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大山灵药(1 / 1)
第二十四章 大山灵药
第一节 神鬼讨论
在出发前,何教授把我们都叫到了他的办公室里作了一翻行动前的动员。
他坐在办公桌前对着坐在沙发的我们说:“我们这次的任务,想来大家都明白了,在农村可能会发生很多稀奇古怪的事。”
“稀奇古怪的事,我想,在座的见过的也不少吧?教授环视了一圈说道。也的确是,先不说我和吕麻君。单说李泽和石通才,估计经历也绝不会比我平凡。怕只有李小欢有点雏而已!
何教授没有理我:“不管怎么样,大家先有个心理准备吧!出发前,我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想问问你们的看法,听你们说完,我才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大家只好点点头,坐着继续听他讲。
何教授接着说:“事情是这样的,这是我的一个病人跟我说的她小时候的故事。她叫周姨。
解放初,那时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忙的,什么学工学农学军的,完了还要上课。
所谓学农就是去学农民做农活,有天周姨这班同学去白云山农场学农,这帮小学生去到农场拔草。
周姨和一帮同学拔得累了,就坐在草地上休息。
这时她的一个同学小杜,尿急,便去小便。这小杜平时就是个调皮鬼,又大胆。
小杜走到草丛中,扒开裤子正准备尿时,看到前面有一排骨搭(就是装死人骨头的缸罐),就走前去,尿到骨塔上,还边笑边问到,试试我的尿咸不咸?
周姨和同学们看到就笑他不正经。
晚上回到家,小杜总感觉背后有人,睡觉时总有人在耳边说,咸咸的咸咸的……
后来听说小杜没精神念初中,还是一直都听到有人说咸咸的。
再后来,听说小杜精神病了。
其实,我们从小家里人就教导我们,在野外小便时,不管有没有人,都要说一句:麻烦,让让,借个位。
因为总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在这世上的!
现在你们说说你们的看法,不要怕,慢慢说,我们这里现在是言论自由。”
李泽清了清爽子说:“我先说吧。对于这个,我可是研究了不少时间了。
……
鬼魂,是一种能脱离肉体独立存在的思维或意识体,神学上将它视为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这是千百年来 神学界和科学界 最具争论的名词,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关于鬼的传说。
而我的观点就是,其实,鬼魂,不过是人的意识的贯性存在。意识,是由活体人的物质所支持而运转的,当人体死亡后,他的意识或者我更愿意说是潜意识,它短时间内在贯性的作用下,仍以我们目前无法测知的方式下继续运转。也就说,鬼魂,就是一种游离的潜意识。当活体曾经提供给它的能量用完时,自然会消散。这就是我认为的鬼魂。”
何教授赞许地点点头,目光继续问寻我们。
石通才正了正身子接着道:“我基本赞同李泽的观点。
但我认为有补充的地方,当然,我也不完全认为鬼魂就是潜意识的游离存在,我认为潜意识的游离存在只不过是鬼魂的一部分。另外,也不是活体人才能给潜意识活动提供能量。
相信大家都听过养尸地吧!所谓“养尸地”,就是指埋葬在该地的尸体不会自然腐坏,天长日久后即变成僵尸的那种地方。按照民间传统的葬理说法,选择阴宅风水讲求的是龙脉“穴气”,简而言之就是葬穴的地气。
有关“养尸地”的记载比比皆是。诸如“死牛肚穴” 、“狗脑壳穴” 、“木硬枪头” 、“破面文曲” 、“土不成土”等山形脉相,均是形成主养尸的凶恶之地。遗体误葬在“养尸地”后,人体肌肉及内脏器官等不仅不会腐烂,而且毛发、牙齿、指甲等还会继续生长。尸体因夺日月之光汲取天地山川精华,部分身体机能恢复生机,有如死魄转活便会幻变成僵尸,四处游荡吸人的精血为生。
当然,僵尸存不存在,我不知道,但我认为,这养尸地肯定能给我们所称的鬼魂提供能量。不然也难以解释,为什么小杜还能听到死了那么久的人的声音。
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石通才说完,眼神向我挑了挑,让我接着说。
其实这些观点,我们宿舍几个经常在一起讨论过,我转身向他们道:“不错,两位都说得有理,其实,我觉得,不应该叫鬼魂,这显得很那个……我觉得,或许叫生物磁场,会更恰当点。不知教授觉得呢?”
