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子女(1 / 1)
皇帝的心腹太医终于到了,刚刚吹捧了两句皇帝用烈酒降温是如何的英明神武,便被张涵打断了催着去看五格格。看完后,太医开了个药方,皇后身边的容嬷嬷如获珍宝的捧走了,那太医却是瞅着张涵。张涵琢磨了一下那小眼神,安慰了皇后,带着太医回养心殿。待旁人都退下了,太医才吞吞吐吐的说格格怕是用了什么冲撞之物,现下虽是没有大碍,可经不起再来一次了。张涵一听,就想起后世关于雍正乾隆两朝嫡子死亡的种种猜测。雍正的嫡子早殇,之后他的皇后就再也生不出来。乾隆的两任皇后总共四个嫡子,三个早殇,长大成人的只有一个,而且二十多岁也死了。第一任富察皇后只留下一个公主,第二任那拉皇后侥幸留下一个儿子。也许这并不是侥幸,很可能是冲着永璂小包子的毒手一时失蹄伸错了方向,让五格格撞上了。五格格殇后,这毒手继续动作不断,十三继续早殇,十二则大概因为很快就失宠只落个体弱。历史上被乾隆一度视为继承人的永琪,也正是死于体弱引起的附骨疽。
这后宫的水,血腥啊!张涵叹一口气,决定对五阿哥好一点,先留校察看,不直接做NC对待。想起小小的五格格和嫩嫩的永璂包子,他决定论文先放一放,打算先绞尽脑汁给五格格取个好名字,再点点看自己有几个包子,应当对他们释放和善的笑容,再讲几个美好的童话,说不定能获取几双像自己表侄女那样闪闪发光的星星眼。当然同时最重要的是进行真相只有一个的活动!张涵对着自己身边那个类似万能管家角色的太监说:“叫粘杆处。”
大概皇帝都不屑于把特务组织用于后宫,自信王八气场一开,美女统统拜倒,争风吃醋那是意境,反正黑手下不到皇帝身上。张涵可没这自信,估计自己也就跟五格格一个水平——很容易被误伤。而且,他可受不了小包子们一个接一个出意外。于是他叫粘杆处把后宫历年来的意外、亡故查个透底,考虑了一下,特别关照对象又加上了二十年前的硕亲王一家。
张涵困了,可是身为皇帝,只能继续挺着办公。早朝上他痛快的说了一通交军机处议、交刑部议之类的把今天的事都推开了,可是以前的事情还得一一处理,起码那小山一样的奏折正在深情呼唤。张涵看了一篇,前面洋洋洒洒几千字把他绕的头晕眼花,仔细一琢磨不过是拍马屁,文末小之又小的提了一句修清漪园还需要银子。他咬牙切齿的翻了几篇,发现要银子的那个还算是言之有物的,其他通篇全是马屁山响。雍正曾严令奏折中不准拍马屁,上朝不准山呼万岁,可看来乾隆光顾着学他爷爷威风八面,却把爹忘掉了。
张涵一边感叹着原版的堕落,一边哀叹着自己命苦。光靠自己对付这堆折子,那真是日子没法过了,于是努力回忆着乾隆时期的名臣,盘算着抓几个壮丁。傅恒便宜小舅子算一个,不过目前显然是自己这个冒牌货小心遮掩的对象而不是随意奴役的对象;纪晓岚,应该去翰林院划拉划拉,在的话正好拖出来当生力军;刘墉,似乎也应当拖出来;可是数来数去,也没几个人。张廷玉,据说是又能干又听话,模范员工之星,也不知道一把年纪了还能不能出出主意?
张涵心不在焉的划拉着奏折,突然发现一封不仅颜色不一样,还带着泥封的。传说中的密折!等打开细细一观,张涵忍不住又把原版骂了个狗血淋头。原来这密折是广西巡抚卫哲治所上,将内阁学士胡中藻所出科举试题及诗文断章取义,列举“乾三爻不象龙说”,“一把心肠论浊清”,“斯文欲被蛮”等句,指其诋讪怨望有反义,并列举抢占民田帷箔不修等恶迹。这事说到底,不过是乾隆炮制文字狱来打击鄂尔泰这样的功高震主之臣。政治张涵不太会玩,不过也知道文字狱乃是后果极端恶劣的打击办法。无凭无据,捕风捉影,吓得人人只会唱赞美诗。聪明的办法,杯酒释兵权不是现成的例子么,把鄂家荣养起来。大家和和气气,刀不见血,多好。笨的办法,让粘杆处的人出马,给鄂家埋上几十万两银票,再抄家抄到底,虽然麻烦了点暴力了点,也能树立个全国廉政新风。嘉庆不就这么干的么?乾隆整治鄂家,是为了实现像他爷爷一样圣心独断,说啥是啥。可张涵是打定主意要做甩手掌柜的,恨不得明日就实现共和,自己只做个吉祥物,显然这胡中藻案是不用出来了。不过该怎么处理还是得找人合计合计,起码不要做得太业余,让人看出破绽就好。
张涵雷厉风行,圈了一个名单,便以皇帝赐午宴的名义召集人来干活。一会儿又想着不如NC也找人一并代劳了,于是把几个NC挨个盘算了一遍,琢磨片刻,又圈了一个名单,又打发人以赐晚宴的名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