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锦瑟无端五十弦(23)(1 / 1)
房间的冷气开得很足,轻柔的音乐声流泻了一地。暗黄色的地板在白炽灯光下闪着模糊的好似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的光影。
“苏锦,你最近有点不对劲哦?”蓝田跳上床,蹲下 身子,揽着对方的肩,亲热地说道。
李苏锦拍掉她的手,继续低头翻着杂志的动作,不以为意道:“怎么不对劲了?不就是借住了你几天宿舍了么?怎么舍不得,还是要跟我收房租?”
“我们认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你反常的时间也不短了。如果按照你从B市回来到现在来计算的话,好说也有将近一个月光景了吧,这么长的时间,我一直都知道你有事瞒着我。妞,说吧,大爷给你出出主意!”
自从B市回来了以后,她早就发现她好像越来越不爱出门了,而且经常一个人站在窗台发呆。即便是她真的很担心,但是作为朋友,除了在适当的时候提供一些慰藉,其他的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真没事。借你宿舍还不是我那儿将近两个月没住人了,而最近很忙不想去收拾,看你这儿还算人模狗样的,就暂时屈就一下了。”李苏锦抬头笑眯眯地解释道。
“而且顺便可以跟江老师培养一下感情?哦,我知道了,所谓近水先得月,是不是这个道理?”蓝田接口。
“随便你怎么想。”李苏锦没有理她,翻了个身,眯着眼看摊开在床上的《科技之光》。
说真的这段时间住在蓝田的教师宿舍里,跟江为直接触的几率不仅大大的提高了,而且革命战友的友谊也坚固了不少。除了偶尔一起吃个饭,或者合伙开个小灶,晚上没课的时候还会一起去江大打打球。小日子也过得蛮自在的,所以这也是她为什么不想回自己原先那个窝的部分原因了。
至于主要原因……
她承认她这是在逃避。
蓝田用手指挑了挑她眼前的那本杂志,不屑道,“还随便我怎么想?是你表现的太明显了吧,我都不好意思不往那个方向想了。这本杂志是江老师的吧?哎,我说苏锦,如果我的脑子没出过大的什么毛病的话,我好像以前听到某人说过她最讨厌科技类的文章吧。”
“蓝田,你直接说是李苏锦说的就得了呗,还某人呢?”李苏锦嗤之以鼻。
“哎,你别恼啊,”蓝田笑嘻嘻道,“我不是好奇你跟江老师在西藏到底发生了什么了么!”
“蓝田,说起西藏,你倒是提醒了我一件事。是谁信誓旦旦地说等我回来要负荆请罪的?负荆呢?还有请罪呢?”李苏锦眯着眼,语气不善。
“我不好奇了,行不行?”蓝田故意装柔弱,扁扁嘴巴,拉拉她的手臂,这才注意到她手腕上那串一年四季不曾变过的佛珠竟然不见了,更为惊奇的的是她的手腕上竟然缠绕着一条淡紫色的绸带,她不由自主地摸了上去,丝丝滑滑的,应该是丝绸质地的。
“苏锦,你那串佛珠呢?”
对方似乎愣了愣,摸了一下手腕上的绸带,才淡淡地回答道,“丢了。”
“丢了?你怎么弄丢了,我觉得挺好看的,衬得你肌肤如雪。”蓝田颇为遗憾地叹了口气。
“蓝田,你可以再多用几个形容词的。”李苏锦抬头笑着呛她,“我有时候真的怀疑到底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我是语文老师?你形容词那多的是一箩筐一箩筐的。”
“我倒是想啊。哎,您老也别老揪我的用词习惯呀。你十一有什么计划吗?”
“没有。”李苏锦很是老实地摇了一下头。
直接过滤掉前段时间梅萱曾打电话过来说让她回B市的建议。
“我也没什么计划呢。”蓝田也摇头,想了想又说道:“要不你跟我一起回趟老家吧?说实话,孙秀兰同学还是挺惦记你的。上次我回去的时候,她还问起你来着。”
“你家郁先生不陪你回去?”李苏锦惊讶道,“以前不都是你们俩口子一起回娘家的么?”
