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传说(1 / 1)
五十五:传说
“太妃娘娘吉祥。”太妃娘娘:先皇紫瞾的皇后是来自他国的正统公主,气量和智慧并不是一般庸俗女人可比,可惜即便如此,她也仍旧有着与一般女人同样的弊病,那就是虚荣心。
一个高傲的女子从御花园走过,直径走向太后宫。
“她是谁?”刚好和轩银用完餐的兰婷出来。看见这一幕。
“她是先皇的皇后。来自他国的正统公主。”
“她是皇后。她是无子。”
“不是的。听説……”看诗意神神秘秘的。把她来回凤仪宫。
“什么这么神秘?”看着诗意这么神秘,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太妃有一个儿子,叫宣明。曾今做过皇上。可是一次意外他被人害死。所以才是现在皇上继位的,当时一致认为凶手是——当今皇上。”
“什么……”我不相信。不相信。怎么会……
“教主……”我身体一软。
“没事。那这事是怎么结案的。”
“不了了之。”
“难道轩银就这样一直背着这个罪名。”她心痛。他是怎么背着这个罪名过的。
“其实这是好多年前的事。人们差不多已经遗忘了。可是现在太妃回来了……”
“我会保护他。”
自从太妃回来后,宫里就开始不太平,是不是有人就说在听见宣明在说话。在他死的地方出现血迹。老是有人在哭。越来越人心惶惶,逐渐的宫里的所有人都想起了当年的事。越来越多的人看见皇上想看见魔鬼一样。这让轩银十分难过。
晚上,凤仪宫内。轩银在埋头批奏折。兰婷从门外进来。看着他心情浮躁的样子。手中的笔在微抖。
“轩银。”
“兰婷,我……”
“是你吗。”说不是我,说啊。
“你说是就是,你说不是就不是。”连自己心爱的人也不想信自己。更是感到心痛。
“我要你亲口説。”
“有什么好説的。每个人都是这么认为。”轩银眼神无光的看着窗外。
“只要你……”
“不要说了。朕很累,要休息,你跪安吧。”
“臣妾告退。”兰婷无奈的看了看他。回房了。兰婷下决心,一定要清楚知道当年的事。
第二天,兰婷来到了尊仪宫。太后一定是最清楚当年事情的人了。问她好了。
“兰贵人到。”
“参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兰婷,什么事。”太后的脸有点憔悴,一定是因为此时。
“臣妾来看看太后。”只见太后笑了笑。
“无事不登三宝殿,兰婷有什么事就说吧。”兰婷使了个眼色,太后命所有人退下。我只留诗意看守。
“说吧。”
“太后既然如此,我就直说了。我想知道当年的事。”太后叹了口气。娓娓的道来。
“我知道你一定会来问的。我告诉你。当时龙月皇朝曾因皇位争夺而陷入内战之中。因此古国时期的龙月皇朝皇帝铁列平进行了改革,确定了王位继承的原则,即首先应由长子继承皇位,长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继承,依此类推。
这条皇位继承法,使得皇室内部互相争斗杀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不再有皇子为了争位而弄得血流成河,生灵涂炭。龙月皇朝也因此而昌盛起来,龙月皇朝铁列平心目中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逐渐壮大。
到了先皇紫瞾继位时紫瞾三十岁的时候,他的皇后为他添了一个幼子,皇子满月的时候,取名宣明,第一皇子。他的出生注定了和皇位有缘。
紫瞾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妃。是来自他国的正统公主,气量和智慧并不是一般庸俗女人可比,可惜即便如此,她也仍旧有着与一般女人同样的弊病,那就是虚荣心。她很清楚,她所生的长子宣明会成为自己坐上皇太后之位的康庄大道,即使在皇帝驾崩后,她依然可以荣享尊贵无比的地位与权利,但是她还是怀恨别的妃子生的皇子。当时皇上最不宠的妃子也就是我,我是在安排下进宫的。在几年后也为皇上生下龙子。取名轩银
