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133章 远见的疑惑

第133章 远见的疑惑(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财权本色 穿到大秦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重生妲己:开局斩了封神榜 青蓝染:八零小日 阴阳神算 山花寂寥 红楼之老祖宗自救指南 放蜂少年长河与狐仙苏瑶 全职猎人:从日之呼吸开始 穿越农家子,不科举,难道种地?

他手指点在地图上,沉声道:“好!好一个‘航空技术应用与保障基地’,按你们的思路,列入规划!

但是陈朝阳,你们记住:第一,绝对保密,建设以‘交通备用场站’或‘大型农机试验场’名义进行;

第二,脚踏实地,从捡破烂、修机器、教学生开始;

第三,随时报告!你们这是在摸着石头过一条很深的大河!这个担子,比你们想象的,还要重!”

“是,首长放心绝对保密。”陈朝阳立声回应!

“好,你刚才只说了农业和未来储备…但老子看到的,不止这些!” 罗重文的军事思维瞬间被激活:

1. “这条跑道…战时就是紧急起降场、物资转运点!山区有了它,等于多了条生命线!”

2. “这批懂维护的地勤苗子… 稍加训练,就是野战机场的骨干!能快速抢修战损飞机!”

3. “修复旧机的经验…攒下的就是战时飞机抢修能力!

前线的飞机被打坏了翅膀,能拖回来在你这里‘接骨续命’!”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炬:“这哪是什么单纯的农业航空基地?这是嵌在华北腹地的一颗‘航空铆钉’!

平时默默积累,战时就能立刻顶上去,成为支援前线、维系空权的关键节点!

陈朝阳,你这份规划,表面是给昌平农业插翅膀,骨子里,是在给咱们未来的国防,打一颗深桩啊!”

陈朝阳心中大定,罗重文完全理解了他的战略意图!

他不再犹豫,走到墙角掀开帆布,露出那份“昌平-1型通用履带底盘”图纸。

“首长明鉴!航空的‘铆钉’需要扎根大地。”陈朝阳的指示棒点在底盘图纸的强化结构上,

“而让这颗‘铆钉’真正发挥战时价值的,是它能快速连接的地面力量!

我们拖拉机厂的‘三化’(标准化、模块化、数字化),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为量产这种具备承载潜力、越野能力和快速改装接口的通用底盘铺路!”

他指向图纸上的预留接口和强化点:

“预留装甲基座,稍加改造,它就是轻型装甲侦察车、防空机枪车、前线指挥车的底盘!”

“强化动力与传动,足以驱动轻型野战火炮,成为简易的自行火力平台!”

“模块化设计,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模块与拖拉机通用,生产、维修、补给链条完全共享!”

“空中基地,航空保障点是枢纽,通用底盘是触手。”陈朝阳的结论重重落地,“当敌人以为摧毁了我们的机场就万事大吉时,我们可以依托基地存活下来的地勤力量,

可以快速修复或隐藏少量飞机执行关键任务或是侦察、或是联络、或是紧急投送;

同时,由通用底盘构建的机动分队,能在地面快速响应空中情报,打击敌人薄弱点,或为基地提供贴身防护!

这才是‘航空铆钉’在战时真正的生存和反击之道!而这一切的基础——”

他用力点了点底盘图纸和墙上的技校积分表,“是我们正在打造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技术工人队伍!”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寂,但这次是震撼后的沉思。

罗重文死死盯着那份底盘图纸,又抬头看向“航空基地”的规划,最后目光落在陈朝阳身上。

没有夸张的拍案,没有失态的喊叫,只有眼中翻涌的惊涛骇浪和深深的赞赏。

他缓缓坐回椅子,手指在桌面上重重一叩:

“散会!陈朝阳,跟我去小汤山!现在!我要听你们把‘铆钉’怎么造,‘触手’怎么接,‘根’怎么扎得更深…一五一十,全盘托出!”

………

小汤山温泉特有的硫磺气息混合着夏夜草木的清香,在静谧的庭院中弥漫。蒸腾的水汽在月光下氤氲流转,模糊了远处山峦的轮廓。

罗重文没有泡汤,只是在湿漉漉的青石板小径上来回踱步,周边随行而来的参谋,秘书警卫都被远远的支开,只有陈朝阳落后半步,沉默地跟随,心知真正的考验即将来临。

果然,罗重文忽然停下脚步,转过身,锐利的目光穿透夜色,直射陈朝阳眼底,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力量:

“朝阳啊,这一圈看下来,拖拉机、暖棚、技校、甚至那个航空基地的念想…桩桩件件,都透着股子…不是当下昌平该有的气象。”

他向前逼近半步,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跟老子交个底,这些超前的章程、精准的算计,到底是从哪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别拿糊弄旁人的话搪塞我!”

问题如刀,劈开了温泉氤氲的温情面纱。

陈朝阳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依旧沉静。

他抬起头,目光并未躲闪,而是投向温泉池中不断翻涌又消散的热气旋涡,仿佛在凝视时光的流逝。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带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笃定:

“首长明察秋毫。有些见识,确实不是蹲在昌平炕头上能琢磨透的。”

他顿了顿,选择性地吐露部分真实,“四七年冬,东北,‘三下江南’打德惠,我挨了发炮弹。

重伤昏迷,被担架队从死人堆里扒出来,一路往北抬…在佳木斯的后方医院,捡回条命。”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悠远,仿佛重回冰天雪地中的生命驿站:

“那医院,是小鬼子留下的底子,加上苏联援助的设备药品。养伤时无聊,就跟一个腿脚不便的苏联军医顾问聊了起来。

老毛子爱喝咱的烧刀子,喝多了就爱念叨他们乌拉尔山那边的事…”

陈朝阳的语速放缓,带着回忆的质感:

“老毛子说,他们打退德国人后,在乌拉尔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重建了巨型钢铁厂…他说,那场面才叫震撼!

方圆几十里都是工地,高炉像山一样立起来。关键不是机器多新,是人怎么‘织’在一起——像打仗布阵一样!

设计图纸出来,立刻拆解成几万份零件单和工序卡;

刚放下枪的工人,按‘专长’分组,有人专砌耐火砖,有人专焊一种管道,有人专调一种仪表…考核!

就看你砌的砖缝够不够直、焊的接口够不够平、调的参数够不够准!

干得好,等级升,面包多,勋章亮!”

他的眼神聚焦,仿佛从回忆中提炼出精髓:

“他说,这叫 ‘用组织战役的方法打生产仗’!!”

目 录
新书推荐: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民国之制霸上海滩 从长征到长津湖,我气吞万里如虎 画布上的谍影 捍卫地球家园 抗战:从淞沪开始打满全场 谍战剧中的龙二 我,李云龙政委,祁同伟他爷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长津湖 谍战:我有万恶之王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