“他要出差。”蓝田赤着脚,倒了两杯白开水,一杯递给她。
李苏锦没接过对方递过来的茶杯,睨了她一眼,没好气道:“蓝田,你也好意思说呀。是因为你家那位不陪你回家,你这才想到我了吧?当我是备胎呢?可真重色轻友的,真该拉出去枪毙了。”
“我怎么觉得您老最近火气旺盛得很?要不要吃点牛黄解毒片消消火?还是跟江老师呆久了,连不吃辣椒的习惯也被同化了?”蓝田耸耸肩,将茶杯放在离她不远的茶几上,“不想去就不想去呗,废话还那么多。真是将我的一片好心糟蹋成驴肝肺!”
李苏锦没搭话,依然老神在在地翻着杂志,她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科技之光》有这么的好看呢?
好似想到了什么,过了几分钟后,蓝田又跳上凉席,凑到她身边,兴奋道:“哎,我最近听郁璟言说什么Bank of sunir 总部要搬来上海?是不是有这回事啊?”
李苏锦不着痕迹地合上杂志,看了她一眼,缓缓道:“问我有什么用啊?我又从来不关心商业上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这么好奇的话,我觉得你去问你家那位会比较靠谱!”
蓝田切了一下,表示鄙夷。
同城距离上海不过几百公里。
这件事在梅萱无意中告诉她Bank of sunie 内部机构重组的时候,她便已经知道了,只是她一直自我催眠,当做从没有这回事而已。
“蓝田,十一我跟你一起去乡下吧!”捏着书页的手不自觉地用力,关节微微泛白,纤细的血管若隐若现。
“怎么改变主意了?刚才不是不想去的么?”
“我想孙阿姨了,不行么?”李苏锦白了一眼蓝田。
“行行行,现在你就是领导,领导的命令,小的们怎可不听?”蓝田继续打马虎眼。
蓝田本来也想趁着这机会约她一起出去散散心的。乡下环境好,空气质量也高,是一个调节情绪的好去处。她越是什么都不说,她反而越担心。
四年前,她以为她什么都没说,她们难道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了吗?蓝田的目光微微移到那条淡紫色的绸带上。只是她们没有问她,也没有提及而已。
那是她的一个伤口,她们很清楚的知道,并且很默契的保持沉默。
十一的时候,她真的和蓝田一起回了趟乡下。
蓝妈妈就是孙秀兰女士依然对她们地到来热情的不得了,特别是见到很久没有见面的李苏锦,更是高兴地嚷着要亲自下刀掌厨,把以往回来往往得不到任何好话的蓝田嫉妒地直嚷嚷着她不是孙秀兰和蓝途的亲生闺女。
而且,乡下的十月风景真的还不错,特别是这个靠近海边的小村庄。咸咸的海风,湿润的空气,眼前是海鸟掠过的影子,耳边是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连鼻息间都是那种海水的味道。
还有热情的蓝田一家,蓝妈妈不仅整天在厨房给他们变着花样的折腾着食物,一顿一个花样。蓝田的老爸蓝途同志也没有闲着,一大早就张罗要带着他们去海边看日出。
黎明的海边,天际边漂浮着几朵晕黄的云彩,周围一片灰蒙。三三两两的渔船停靠在码头边,高高的桅杆在灰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的醒目。
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高耸入云的岩壁,偶尔身边还有经过几个早起赶海的村民,这就是李苏锦一路上的印象。
这不禁让她想起了她初一的那一年,她被莫少琼死命地拉去跟他们去岐山看日出。
也是这样的天色,也是这样的崎岖小路。
白衣单车,最是生命中最美的季节。
那一天,也是岐山一年中最好季节的某一天。