何教授鼓了鼓掌,面露喜色道:“不错不错,的确是一翻高论啊!
其实,我之所以在出发前给你们讲这些东西,是因为我常年在农村走访,遇到太多不可思议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才不至于怯场,打退堂鼓。
好了,大家回去准备吧!我们的第一站,是去考察桂枝。另外,你们再去研究生书库再收集些葛洪的资料,我跟他们打过招呼了。”边说教授边向我们挥手。
在我起身正要出门时,瞥见何教授办公桌上有份报纸,标题是兴梅地区发生械斗致使三十六人死亡、副标题好象是朱家教杨家教什么的看不清楚。只是那报纸上的照片让我吃了一惊,赫然是云南大师爸赵奇倒在血泊中死去,看来,这次将相派是全军覆没了。
第二节 阴阳脸 上
由于生产桂枝的地方比较多,我们只能决定去一些比较公认的最佳产地,如西边的罗县。罗县位于南越省西部,西江之南,东有云雾山脉,西有云开山脉,南接高雷,西通桂、黔、滇,是西江走廊的交通要冲。此地素有“中国玉桂之乡”之称。
一路上,我们走得十分欢快,像出笼的鸟儿一般,毕竟此次出行不像上次逃难。
特别是李小欢和阿蛮,一路上说个不停。李小欢的口头禅我都学会了,什么“意外而已”、什么“豆豉发芽,咸鱼翻身”,两小丫头笑声不断。
吕麻君背得最多东西了,我看得都累,不过他大力,也乐意为大家服务,说是不愿吃白饭,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何教授一路上给我们几个学生讲课,如何处方用药。时而我们师生五个会争论一翻。其中李小欢最激动,最暴力,只要我的意见稍微和她有点不合,就会拿她的凤眼锤敲我的头。不过,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了阿蛮心疼的眼神。
我们时而坐车,时而步行,当晚便到了一个村落,当地村长知道我们是大学里来的考察队伍,很快便为我们安排了住处。
我们就住在村长家里,安顿好一切后,我们当晚就出去逛一圈村子,熟悉环境已经形成了我的习惯了,当然大家也有兴趣。
当地村民以种植玉桂为业,这村子便叫玉桂村了。
一出门,便见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穿过村子,我们来时没见,可能是方向不同吧。麻石条砌就的堤坝护卫着一处铺满鹅卵石的小广场,穿过正对广场后的一座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的门楼。步入门楼,漫步巷道,低头是卵石幽径,抬头是灰砖黑瓦,高垛飞檐的古老民居,门户整齐,规模庞大,古民居的屋檐下普遍绘有图案或书法,不少门窗木栏杆还雕刻着明代以前流行的宝相花纹,尽管经历了千年岁月的侵蚀,但仍可以看出古代匠人的精细手工,十分完整地保存了昔日玉桂村的历史风貌。
我们都陶醉在这清幽的历史长河气氛中,似乎眼前都是形像化的飞逝的时光,所有一切不过在弹指一挥间。莫名地忽然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感觉,时空上虚幻的交迭,原来可以如此令人迷惑。
不觉间,已逛遍了整个村子了。回到村长家,正是晚饭时间,我们不好意思白吃白住,便跟村长说好,走时一起再算钱,我们是有经费的,不好随便吃老百姓的东西。村长点头赞许我们难得。
老实的村长说:“既然你们是省城里来的医学院来的贵人,十年不遇,不如在考察的空闲时间,给我们村民瞧瞧病。”
何教授当然是同意,而最兴奋的还是李小欢李泽石通才他们三个,他们早想见识何教授的功夫了,只是一直苦于没机会。
这下正好可以发挥。李小欢当下便对村长道:“你就放心吧,我们何教授,可是附院里门诊量最高的医生,口碑一级棒,有空你就多宣传一下,村民们有个什么毛病,尽管来找,我们这是义务看病的,不过条件是你们村里人要配合我们考察啊。”
村长呵呵地笑道:“那不成问题、不成问题。”
当然不成问题,村长这也算是为村民做下的一政绩嘛,当然是要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
第三节 阴阳脸 下
吃完饭,我向教授讨教道:“为什么要考察药材的生态资源?”