在轩银的童年时代,有母亲疼爱过的记忆,没有被父亲拥抱过的感动,在他因为第一次尿床而哭泣的时候,有她在身边安慰和鼓励,在他因高烧肆虐痛苦万分的时候,也有她握着他的手衣不解带的照顾,在他因为噩梦害怕得无法入睡的时候,也只有她在身边守护,并唱着温柔的童谣,哄他入睡。
在我的照顾下,他像个小天使般的快乐。在七岁时,他开始了皇子的教育课程,在清晨与除了皇太子以外的皇兄们一起学习,他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出色,每每得到教育官的赞赏后,他都会飞奔回去告诉母后,而她总会高兴地为他准备最喜欢吃的腌枣糕以示鼓励。他不奢求任何华贵的赏赐,也不盼望能和其它皇子一样有母亲赠送缀满宝石的宝剑,他唯一想要的只有一抹能令他感到呵护的笑容。
但他的出色却成了众多皇子忌恨的对象,更是妒忌皇太子宣明情绪下的替代品。因为他们同样无法成为皇帝,他们没胆子去招惹将来会成为皇帝的宣明,只能将怨恨撒在这个最小的皇子身上。出生在皇室这个融合了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大染缸里,他们没有所谓兄弟情谊,有的只是一己私利;不甘、怨恨、欲望都化成一次次的欺凌加轩银身上。刚开始,他们也只是用些小手段,比如,毁坏他的书写工具,在他的膳食里加点蟑螂、狗屎的调味料,玩游戏的时候不许他参与,让他站在角落里看着他们嬉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嫉恨就像长在土里的种子,随着时间流逝,长成了大树,皇子们的手段也开始变本加厉,加上未见任何人来呵斥他们的行为,他们开始越发张狂,他们将轩银绑在树木上用鞭子抽他,或是在他身上绑根绳子,然后再将不会游泳的他丢进池子里,任其在池子里拍打水花,尖叫救命,等他快淹死的时候,再把他拉上来。每当他们的母亲在骂他们为何不早点出生,将怨气撒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便会加倍的返还在轩银身上。他们用脚踢他,用拳头揍他,对他的哭喊声置若罔闻,有时也会将他关进暗室几天几夜,不给任何东西吃,等到心情好了才会放他出来。总是被折磨得遍体鳞伤,鼻青脸肿的轩银却从未怨恨过这些欺负他的皇兄们,他只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不喜欢他,是不是他做错了什么,
他哭泣着扑进我的怀抱问着:“我是不是真的那么讨厌,为什么皇兄们都不喜欢我。”我看着自己被折磨成这样的儿子。想要报复。
皇后正在为皇太子二十岁的生辰张罗着节庆事宜,
那一天,他照旧被皇兄们欺负得趴在地上动弹不得,他为了不让母后伤心,一直坚强地隐忍着,但今天,他们似乎积压了很多怨气,拳打脚踢也未见缩减的趋势。他抱着头,忍耐着他们发泄,想着很快就会停手的,他只要再忍一下就好了。
皇宫里的侍女和侍卫们都装作没看见,即便他小小的身子上布满了淤伤和鞭痕,他们也只是急匆匆地路过。因为他们很清楚,救一个不受宠爱的小皇子就等于和众多皇子为敌,孰轻孰重,他们这些做下人的心知肚明,更何况在这些欺负人的皇子中,还有几个已经被封了官位,更是得罪不起。只能当作什么都没看到。但我再也忍不住了,我抡起扫把就往那些皇子们身上打。我的行为无疑惹怒了众皇子,因为我是最不受宠的妃子。欺负我就想欺负宫女一样。他们穷凶极恶地瞪大了眼睛,辱骂她的放肆,将怒火和拳脚加诸她身上,我不躲也不闪,拼命地护着怀里的轩银,我的举动更炙热了他们的怒焰。
轩银不顾被毒打得遍体鳞伤,哭求着他们,他只能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甚至跪下来磕头,磕破了额头,鲜血淌湿了他的小脸。他扯着他们的披风哀求,他们听到了,只是笑,笑得放肆,笑得张狂。
他看在眼里已做不出任何反应,他站起身,摇摇晃晃地走向踢着人头的人群,嘶吼着冲上去,像只发了狂的狮子,扑上去撕咬他们……结果,他被打得只剩下半条命。
那一天,但他拥有了一颗比任何人都冰冷的心。
