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儿八经说隋唐:818隋唐那些猛人 > 第108章

第108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流浪狗的爱 这个女孩很难追 痞尊 以官入道 仙霞之旅 小灵通漫游未来 盛夏樱花树下天蝎女孩 娇女选夫:相公排成队 妈妈不要我 大熊家夫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敌。当梁默走到半路的时候,突然遭到了对方的伏击,100骑兵瞬间就被击溃,这位老兄也被人家的神射手射死!匹夫之勇,确实没什么用处。

听到梁默的死讯后,杨广亲自率领大军向西北方向挺进,一则追击吐谷浑汗王,二则清除地方反抗武装。

大军很快来到了著名的大斗拔谷,一个极其险要的地方、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

此地位于甘肃民乐县城东南35公里处,海拔3500多米,是拦腰切断祁连山的一个峡口,也是连通甘、青两省的重要隘道。谷长28公里,宽约十余米;最窄处,人不能并肩,马不能双辔;道路曲折,湿滑难行。而且很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隘谷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两山夹峙,一水中流。

清代有个叫做陶保廉的人,曾经做过如下描述:“贯祁连之中,盛夏积雪,当春不芳,鸟道环崖,载客一轨。途经深涧,流急石多;夏秋骑步均艰,严冬堕指裂肤。”

面对着这样一处险境,杨广果断下令:过谷!

十余万人的庞大队伍,开始了这段艰辛的旅程。当时恰好下起了大雪,天气情况极为恶劣,真的是风雪交加、昏天黑地。史载:士兵冻死了一半,马驴冻死了十分之八!很多宫女都走失了,很多嫔妃只能晚上跟士兵们混住在一起,就连咱们的皇帝本人也是狼狈不堪。当时的情景,用一个字就可以高度概括:惨!

后世之人曾经试图解释这段人间悲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天气情况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高原反应。海拔3500米,足以让士兵们产生病态反应,如果再加上因天气情况导致的感冒(高原上的致命疾病),死这么多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3天的艰苦跋涉,皇帝杨广成功穿越了大斗拔谷,虽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六十七、西巡(二)

在中国历史上,亲自领兵打仗的皇帝不在少数,刘邦算一个、朱棣算一个,咱们的杨广应该也算一个。但是甘愿冒险穿越险隘的皇帝可就屈指可数了,按照我的记忆,杨广应该是第一个。当然了,这算不上是什么丰功伟绩,反而显得有些做作,若是被人家突然袭击,恐怕他的小命就要丢在那个峡谷了!

这让我想起了世界历史上的杰出皇帝拿破仑,他冒险翻越阿尔卑斯山,成功的征服了意大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不过,当时的拿破仑还没有称帝。

离开险峻的大斗拔谷,皇帝杨广终于来到了此次西巡的目的地:张掖!

对于河西走廊地区的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典型的“天高皇帝远”;想要见到传说中的皇帝,那就跟见到天上的神仙差不多。所以,对于大隋天子的到来,大家都显得非常兴奋,就连隔着上千里的武威地区的老百姓,也都跑来凑热闹了。一时之间,整个张掖地区歌舞喧腾、热闹非凡,如同过年一般。

不久,在“双头蛇”裴矩的极力忽悠下,西域诸国首脑也全部来到了张掖。杨广精心准备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并给予这些外国首脑极为丰厚的赏赐!

这真的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万国博览会”,充分证明了大隋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号召力。

看着这一切,杨广胸中燃起了一股豪情,于是他赋诗一首,这就是咱们前面说过的《饮马长城窟行》: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只是,光鲜的外衣,需要巨大的耗费才能支撑得起。

先不说这些巨额赏赐,单就十余万人的后勤补给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史载,从陕西甘肃各县到塞外,常常需要辗转千里来运送粮食和财物,耗费竟然以亿万计算;所经过的路程遥远且险阻异常,遇上抢劫,就只能重新征调。这么折腾,那还了得?!很多家庭落得个倾家荡产的凄惨境地,西部地区最先陷入贫困。

对于这些,杨广是永远不会去考虑的,因为在他心中压根儿就没有“老百姓”这个概念!