李小欢、李泽、石通才,也凑过来听。他们也有同样的疑惑。
何教授见到我们这么好学的学生,甚感欣慰,说道:“好吧,今晚就为你们开这第一课。”
接着就给我们介绍了一大堆他研究的成果。
……
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它们的生长生育或形成积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药资源的生态学思想自古就有。例如,作为与生境密不可分的优质中药的代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的形成就是古代朴素生态学思想在中医药理论中的充分体现……
……
末了,他叹了口气说道:“有时,我们开药出去,病人吃了没有效果,究竟是医生开的方不对,还是次品中药无效,我们不得而知。因此,我想做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目前有很多问题,一是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二是应用实践亟待加强。所以我们的这次考察,对于成果,我也不抱有太大希望,你们不要有太大压力,尽力而为吧。”
教授说得在理,有时候,我们也是无法分得清,究竟是医术不行,还是药材不行,这一堂课让我们了解到,道地药材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这次考察的重要性,还有其附带的意义,这是我们这次坚持去考察的理由。接着我们又探讨了一翻桂枝的药理与功效。准备天明就去产地看一下。
村长果然够效率。当晚就带了一个病人过来。
村长也不客气,一见人说:“何教授,你给看看我的侄子吧,他得得这是什么病啊?”原来带来的是他本家的亲戚。
只见村长领进来的那人,以前正中线为分界线,左半边脸发红右半边脸发白。进来时裹了裹衣裳似乎有点怕冷。
天呐,这是什么人?咋一见,不禁吓了一跳,好在在场的都是见过世面的人。
何教授真是好定力,竟然看着面不改色。开口问道:“这位小同志怎么了?怎么回事?给说道说道”
那阴阳脸,紧紧外套又说:“我也不知道啊?”
何教授说:“那你给我说说,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怎么起的?”
我们几个晚辈都一脸认真的听着,企图从中学到一些不传之秘。
阴阳脸说道:“事情是这样的,三个月前,我到玉桂林里采摘桂枝,上山时跑着上去,结果出了一身汗,当时一阵山风吹来,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当时就觉不舒服,头痛,发烧,全身都觉着老在出汗,而且不能吹风,一吹就发冷。回家就弄了点银翘片和桑菊感冒片还有牛黄解毒丸一起吃下去。结果,出了一身汗,又拉了一顿。就变成这样了,半身通红,半身苍白。通红这边出汗,苍白这边却半滴汗也没有。头到现在都有点痛。教授,你帮我看看在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阴阳脸倒是细心,竟把前因后果都给我们说了出来。
教授望了望我们,让我们几个说说意见。
李泽站直了身子自信地说道:“当时按情况,应该是汗出腠理开,当风而立,感受了风寒之邪,可辨为外感风寒,且一直津津汗出,头痛,当是表虚证,我的意见是当时可以用上桂枝汤。一汗而解。可惜他自己却吃了治风热感冒的药,完全用了相反的治法。这是失治之误。”
石涌更是跃地接着道:“你看现在,他仍然是汗出恶风,我的意见,现在仍然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
李小欢摸了摸下巴道:“是啊,开始时是营卫失和。现在这阴阳两气不交的,我也同意用桂枝汤。”
我也点头赞同。
何教授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真是孺子可教啊!不错,我正是想施予桂枝汤。不过,这营卫失和日久,怕是有瘀血入络,这阴阳脸不会一下就消失,怕是头面还会有些红斑不能消退,第二步可以用通窍活血汤来活血善后。若最后仍有局部红斑的话,可用直接用上古法……蜞针,即是用蚂蟥吸食局部红斑的瘀血。”
治疗法则一出,那方子自然就拟了出来,这玉桂村多的是药材,寻来极是方便。
果然,阴阳脸按照方法服用了桂枝汤,再食一碗白粥,盖上被子,出了一身汗后,我们都看着他脸上的红白交界在慢慢地消失。更神奇的是,真的如何教授所言,尚有些许红斑没有消退。
以后数日里按照教授所言方法施治,阴阳脸果真恢复如初,此是后事暂且不表。
第四节 千年首乌
终于让阴阳脸服下药了。是夜,忙完这一切,我们几个人和村长,都搬了张竹椅到外面晒谷场剩凉,有的没有的,我们天南海北地侃着大山。
突然,听到一声诡异的鸟叫声从头顶的空中划过,尖锐刺耳,一时间在场诸位,个个都毛骨悚然仿佛冬天里给泼了一身凉水。
村长望向我们解释道说:“这是首乌鸟,只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不用害怕。”
首乌鸟?我暗下疑道。
众人这时都把提起的心都放松了下来,对鸟没什么疑问,都以为是平常鸟。我的眼角余光却看到何教授双眼一阵放光,仿佛是宣布他得了诺贝尔奖一般。
我倾了倾身子问道:“什么是首乌鸟?”
