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老太太是个有福的(1 / 1)
唢呐声由远及近,那悲怆的调子在山谷里绕来绕去,听得人心里头发酸。
李山河的目光,落在了队伍最前头那个抱着灵位的男人身上。
那是老常太太的三儿子,常老三。
李山河对他有点印象,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话不多,见了谁都先笑。
老常家原本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在几十年前那场动乱的年代,就折在了南边的战场上,连个骨灰都没能送回来。
二儿子前些年也因为生病走了。现在,就剩下这老三和在县里上班的老四了。
李山河看着常老三那被悲伤压弯了的脊梁,心里头不由得一阵唏嘘。
这老常太太,可真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人。
听村里老人说,她生在前清,还是个小脚女人。
亲眼见过皇帝,也见过军阀混战,小鬼子进村,再到后来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这一百来年,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大事,她几乎都经历了一遍。
她这辈子,生了四个儿子,三个闺女。
眼睁睁地看着大儿子为国捐躯,又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二儿子。
丈夫走得也早,她一个女人,拉扯着一大家子人,硬是把日子给撑了下来。
在朝阳沟,谁家要是缺点啥,跟老太太说一声,只要她有,就没二话。
谁家要是闹了矛盾,两口子打架,找到老太太那儿,她三言两语,就能给你说和了。
她这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但积下的德,却是实打实的。
李山河想到这里,再看看眼前这又是黄仙拜山,又是地龙开路的景象,心里头那点疑虑,彻底烟消云散了。
这哪是什么巧合?这分明就是老太太一辈子行善积德,感动了这山里的生灵,连这些“仙家”,都得在她老人家上路的时候,亲自赶过来,送上一程。
能给这样一位老人亲手打理最后的安身之所,李山河觉得,自个儿今天这活儿,干得值!心里头,甚至还有那么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荣幸。
他正感慨着,送葬的队伍已经爬上了山坡,走到了坟地跟前。
唢呐声戛然而止。
周围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声和人们沉重的呼吸声。
常老三抱着灵位,看着那个挖得方方正正的新坟,眼圈“刷”的一下就红了。他“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冲着李山河这边,就想磕头。
“山河,辛苦你们了……”他声音沙哑,带着哭腔。
“哎,三大爷,你这是嘎啥!”李山河眼疾手快,一步就跨了过去,把他给扶住了,“快起来!这都是我们当晚辈的该做的!给常奶办事,那是我们的福分!”
他手上用着劲,硬是把常老三给拽了起来。
这时候,一个穿着一身灰色对襟褂子,看着五十多岁,面容清癯,留着山羊胡的男人,从队伍里走了出来。
这人李山河没见过,但看他那副派头,就知道,这应该就是常家请来的“先生”了。
那先生走到坟前,先是绕着墓坑走了一圈,仔仔细细地打量着。
他目光扫过平整的坑壁,坚实的坑底,最后,落在了那片五彩斑斓的凤羽上。
当他看到那片羽毛的时候,那双一直古井无波的眼睛里,明显地闪过了一丝惊异。
他抬起头,深深地看了李山河一眼。
李山河被他看得心里头有点发毛,但脸上还是不动声色,只是冲着他,不卑不亢地点了点头。
那先生收回目光,没说什么,只是转头对常老三说道:“时辰快到了,准备吧。”
说完,他从随身背着的一个蓝布包里,开始往外掏东西。罗盘、朱砂、黄纸、毛笔……家伙什还挺全。
李山河一看这架势,立马就明白了。他冲着彪子他们一挥手:“把棚子搭上!”
几个小子早就准备好了。他们七手八脚地把几根粗木杆插在墓坑四周,然后把一大块厚实的帆布往上一蒙,一个简易的棚子,瞬间就把墓坑给罩住了。
这是规矩,下葬的时候,棺材不能直接见天光。
棚子搭好,那先生对李山河他们几个干活的后生说道:“几位小兄弟,先在外面歇歇脚,喝口水。”
他这话说的客气,但意思很明白,接下来的仪式,外人不能看。
李山河点点头,带着彪子他们几个,退到了一边。
彪子从帆布水带里倒出酒,一人递了一口。辛辣的白酒下肚,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也压下了心里的那点紧张。
“二叔,那老头瞅你的眼神,咋怪怪的?”彪子凑过来,小声嘀咕。
“就你话多。”李山河瞪了他一眼,“少说话,多看,多学。这里头的道道儿多着呢,别不懂装懂,冲撞了。”
彪子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吱声了。
李山-河也好奇,他眯着眼睛,透过棚子的缝隙,偷偷往里瞅。
只见那先生跳进了坑里,先是从怀里掏出几根晒干的高粱秆,小心翼翼地,铺在了坑底。
然后,他又拿出七个锃亮的铜钱,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一一压在了高粱秆下面。
做完这些,他才爬上来,对着那八个抬棺的壮汉,沉声说道:“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