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 > 第110章

第110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流浪狗的爱 这个女孩很难追 痞尊 以官入道 仙霞之旅 小灵通漫游未来 盛夏樱花树下天蝎女孩 娇女选夫:相公排成队 妈妈不要我 大熊家夫

有集30卷,另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史论。

最后,选取比较有名的一首《从军行》,以飨大家:

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

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七十一、四人帮(一)

一个人就是再怎么自负、再怎么自傲,他也不能没有朋友,无非就是朋友少了一些罢了。

经过几年的反复试探、拉锯、了解之后,属于杨广一个人的“小圈子”形成了。这里头主要有四个人:宇文述、裴矩、裴蕴、虞世基。

跟杨坚时代的“三叉戟”、“两巨头”不同,这仅仅就是一个小圈子,只是一个便于杨广操控政权的工具而已!其作用和效能,跟“三叉戟”和“两巨头”压根儿不在一个级别。更直接的说吧,正是这个小圈子帮着杨广将偌大个国家搞垮了!把“助纣为虐、为虎作伥”这八个字用到这个“小圈子”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关于宇文述这个人,就不再多说了,一个政客你能指望他为大隋做什么?

关于裴矩,需要再多啰嗦几句。

“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之后,“双头蛇”的待遇直线上升,成为皇帝最为器重的人之一;杨广曾经当面夸赞他道:“卿有安抚怀柔之才!”

西巡归来后,裴矩又诱使西域诸国派遣使者前来洛阳朝贡。而为了显示大隋的富有和繁华,这个家伙竟然想出来了一个前面已经用过的昏招:举行盛大的杂技表演!对此,杨广欣然同意。看来,“双头蛇”对这位大隋皇帝的性格和心思也是摸得一清二楚,丝毫不亚于宇文述!

那么,这场杂技表演究竟有多盛大呢?史载,表演场地周长5000步(不少于4000米);奏乐的人达到18000个,乐声传播数十里;从黄昏到天明,灯火光芒辉映天地;历时整整一个月才结束,耗费金钱巨万。

搞完这场杂技表演之后,裴矩又想出来了另外一个“炫富”的方式:将洛阳的某条街道设置为“西域专用街道”,里边的店铺全都按照一个样式整修装饰,铺子里堆满各种珍惜货物,商人们也都穿上华丽富贵的衣服,就连卖菜的也全都坐在用珍贵的龙须草编织的席子上。

更恶搞的是,如果有西域商人经过饭店,店主必定盛情邀请进店吃饭,吃完之后还不用付钱!这些西域胡人个个惊叹称赞,简直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等好事!

什么叫做“门面工程”?什么叫做“打肿脸充胖子”?“双头蛇”在1500年前就已经给出了标准答案。

不用说,这些事情全都得到了杨广的极力赞赏:“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所考虑的。若不是尽忠国家,哪里能做到这一点!”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另外两个人。

裴蕴,原为南陈中上级官员,为人聪明狡猾、做事干练、权力欲重。平陈之役前,他就已经暗地里投降了隋朝,并且屡次提供重要情报,算是一个“无间道”式的人物。

南陈灭亡后,杨坚封了这个家伙一个比较大的官职。当时,高颎不知道内情,便上奏极力反对。最后杨坚执意坚持,这才将高颎压下去。

后来的很多年,裴蕴一直都在地方任职。你还别说,这位老兄确实有一套,干的得心应手,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拥戴,算得上是一位标准意义上的好官。

杨广登基后,裴蕴的政绩考核连年第一(确实是牛啊,不服不行),也引起了新任大隋皇帝的注意。没多久,被征召为太常少卿(跟高颎是上下级关系),从此开始了其京官生涯。

太常少卿是一个闲职,没什么实权。因此,对于裴蕴来说,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说不定这辈子就只能呆在这个破位子上了;说句心里话,还不如干他的地方官。

但是,聪明狡猾的裴蕴很快就抓住了机会,这个机会就是“突利可汗的入朝”(前有述)。没错,“杂技”表演这个主意就是裴蕴提出来的,而且是他一手操办的。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一次机会,就看你有没有把握它的能力。

事实证明,裴蕴确实是一个做事干练的人,他牢牢的把握住了这次不是机会的机会,杂技表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杨广非常满意,直接将其升为户部侍郎,一个拥有较大实权的职位。

