……
老太太接过咬一口,点点头,微露出一丝笑。又看盘子里:“怎么还剩一个?”
大少奶自己还没取呢,便取过来。谁也没在意,她悄悄用帕子包了,掖在襟下。
主人们互相约着出去,游湖看龙舟。宅里静悄悄。
大少奶走到廊房,郑善存正出来。小滚子在后锁门,看见了,就是偷笑,然后低头道个好,仓皇躲了。
郑善存拉她到背静些的廊后:“找我?”
“这会儿还出去?”
“到厂里看看。”
“今天过节。”
“上头催着交货,可不管节不节的。”
四下没人的。大少奶便靠着廊柱坐下,从襟内摸出帕子包。
郑善存左右瞧瞧,然后挨她坐下:“是什么?”
她不答言,只低头看着自己指尖。一层一层的打开。
他情不自禁摸上她的手:“亲手包的啊?”
她抖落,嗔怪:“谁说的……”
“要不这么精贵?”他想接过来,突变了主意,摊了双手,“刚拜祭我娘,拔了杂草,手脏。”
她看他一眼,浅浅的嗔,又看四周。然后轻轻剥开粽子皮。
一股清甜的新糥香,当然,还夹着别的香。钻进鼻端,一直钻进他心里。
她将剥好的粽子递过去,他侧脸咬了一口,咬得深些,险些擦了她指尖。
她缩了手,蹙眉白他一眼。
他满嘴含混的说:“好吃——”其实并没品出什么馅。
“蘸糖么?”
花香在熏风中迷旖,一点一点融化开的糖,全是甜。
他摇摇头:“不要。”三口两口吃完。然后胡乱擦嘴,“我走了。”
她拉住他:“等等。”她拉住他的手,挽起他的袖子。她的指尖绕着五彩线,绕在他腕上,“下头场雨,才能摘的。”
他的心动了,可他却说:“都是大人了……”
她有自己的执拗,只细细系好每一个络子:“以前,你是喜欢的……”
陈年的遗憾是灰暗的,要用一颗颗斑斓的扣结来装点。
最后一根丝绦结成。他突然一把抓住她欲离开的手。抓住了手,还将人往怀里带。
她有些惊慌,一边推拒,一边回头看。
“善存——”
“下午,过来厂里?”
“我——”
“下午休假,所有工人都去看龙舟,你来……找我。”
她犹豫着皱眉:“今天……”她有她迟疑的理由,看着他的眼睛,那迟疑渐渐融化,低了头,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