晚上,轩银只能躲进神殿,伤痕累累地躲在祭品台下颤抖着身体,希望神能保护他,然而雕像是冰冷的,不会给他任何回应,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之后,无论他的皇兄们怎么殴打他,折磨他,他都像个木偶般的动也不动,用冷酷得像一把利刃般的绿眸,死死地盯着他们,就像是随时都会扑上去吃了他们一样。渐渐地,他这种诡异的行为让皇子们不敢再肆意妄为,只是偶尔受了气才会拿他出气。
从那一刻开始,他变得不会笑,不会哭,甚至没有感觉。
当我找到轩银,他便是在神殿最黑暗角落里呆坐着,身上布满了淤青和鞭伤,就这么呆滞地坐着,没有眼泪,没有痛苦,只是坐在那里张大了空洞的眼睛,要不是他身上那件紫色的马甲,我几乎将他错认为是皇子们驯养的奴隶。当知道幼小的他长期承受着皇子们的怨气和折磨,但是他而是悉心教导和呵护,轩银依然没有打开心扉,他冰冷无情,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用身体挡住了暗杀紫瞾的剑,而开始得到了重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那把剑插进他胸口的时候,他脸上的冷笑,冷得几乎让人以为他的血也是冷的,我便明白了,他是故意的。那一年,他才只有九岁。
因为他的救驾有功,将他带在了身边,让他参与各种战事,教他行兵打仗,教他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教授他剑术。他就像块海绵般吸收着所有他教的东西。十八岁成年后,他被皇帝亲封为近卫军长官,也就是军人的最高统领,封位的那一刹那,他又笑了,笑得更冷,更无情。
那一天开始,不再有人敢欺负他,那些庸庸碌碌的皇子们对他更是噤若寒蝉,哪怕是视线的接触也会让他们吓得连气都不敢喘一下。
为此,我甚感担忧,怕他会报复,便天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循循善诱,想要搓热他那颗已经冰封的心。
就在这种情况下,紫瞾驾崩了,然后宣明继位,而轩银成了新皇帝的近卫长官,担负起他的安全与保卫工作。这真是一件极其讽刺的事情,这个他同父异母的皇兄,在他惨痛的童年时代未曾给予过任何关心和爱护,却要他以生命来保护。他不屑一顾,面对宣明的时候,总是冷着一张脸,一言不发,即使对方热情地想要弥补多年来空白的兄弟之情,他也不为所动,一律拒之心门外。他冷得像块冰,而宣明就像一把火,慢慢熬煮着他的冰冷,为他建造府邸,为他打造最锋利的剑,就连皇帝的御马也赠送给了他,甚至经常到他的寝殿串门,和他聊天,和他挤一张床睡觉,所有的一切都表现得像一个疼爱弟弟的兄长。
人非草木,轩银那颗被冷冻起来的心,又开始有了温度,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他在某些事情上不再排斥宣明。但他是善良的,而他也已经长大了,不再是那个饱受欺凌的小皇子,他开始接纳这个同父异母的皇兄,他以为他的世界开始美好起来,就在他准备放开心扉,助皇兄治理国家一臂之力的时候,上天又残忍地夺走了这一切。
宣明继承皇位满一年之际,他被派遣到边境城市处理叛军的任务。本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事情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只花了一半的时间,他就返回首都。他心情愉快地往皇帝的寝殿准备禀报事情的始末,未料,在寝殿的莲花池里看到了宣明的尸体,以及掉落在池边沾满鲜血的剑。他呆滞地站在那里,无神地看着那漂浮在水池上的尸体,颤抖地捡起那把剑,鲜血沿着剑身淌落在他的披风上。嘶叫着,发疯地拿着剑乱砍,被他的叫声吸引而来的侍卫们,惊恐地看着这一切,他手里拿着剑,身上又沾满了血,以及皇帝的尸体,弑兄的罪名就这样落在了他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