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此子莫不是有天人之姿?!(1 / 1)
“世界全图?!”
朱标和马皇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惊呼出来!
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们死死地盯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图卷,仿佛要将那些陌生的线条和名称刻进脑子里。
叶凡对他们的反应并不意外。
他缓步走到地图前,伸出一根手指,精准地点在了亚洲东部那片熟悉的大明领土。
虽然他画的是大致轮廓,但核心区域是准确的。
“殿下,娘娘,请看…此处,便是我们脚下的大明疆域。”
朱标和马皇后的目光立刻聚焦过去。
然而,当他们看到那在整幅巨图中仅仅占据了一隅之地,显得如此“渺小”的板块时,两人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大明!
泱泱大国,幅员万里!
在他们心中已是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邦!!!
可在这幅所谓的“世界全图”上,竟然…竟然只是偏安一隅的一小块?!
“这……这怎么可能?!”
朱标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无法接受这个视觉上的巨大冲击。
“我大明疆域辽阔,东起辽海,西至流沙,南抵琼崖,北达阴山,怎会…怎会仅止于此?”
马皇后虽未说话,但那双凤目之中也充满了惊疑与不可思议。
她掌管后宫,却也时常听朱元璋谈及边关军务,疆土四至,深知大明之广袤!
眼前这幅图,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
叶凡理解他们的震撼,平静地解释道:“殿下,娘娘,世界之大,远超我等想象。”
“此图虽是下官当初从一个极西之地来的商人手中偶然购得,未必百分百精确,但其大致轮廓,应当无误。”
“我大明虽大,然天地更为广阔。”
他不再纠结于疆域大小。
而是将手指移向美洲大陆的位置,开始描绘起一个全新的,充满诱惑的世界。
“殿下,娘娘且看此处,遥远大洋彼岸,有土地名曰‘亚美利加’……”
“而那里,有着一种异于常粮的良作物。”
“其株型高大挺拔,所结果实称作‘玉米’,形态敦实硕大!”
“待剥去外层苞叶,内里籽粒饱满匀净,色泽呈明亮金黄。”
“还有一物,名曰‘土豆’,埋藏于地下,果实累累,易饱腹,不挑土地…”
“另有一物曰‘辣椒’,外形颇具特色,成熟时或红或绿,挂于枝间错落有致,颇具生机。”
“而其核心价值在于风味,入口初尝有微辛,继而辛辣感渐次扩散,能使人通体舒畅!”
随着叶凡的讲述,各种高产、易种、美味的作物,仿佛透过地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朱标和马皇后眼前!
“若我大明能得此等作物……”
“那…那将是何等功德?!”
“天下黎民,何愁温饱?!”
马皇后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她仿佛看到了天下百姓,再无饥馑的盛世景象!
朱标更是呼吸急促,眼中爆发出炽热的光芒!
作为储君,他太清楚粮食对于国家稳定,对于黎民百姓意味着什么!
若真能引入这些作物,其功绩,将远超开疆拓土!
叶凡见火候已到,继续添柴加薪,将话题引向更宏大的层面。
“殿下,娘娘,下西洋之利,远不止于引入这些作物。”
他的手指划过海上航线:“我大明之茶叶、丝绸、瓷器,乃天下独步之珍品!”
“西洋诸国,对此渴求已久!”
“若能以巨舰载之,扬帆远航,与之贸易,所获金银财富,岂是区区田赋所能比拟?”
“此乃促进我大明经济繁荣之通天大道!!”
“除此之外,巨舰巡弋四海,扬我大明国威,使万邦知中华之强盛!”
“更可打破消息之闭塞,使我大明不再坐井观天,能知天下大事!”
“试想一下,千百艘艨艟巨舰,劈波斩浪,载我天朝物产,宣我华夏文明,引得万国使节,梯山航海,齐聚京城,朝拜天子!”
“那将是何等旷古烁今之壮阔景象?!”
“何其…壮哉!!!”
这一幅“万国来朝”的宏伟蓝图,如同最绚丽的画卷,在朱标和马皇后心中缓缓展开!
经济的富庶、疆域的认知、国威的宣扬、文明的传播……
所有的好处交织在一起。
形成一股难以抗拒的巨大吸引力!