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或许就是自己的人生顶点了;但对于裴蕴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

新官上任的裴蕴没有闲着,而是立即开始了一项浩大的工作:检索貌阅。

何谓“检索貌阅”?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相貌查户口!这项工作有两个猛人也干过,他们就是高颎和苏威。如果你记性够好,应该还记得,这项工作其实跟“均田制”的推行有直接的关联。只有户口属实,才能有效的推行均田制、才能有效的遏制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

当时的大隋承平已久,人口增长很快,很多百姓故意隐瞒年龄(够年龄才有义务缴税),以此逃避租税。裴蕴原先担任地方官时,便对此情况有着非常透彻的认识。

针对这一问题,裴蕴向皇帝杨广提出了一个解决之道:“将所有人的相貌都画下来,以验明老少;若有不真实的情况,则治当地官员的罪;允许百姓相互高发,告发成功后,令被告之家代输赋役。”

具体过程,我们不再赘言。

最终,这项基础性工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史载,检索出了641500人口。

杨广知道后,开心的说道:“以前户口虚假不实,现在户口都确实了,这都是裴蕴的功劳。古语云,得贤而治,验之信矣!”

毋庸置疑,摆在裴蕴前面的,是一条真真正正的光明大道!

七十二、四人帮(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裴蕴是一个人办事认真的人,是一个尽职尽责的人,是一个难得的栋梁之才。不管是哪个时代,不都缺乏这样的人才吗?

但是,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改变了他的世界观,改变了他为人处世的方式;这件事情就是张衡的失势。一个御史大夫、一个昨天还权势盛大的人,只因为一句话、一句顶撞皇帝的话,而瞬间被贬出京城,这堂课实在是太生动了、实在是太深刻了。

裴蕴看着这一切,内心逐渐起了质的变化;他非常清楚,要想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就不能重蹈张衡的覆辙,绝对不能!

由于“检索貌阅”的成功,不久之后,裴蕴被升为御史大夫,接替刚刚离京的张衡。就这样,这位老兄完成了人生的飞跃,从一名不起眼的京官一跃而成为皇帝的心腹亲信!

上任之后的裴蕴,就如同换了一个人一样,处处逢迎谄媚,一下子沦落为一个典型的“佞臣”,坚决的贯彻着“两个凡是”:凡是皇帝认为对的,就要坚决拥护;凡是皇帝做得事情,就要坚决叫好。对于这一点,史书中也给出了精彩的阐释:“裴蕴善于观察逢迎皇帝的心意,凡是皇帝想要加罪的人,他就曲解法律条文网罗罪状;凡是皇帝想要赦免的人,他就附和旨意,一定寻找出从轻的条款。就连刑部和大理寺都不敢与他争论。裴蕴机警善辩,口若悬河,当时之人无法对其提出诘问!”

是啊,裴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也正是因为有能力,办起坏事来才会更加有破坏力。薛道衡就是一个典型的牺牲品!当然,还将会有更多的人成为牺牲品。

可怜可叹,一个本质并不坏的人、一个本可以为国家做更多贡献的人,就这样废了!

究竟是谁的错呢?究竟是谁将他变成了这样一个人?是杨广吗?又或者他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人?

从表面上看,的确是杨广的性格和所作所为导致了他的转变。

但从本质上来说,事情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它反应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当时的吏治已经非常的败坏,人人只为自己考虑,而且已经成为了一种官场风气。出现这样的局面,跟杨广天天在外面瞎逛有直接关系,他哪有时间去管理这样的“小事”?!

不得不悲观的说,大隋表面上强大,其实骨子里已经变得腐朽不堪了。

讲完了裴蕴,最后说说虞世基。

虞世基,出生于南方官宦世家。这是一个从小就非常安静的人,喜怒不形于色;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年纪轻轻就已是博学多才,因此颇受当时之人推崇。

有一个很有权势的人听闻其名声,便派人召唤,希望能进府一见。虞老兄却非常有个性,愣是没理他。后来,两个人在一次大会上巧遇,这个有权势之人竟然一见如故,对旁边的朋友说道:“乃绝世之才也!”不久之后将自己的亲侄女嫁给了这个年轻人。虽然史书中没有说起虞老兄的相貌,但由此我们可以猜出个大概,虞世基一定是风度翩翩、貌比潘安!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