村长站起身双眼望向夜色中医药远方的大山道:“以前老人说,山上出现好首乌时,这鸟便会出来守着。你听,这叫声像不像在叫……首乌……呜……”说完村长便学了几声鸟叫,我侧头仔细一听,果真还有点像呢!
李泽问道:“怎么才叫好首乌呢?”
村长似乎不太清楚,摸了摸头,嘿嘿一笑,没有作答。
这时,何教授接话道:“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一名野苗,二名交藤,三名夜合,四名地精,五名何首乌。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之功效。主治精血亏虚,头晕眼花,须发早白,腰酸脚软,遗精,崩带等证。现代药理研究它具有能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影响内分泌功能,润肠通便等作用。如果能称得上好首乌的,应该怕是有千年以上成人形的何首乌,不然也不会有灵鸟守护。”
何教授说完后,摸着下巴不住地点头,认为他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至于这成形首乌的功效,我想,应该不止于教材所记载的功效,据说,当年八仙中的曹国舅便是服了这人形首乌才成的仙的,当然,这只是传说,但从侧面看应该可以反映出其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是不假的。各位同学,你们意下如何?有没有兴趣一起去探宝啊?”何教授抬起头又对我们说,并问我们的意见。
李小欢兴奋地说道:“听这样子,感觉好刺激啊。不如咱们去瞧瞧?就是不吃,挖到好药材,说不定还能卖个好价钱呢?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说完她一个劲地向我们几个挤眼弄眉的。说实话,千年首乌,听起来实在不能让人不动心,就是得不到,看一眼已是难能可贵了,这何公山能出千年成形首乌,保不定也能出其他名贵药材的。感觉这次考察到是变味了,倒成了寻宝之旅。
在何教授有意无意的暗示下、煽动下,大家都十分动心。
于是大家都兴奋地说要去瞅瞅。至于山上有没有灵蛇、灵鸟都没放在心上,都以为这不过是传说,那有什么灵蛇守药一说的,迷信罢了!不过我心里还是觉得可能会有些异常危险的事情发生。
村长听教授这样说,便紧张劝道:“教授,你可是要三思而后行啊!这几年,已经有几拔人进过何公山了,听说都是无功而返,且都是受伤不轻,这灵药,都是有大蛇护卫的。别轻举枉动啊•”
教授摇摇头说:“村长不必担心,我们不过是去探察一翻,到没真想要挖得灵药,你想,这何公山能出成形首乌,就说明这何公山灵气十足,也能孕育出不少其他好药材,我们顺便去考察一翻,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那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也是一件福事。”
教授都这样发话了,村长只好无奈地点头赞同了,由得我们胡闹了。
于是我们交待好给阴阳脸预后护理的事,准备就向何公山出发,这何公不是一座山,而是一大片山,里面都是原始森林,林深树茂,毒蛇盘踞。
我们敢打这主意,也不是单凭着一股热情来的。来之前我们就准备了许多野外用的药物,众人之中,除了我之外,又都是好手,何教授自不必说。
李小欢凤眼拳、柳叶掌、三傍手、沉桥、粘打招式转换灵活多变,每次她练拳我都是看得眼花缭乱。
李泽,自幼修习混元功法,据说是气功一路,不同于常规练法,我也只见过他曾在空中飘浮过几秒,我惊得下巴都快跌下。
石通才,寻龙点穴,对于常年山中走动、穿山越岭,他要是没有两下子的话打死我也是不信的。
这样一列举我方人员的特长,又到觉得进山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心下放松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