朱标紧紧攥着拳头,胸中豪情激荡,已然下定了决心!
无论如何,他一定要说服父皇,将这下西洋定为国策!
这不仅是功在当代,更是利在千秋的伟业!
叶凡看着他们被彻底震撼的神情,知道种子已经种下。
他便不再多言,只是静静地站在地图旁,任由那幅描绘着整个世界的图卷,以及他口中描绘的辉煌未来,冲击着两位大明最尊贵者的心灵。
这一番长谈,从午后直至夜幕降临。
烛火燃起。
映照着地图上那片广袤而未知的世界。
也映照着朱标眼中坚定的光芒,和马皇后脸上深思的表情。
直到夜色深沉,朱标和马皇后才带着满心的震撼与无数的思绪,告辞离开了这座看似普通,却藏着惊世骇俗之秘的小院。
他们的世界观。
在这一天,被彻底刷新了。
而一个关于海洋,关于远航,关于大明未来的宏大梦想,也悄然生根发芽。
……
回宫的马车,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沉闷而规律的声响。
车厢内却是一片异样的寂静。
朱标和马皇后相对而坐,谁都没有先开口,各自的内心却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湖面,波澜汹涌,久久无法平静。
叶凡所描绘的那幅“世界全图”。
那些闻所未闻的高产作物。
那“万国来朝”的壮阔前景!
如同烙印一般,深深镌刻在他们的脑海里。
尤其是朱标,他年轻的心胸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宏大视野所充满。
只觉得以往困于朝堂争斗,四方边患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
然而,激动之余,朱标猛然想起了叶凡多次的叮嘱——
藏拙!
莫要过于显露他的才华,以免引来杀身之祸!
他怕死,只求低调!
于是朱标犹豫再三,还是转过头,看向身旁同样陷入沉思的母后,压低声音,语气带着一丝恳求道:
“母后,今日在老师府上所见所闻,实在是…惊世骇俗。”
“只是…还望母后暂时莫要将老师这些言论,尤其是那幅地图和下西洋之策,告知父皇。”
马皇后闻言,从沉思中回过神,眼底深处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心中暗道:
“傻儿子哟,你还想着瞒你父皇?”
“你父皇怕是比你知道得更早、更清楚!”
“那叶凡住的宅子,说不定连墙缝里都有你父皇的耳朵!”
但她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疑惑,微微蹙眉问道:“哦?这是为何?”
“叶先生有此等经天纬地之才,所献之策更是利国利民,若告知你父皇,岂非更能早日推行,造福社稷?”
“为何要隐瞒呢?”
“这……”
朱标顿时语塞,脸上露出为难之色。
他总不能直说“老师怕父皇忌惮他的才能,会杀了他”吧?
这话一旦出口,本身就是大不敬,更是坐实了叶凡的“顾虑”。
他支吾了半天,才勉强找了个借口:“儿臣是觉得…此事关系重大,牵涉甚广,还需从长计议,仔细斟酌。”
“而且老师自己也说,此图乃偶然得之,未必全然准确,贸然呈报父皇,恐有不妥。”
“不如…不如待儿臣再与老师详细探讨,拿出更稳妥的章程再说。”
这番话说得磕磕绊绊,连他自己都觉得缺乏说服力。
马皇后何等人物,岂会看不出儿子的窘迫和隐瞒?
她心中暗叹一声。
既为儿子的仁厚和想要保护叶凡的心思感到欣慰,又为丈夫那深沉难测的帝王心术感到一丝无奈。
她不再追问,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好吧,既然你如此说,娘便依你,暂时不向你父皇提及便是。”
她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格外郑重,看着朱标,一字一句地叮嘱道:“但是标儿,你需记住娘的一句话。”
“叶先生此人,身负惊世之才,其眼光谋略,远超常人想象。”
“你既得他倾囊相授,便是天大的机缘。”
“无论如何,定要将他牢牢留在身边,善加待之!”
“有此等大才辅佐于你,我大明江山…至少可保三百年鼎盛!!”
这番话,马皇后说得极其认真,甚至带着一种预见般的笃定。
朱标浑身一震!!
感受到母后话语中的千钧分量。
他立刻收敛心神,郑重无比地拱手应道:“母后教诲,儿臣谨记于心!绝不敢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