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 > 国家宝藏之传国玉玺 > 来者不善!

来者不善!(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真相的乐章 科林斯历史探案小说集 拾骨者的传奇-极地深寒 黄金城 高山杀人行1/2女人 解体诸因 阴阳眼之斗鬼师 燃烧的法庭 纯爱的校园 女生宿舍Ⅰ:怀孕少女

但是,黄河在中国历史上老泛滥,我们的这位母亲已经把曾经的“汴梁梦华”埋到了十米深的黄土之下。现在的开封新城也普遍低于黄河河床约十米,两下一比,有大量河水的黄河就在北宋老城二十多米高的位置。

现在的考古专家在开封考古都是小心翼翼,挖深了可能会出现管涌,黄河水要是倒灌进来,开封城可就麻烦了,我估计开封在这个问题没解决之前,地铁都是根本没可能敢申请修的,所以现在很多城市向国家申请要修地铁,好像没开封什么事儿。

北宋官窑少有传世,一是因为时间短,少量就极少,再一个就是那时的战争频发,瓷器很容易收受到破坏。现在如果是有发现这种官窑特征的器物,大多数专家的方法可能是先把它与南宋官窑特征对比,如特征都一样,但是胎厚或是工艺粗糙一些的,就可以定为北宋官窑器。

说完北宋,我们再说南宋。南宋官窑给我的第一个印像是精致,它的成品有玉一样的光泽,表面因为时间的积累的一层幽幽的莹光,十分的精美,多青白色,我还见过一个茶绿色的官窑小把杯,也是像玉一样的质感,十分漂亮。

我们先看一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是一位牛人写在墙上的,我们先不讨论那时的政治情况,但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南宋的皇帝们还是很怀念故土的。南宋的第一皇帝就是康王赵构,他是在繁华的汴梁长大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大城市高档住宅区长大的孩子。他对自己曾经的事情还是很怀念的,这些东西也体现在瓷器上。我们注意,南方主要的越窑瓷颜色要比汝窑和官窑深得多,在《武林旧事》中,就那是最多记录汝窑的那个文献资料中,讲的就是有一个官员给高宗贡上了一批汝窑器。但汝窑的工艺复杂,烧造是很难的,但是官窑相对容易一点,高宗渡江时也带有大批瓷器工匠,再结合南方现有的瓷器烧造原料和技术,很快就重新烧出了官窑瓷,这就是修内司窑。

修内司窑的特点是精致,釉厚,胎比较薄,北宋官窑是也是釉厚,但胎也比较厚。修内司官窑我们要是把它摔碎了看,就能发现它的一个特点,中间是青灰色,内壁与外壁瓷化,很像我们吃的那个夹心饼干。

郊坛官窑与修内司的外部特征差不多,主要是垫烧痕上有点不同,两种窑都是垫烧,修内司的窑具比较精致,所以烧痕比较规整,郊坛的就比较粗糙。还有胎质,就是那个夹心饼干中间的那个夹心,修内司的心色比较深,而郊坛的比较浅。两种瓷器因为胎土色比较深,一旦口与底露胎,因为高低外的炉火温度不同,口与底就会出现两种呈色,我们称之为“紫口铁足”。同时他们的釉也很厚,出炉是因为温度迅速变化,它们的表面就会出现裂纹,厚釉的裂纹稀少,薄釉的裂纹细密,大裂纹因为的杂质进入会成黑色;小裂纹太了,杂质进不去,但时间成了会有空气进入把它氧化,所以呈黄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金丝铁线”。

这两个特点是官窑的典型特征,但不是绝对特征,也有很多官窑没有这两个特征出现。真的同时拥有这两种特征的瓷器,就是另外一种名贵瓷器品种,五大名窑中的“哥窑”。

清仁宗嘉庆四十五年《七修类稿续》有这样的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章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

还且一节,也是清代的,《处州府志》说:其兄名章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及百圾碎,亦冠绝当世。

这些讲得是个什么事儿呢?我给你还原一下,说是在南宋时期,处州有个姓章的老头,处州在哪呢?就在今天的浙江丽水。老爷子是个做瓷器的,这也不是瞎胡勒的,子承父业是中国人的光荣传统嘛,要不为啥两个伢崽儿都是做这一行的?老爷子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章生一,小的叫章生二,老爷子的两个儿子分家之后,每人都有一个窑,哥哥的就叫哥窑,弟弟的就叫龙泉。

哥窑目前还没有发现窑址,谁也不知道它的位置在哪,但是它有作品传世,与南宋官窑十分相似,很多甚至一模一样。龙泉窑是一种青绿色的瓷器,如果我们看到两种瓷器的实物,大家马上就能看出,哥窑和龙泉完全是两种不相干的东西。

至于哥泉是怎么来的,传说是这样的:说兄弟两人烧的东西都很好,各占一半市场,但是这个弟弟心术不正,想自己垄断赚大钱,于是就下阴招黑他老哥。于是在他哥的釉料缸里放土,或是出窑时往他哥的瓷器上倒凉水。我们知道,瓷器刚出炉时是热的,一受凉马上就会炸口的。但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弟弟的水倒上去之后,裂倒是裂了,但是没炸,只是在釉面上开了些裂纹。他老哥把东西放到炭黑水里一泡,再捞出来晒干,那些裂纹就成了一条条优美的黑线,那些细纹也就氧化发黄,就也成了“金丝铁线”。这些东西一上市,因为造型十分新颖别致,大受欢迎,声名远播,一直传到皇上那里去了。皇上一看,确实不同凡响,于是定为官用之物,他老哥因祸得福,也就发了大财了。

哥窑的典型特征就是“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成名之后多有仿制,像明代的宪宗成代和清高宗乾隆,都大量的仿过哥窑器。

因为哥窑很多谜团都没有解关,有人说有,有人说没有,它只是官窑中的一类,但是我们不管这些,因为它是和官窑一样是名贵的瓷器,是哪个窑都不要紧靠,搞研究是专家和学者们的事情,想争就让他们去争,只要能收藏到这样的器物,不管是它官窑还是哥窑,对我们来说都是很难得的一件事情。”吕方说完

“很好吕先生,你的这种方法我第一次听说,让人耳目一新。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功力!”三通很高兴,因为他看出这个年轻人学识足够,但城府不深,所以他容易冲动,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好了三通先生,东西已经看过了,如果没有什么事情,你们老总之间先聊聊天,我还有事情要做。”吕方不想再看到这个日本人,他不单是个商人,也是个中国通,也在疯狂的寻找中国文物。吕方看出来,刚才只是一个试探,不知道他要做什么?想离开。此时的吕方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太感情用事,他和很多中国年轻人一样,因为从小接受那种日本与中国的仇恨教育,所以见到日本人本能的反感。

“吕先生,请稍等,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向您请教!”三通说话很快,没有丝毫迟缓!

目 录
新书推荐: 西北盗墓往事 东北修道三十年,擒住狐仙做老婆 我在女宿舍碰到的那些邪乎事 运河守冥人 盗墓散仙 我在大理寺当神探 乱葬岗养诡人 阴山上的来客 雾镇 百鬼镇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