她坐在莫少均的后座上,秋日的晨风吹拂起白色的衬衫,黑色的发线在微风中轻轻飞扬。霜染的红叶在两边如同切换的镜头一般,匆匆地掠过,只来得及抓住衣角的那抹红色。
单车驶过的地方,叮叮当当,惊扰了睡得一脸沉醉的山林。而她只能牢牢地抓住自行车坐垫下的弹簧,微一抬眼就看到他紧抿着唇角的侧脸。
那天他们是第一组到达山顶的人。
毫无阻碍的秋风呼啸着吹鼓起他的衣摆,他背对着她,站在山顶上唯一的小土坡上,白色修长的身影在墨色的背景下逐渐被拉长,平白让她觉得一种难以理解的落寞和孤寂在蔓延,有一秒的时间里,她竟然产生了想要上前拥抱他的冲动。
不过,那也是只是一秒钟的念头而已。
因为下一秒她的注意力就被随后到达的莫少琼和邵继钺的声音打断了。
沾染些许雾气的莫少琼和邵继钺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神仙眷侣,那样的耀眼和般配。
其实她一直都知道在他们之中,唯一能配得上莫少琼的人非邵继钺莫属。如果没有她的介入,也许他们的孩子真的可能会叫她小姨了。
褐色的岩壁上长满了青色的苔藓衣,像一小块狗皮膏药死皮赖脸的黏在上面。
当太阳缓缓地从海平线升上来的时候,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如同铺上了一层昏黄色的薄纱,好像将整个海面全都罩在了一个玻璃杯里,迷蒙而绚丽。而在第一缕阳光穿透薄薄的迷雾,温暖地洒在身上的时候,她依然控制不住地激动。她无数次见证过太阳从地平线升上来的场景,可是唯独这一次她觉得格外的壮观和宏大。
在这么壮丽的大自然面前,她又一次见证了伟大的诞生。
人生其实就像一轮初生的太阳,总会经历冲开薄雾前的迷茫和灰暗,而一旦破茧而出,冲破层层阻挠的迷雾,那么前面就是柳暗花明。如凤凰涅槃,如果没有浴火重生,那又怎么会有浴血的凤凰?
初升的太阳轻盈地跃出海平面,金子般的阳光在海面上欢快的跳跃着。难得遇到这样的好天气,她和蓝田不禁玩心大起,三下五除二地脱下鞋袜,坐在□□在外的岩石上,一边悠闲地聊着天,一边伸出脚丫子触碰微凉的海水。
退了潮以后,她们索性赤着脚下了水。软软的淤泥,磕脚的触礁,冰凉的海水,还有时不时从泥洞里钻出来好似放风的螃蟹,挥舞着自己的大钳子。蓝田甚至还一副大义凛然地捉了一只红钳蟹,说要扳下对方小动物的“武器”,煮了做汤。
虽然蓝田是在海边人家长大的,但是明显的也是一个外行人,在她们对一种软体爬行动物确切名称争执不下,而蓝田用了好几个“貌似”“好像”“可能”的词语以后,李苏锦终于很鄙视,很不屑地睨了她一眼。
正因为她们不知道什么东西到底好不好吃,能不能吃,所以只要看到类似活的生物,她们都毫不犹豫的将它们统统扔进塑料袋里。所以在中午时分,她们洗完脏兮兮的脚丫子,带着一小塑料的战果回去交给孙秀兰,让她清洗的时候,还招来她一顿鄙视的臭骂。
因为塑料袋里那一条一条看起来有些恶心的东西都是海蚯蚓,根本是不能吃的。也就是说费了半天的功夫,她们做的都是无用功。
不过在看到对方头发丝上还沾染的点点灰色的淤泥,她们又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
在渔村的时间过得飞快。但是她们并没有一直待到七号,在五号的那天早上,李苏锦就一个人乘火车回到了同城。
至于原因就是某个姓郁的先生在风风火火出完差以后,顺道回了趟娘家来逮一直乐不思蜀的某位姓郁的太太,而姓郁的某位太太竟然跟对方闹起了小别扭。
为了给“小别胜新婚”两口子腾出足够的空间,也不想当上千瓦甚至是上万瓦的电灯泡,她最后还是找了一个蹩脚的借口回来了。
不过,她的运气还算不错,在火车站出口的时候竟然遇到了正巧也在这天旅行回来的江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