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七)(1 / 1)
三十九(七)想起逸丽,王飞扬就又想起第一次去学校找她的情景。她的宿舍,她的办公室,还有教室,都出现在他脑海里,虽然都整洁干净,却显得那么简陋,桌椅上的漆都已剥落,就像一个老人似的,感觉已走向了暮年。
办公桌不仅没有亮度,有些桌子的腿已经折断,用剩下的腿支撑着。他记得当时进办公室时,看到两张桌子上堆满了作业,老师不在,他就猜想其中一张肯定是周逸丽的办公桌,就很自然地靠在了桌子上,谁知他竟晃了两下。
他很奇怪,就往桌下看,结果发现那张桌子竟然坏了两条腿,一条腿下面用几块砖头垫着,另外一条可能还没来得及支东西或者还没找到可支的东西,所以一动就会摇晃。
他不知道周逸丽是怎么办公的,也许她一直不能改换姿式,因为她必须小心翼翼才行。
不知为什么,他一直认为这张断了两条腿的桌子就是周逸丽的办公桌。
他想,曾那么讲究的她在这种条件的学校里,简朴地生活着,没有从她脸上看到一点贫穷和简陋的痕迹。
她不仅毫无怨言,而且还用灿烂的笑脸,自信的神态,乐观向上的风貌带动和影响着全校的学生和老师。
想到这些,王飞扬又觉得自己捐多少钱也比不上周逸丽的人品,达不了周逸丽的境界。
当那晃动的桌子,破旧的椅子,简陋的住房,又一次在他脑里晃动的时候,王飞扬就再也坐不住了。
不行,他还得为这些周逸丽们做些事,为周逸丽们的学校做点事,就不能只捐书,只送精神食粮,要给他们解决物质方面存在的困难。
老师也是人,他们那种安于平淡,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很高尚了,急需解决的倒是他们的物质方面的问题,他不想再让周逸丽住在那简陋的房屋里,也不想她在那样的破旧教室里上课,更不想她在那种摇摇欲坠的桌子上办公,他要为她改变这一切。
这次,王飞扬就不再被动地参加别的机构组织的捐款活动,而是自己主动发起了一场公益活动,他说服认识的大小企业或公司的负责人,让他们为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有些老板很通情达理,一说就答应。也有些人不愿出这份钱。王飞扬就不厌其烦地做工作,有时真是软磨硬泡,他想,能多一点钱就能多出几张桌子或椅子,所以即使再少,他也不能放弃,最终就有不少人被他打动。
当然,捐款最多的仍是王飞扬自己,这部分钱中当然也有捐给
“希望红”学校的钱,当地政府十分感激也十分重视,他们就专门举行捐款仪式,让各学校代表参加,以便监督这部分钱的使用情况。
由于王飞扬是发起人,也因为他捐的数目最多,当地政府就特意邀请他参加这个仪式,安排他讲几句话。
王飞扬不愿搞这种形式,可听听人家的良苦用心,就无法推辞,他就去
“希望红”学校所在的镇上参加这个仪式。这次,王飞扬是专门为捐款一事而来,他根本没想到能见到周逸丽,专门去学校还找不到他,更何况在离学校十几里地的镇上呢?
他根本不抱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