“万国博览会”结束之后,据某些非官方史料记载,杨广还曾经到达过玉门关。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倘若确有其事,正史应该不会放过,这可是亘古未有的一件大事,没有必要隐瞒。

但不管怎么说,杨广确实到达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河西走廊的中部,中华大地的西陲。如果你想要切身体会一下这个地方究竟有多远,你可以从西安坐火车去试试,保管你不会再想坐第二次!

OK,该炫耀的也炫耀了,该办的也都办好了,那就起驾回京吧!

临走之前,杨广委派一名叫做刘权的将领镇守新征服的土地,并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保证西域道路通畅。杨广没有看错人,这个刘权果然不负重托,他开垦荒地、屯聚粮草、打击吐谷浑残余势力,有力的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五年之后,这位杰出的武将被调去南方。当时,天下已经大乱,造反的几个头领愿意推举他为老大,甚至连他的儿子都写信劝他造反,但都被这位老兄坚定的谢绝了,最终战死疆场!你可以说他老顽固、不识时务,但却绝对不能亵渎他的忠心。

大业五年农历九月,皇帝杨广回到了长安城。

至此,西巡正式结束!

此次巡游历时半年之久,最远到达了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并且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对西部大开发、促进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肯定的说,后来大唐在此地的很多做法,都效仿了隋朝、效仿了隋炀帝!

伴随着西巡的结束,隋朝也达到了其强盛的极点!

不过,这种强盛只是表现在疆域上:全国共有190个郡,1255个县;东西长9300里,南北宽14800里。据有人统计,实际面积大概在470万平方千米,低于唐朝全盛时期,跟西晋全盛时期差不多。

也正是在这一年,有两个人不幸病逝,有一个人被杀!

日期:2010-05-09 20:35:16

六十八、三个人

第一个病逝的人,就是咱们的杰出外交官长孙晟!时年58岁。

那个两年前还精神矍铄、身体健壮、壮心不已的老人,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击垮了身体,从此之后再也没有站立起来,安静祥和的离开了人世。长期的来回奔波、高危的工作环境,应该是这场大病的主要诱因。对此,大家也不要觉得奇怪,很多年纪大的老年人都是这么过世的。

但我相信,在他心中,已经没有任何遗憾、已经没有任何牵挂。

从20多年前第一次与突厥打交道,长孙晟的一生就跟大草原结下了不解之缘,草原上的每一块土地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的荣耀、他的功劳,都是从大草原而来。毫不夸张的说,曾经无比强悍的突厥民族,从某种程度上正是败给了咱们这位无比强悍的老兄!

一个人的一生做不了多少事情,只要认真做好其中的一件就足够了。长孙晟用他的人生经历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是的,他的一生就做好了一件事情:瓦解突厥,保卫边疆。但就是这一件事情,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大隋第一外交官”、“自东汉班超之后最为杰出的外交官”,这些荣誉,长孙晟完全有资格获得。就让咱们记住这个人、记住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吧!

“晟体资英武,兼包奇略,因机制变,怀彼戎夷;倾巢尽落,屈膝稽颡,塞垣绝鸣镝之旅,渭桥有单于之拜;惠流边朔,功光王府,保兹爵禄,不亦宜乎!”

这是《隋书》中的评价,当作是一篇墓志铭吧。

长孙晟死了,但他的儿女们却会在不久的将来登上历史舞台,并将迸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辉!

第二个病逝的人,是突利可汗!

客观的说,这是一个背叛突厥、归降隋朝的“突奸”,是不受突厥人待见的,尤其受到西突厥人的鄙夷。所以,这位老兄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特别是在面对西突厥士兵时。当然,这也符合“伪政权”军队的特征。

话虽如此,我们却绝对不能就此低估突利可汗。当时的隋朝国力强大、军队强悍,曾经屡次击败盛极一时的突厥骑兵;从这方面来说,突利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是保存突厥实力的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跟高丽的暗中结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当这位老兄死的时候,突厥已经再次变的非常强盛;可以肯定的说,如果处置不当,便极有可能再次爆发一场民族之战!后来的历史表明,这一切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但不管怎么说,突利可汗还是为边境带来了多年的太平、带来了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带来了民族大融合。这些功劳,我们是绝对应该牢记的!

突利死后,他的儿子咄吉继位,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始毕可汗,一个让无数豪杰英雄颤抖的人物!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