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一)(1 / 1)
三十七
(一)
刚走进办公室,王飞扬的眼睛就被报纸上的一张照片抓住,他的心怦怦直跳起来,熟悉的照片让他的脑中马上跳出“周逸丽”三个字。打开报纸,他看到这是一张全国有名的教育报纸,这也是他订的唯一有关教育的报纸。
她到底怎么了?迫不及待地,王飞扬摊开报纸,他要看看文章。照片和文章都在头版,并且第一版没登完,又转到第二版,看来是很重要的一篇文章。他最想知道的是周逸丽在哪里,然后又想知道是什么事,所以,他连题目也没看,直接跳读,找事件,更重要的是找地址。文章在开头一大段赞美的话后,才出现报道的是哪个地方的老师,王飞扬读到第三段,才找到周逸丽所在的学校,一个他没有听说过的地方,她在另一个省的一个小山村里。这个小山村地图上找不到,应该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王飞扬没想到她会去这样一个地方,她会适应那种艰苦的条件吗?追求完美,追求美丽的周逸丽,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还能美得起来吗?不过,从照片上看,她仍没有变老,仍像三十多岁的女人,她也仍旧美丽,特别是那种优雅,是从骨子里发出的。王飞扬想,即便她穿粗布衣,也掩盖不住这种气质。她仍然美丽地生活着,哪怕是在条件很差的地方,她依然尽力美丽着,她就像深谷的百合,总能发出芬芳,就像蒲公英,在任何地方都能播撒种子,都能开出虽小虽平淡让人感觉美丽和温暖的花。
文章报道说,有这么一个贫困的山区,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非常艰苦,孩子倒不怕艰苦,他们怕的是来来去去的不固定的老师,害怕没有老师教他们。正规的师范生不愿去,学校只靠几个当地的民办教师支撑着。没事就上课,有事学校就不开课,很不正规。
四年前的一天,突然来了一位美丽的女老师,她留了下来,从此这个山村有了正式的老师。这个女老师的名字叫周逸丽,是从一座城市里一所有名的学校来的,她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自愿来山区,让人敬佩。来山区几年,她为山区教育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她为了山村的孩子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着。文章写了好几件事例,比如,她给孩子们买本子;比如,她带一个父母都不在的孩子一起生活;比如,她自己出钱给孩子们买书,订报刊,在教室里办图书角等。总的来说,是她让山村的孩子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
文章还报道了她的一件独特事例,这件事别的赞美老师的文章中很少出现,特别是在立志山区教学的老师身上更少见,就是除了教知识,做人外,周逸丽用她的美丽带动着学校的美丽,学生的美丽,她把自己追求美的一面扩大到了学校的每一位学生身上。在她的影响下,后来又有几名大学生来到这所学校,也有几名退休的老师也自愿加入了这支队伍,现在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老师了,这所学校也像别的学校一样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