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 企鹅的请柬 > 第21章

第21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香槟女郎 70年代人记忆典藏 长孙羽衣梦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 权咒 九天诀 情感冲击 不怕我爱你 爱是最冰冷杀人武器 求爱不怕难

后来智利空军也为中国的春节增加了一次配给,情况好转起来。

但不管怎样,长城站的日子还是比较紧的。站上的食品一般是靠"雪龙"号考察船运送的,这艘船每两年在长城站停靠一次,给站上运送一批补给。由于它已连续跑了七八年,今年要大修,所以没能来长城站。我们的补给,是2000年10月从上海通过国际货运公司托运的,但到了2001年12月,它才到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而到了蓬塔阿雷纳斯之后,有关方面竟找不到一艘愿意跑南极而且自己可以起吊这只20吨集装箱的货轮,令我们望洋兴叹!我和一些队员去年9月往集装箱里装了一些个人物品,我还装了一些书、礼品和食品。我们盼着它早早到来,几乎可以说是"望穿秋水"了,但直到2001年2月8日我们离开南极时,这只集装箱"还在途中",令我们失望至极,只得纷纷留下"遗嘱"来安排它们的"后事".回到国内后,人们总在问:你们吃什么?我说,我们吃的和在国内没什么两样,因为食品都是从国内采购运去的,要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食品不够丰富;不够新鲜甚至于过期,缺少绿色食品,辅助食品少。

但是,在由紧日子和信息短缺构成的生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却颇为富足——我们摒弃了许多尘世的俗务与欲望,在心中腾出了一片空前纯净、空前博大的空间,在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天马行空"般地放飞自己,融入自然,我们的心,因此有了一些令我们自己感到惊喜的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是如此简单而美好。

------------

那些猴子

------------

那些猴子风雪一刻不停地肆虐了整整五天。除了在站区文体栋、通讯栋、发电栋及气象栋之间往来外,基本无法离开住处。大家或看书,或写作,或在窗口守着,看风雪是如何的嚣张。我拍了几段录像,发现文体栋用厚铁皮制造的屋顶,竟被刮得像波涛一般起伏,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利用这几天时间,读了些书,想了些问题,忽然就有了新的发现……

人类是这样成长的电视虽然看得不多,但《动物世界》大体是每期必看的。看的时候不由得惊叹,人类是那么着迷地研究着自然万物,从动物的语言到它对爱情的态度,从植物的年轮到物种的起源、演变,无所不包。人类对自我的研究更是十分着迷。源于古代的经络学说就是很好的一例。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探索,中国人终于弄通了贯穿全身的神奇的经络,而那是用现代科学仪器无法说明也无法验证的。到了现代,人类研究自身的活动越来越深入,既有对身体器官乃至人类遗传基因的研究,也有对面相手相乃至笔迹、身体语言的研究,林林总总,无所不及。

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研究,源自人类的生存需要和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当人类的生存环境无异于其他动物的时候,人类必须谨慎地观察周围的一切,以取得食物,获得安全,得到繁衍。这种出自生存需要而进行的观察,几乎在一瞬之间就引发了人类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世间万物是那么丰富,那么神奇。从那一时刻起,人类就不断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上穷碧落,下究黄泉,通过代代相传的实践活动,人类的大脑也因此日益发达。最终,人类成了万物之灵。

人类始祖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大概就是不断地将观察所得传授给子孙们。子孙们又通过不断的观察去日益丰富那一份生命的体验。最初的传授方式可能是打手势加上形体动作,接着是口口相传,到有了文字尤其是有了纸张(此前是龟甲、钟鼎、石鼓、竹简,等等),图书便成了传承的第一载体。

书籍记载了人类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情感历程,记录了人类艰难跋涉的足迹。在我国,《夏小正》最早记载了植物的生长、活动规律与非生物变化对节气的反应,《禹贡》为我们保留了上古时期地理环境的重要文献资料;《周髀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天文历算著作,不但阐明了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而且最早运用了"勾股定理",《算术书》(汉简)与巴比伦的泥板算书、古埃及的纸草算书一道记载了人类最早对数字及数字间复杂关系的理解,《黄帝内经》最早阐明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辨证施治的医学原理……在世界上,《动物志》、《几何原本》、《论化石的性质》、《物种起源》分别是最早的动物学、公理化数学、矿物学、进化论的著作……在早期的人类活动中,先民们首先要了解、认识的,就是事关生存的种种问题。书籍,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后人是带着好奇、求知的愿望去读书的。通过读书,解惑释疑,于是又带来了新的疑问新的好奇。《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好奇心求知欲的驱使下打开书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心灵之窗,并随着书中的世界走向未来。

人类是一种好奇心很重的动物。

好奇心引导着人类,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那些猴子为什么不再变成人?

有一天,一只猴子在向另一棵树跳跃时不慎落地,发现地上的空间其实更大,便招呼猴友们下来玩玩。而有一部分猴子始终不敢下树,树下的猴子就直起腰来招呼,还站在树下直接伸手摘树上的果子,证明在地上活动也很好。这样一来二去,渐渐地就练习了直立与行走。

这是我写在小学作业本上的一段关于猴子研究的大致结论。那时听老师说人是由猴子变的,我就成天想:那是怎样一个过程?它们是怎么从树上下来的?后来我自认为已搞清了猴子下树的原因,便煞有介事地以"研究结论"的方式写下了上述心得。再后来,这项工作没有继续,因为我的研究没有进展,我碰到了一个难题:现在那些猴子为什么不再变为人类?

现在的猴子,比如动物园里的那些,他们是会晃晃悠悠直立行走的,有的还会表演投篮、骑车,可是他们为什么不变成人呢?难道它们认为做人不如当猴吗?

后来我知道,自己当年的结论是多么的错误。

猴子其实不是因为不慎而落地。它是想知道自己在地面上活动的可能,想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于是它就下了树,探求更适合自己的、更为自由的生存空间,从此一步步走向未知。这一走,便走了几百万年,一路上它们见了什么都好奇,都左瞧右看,要知道个究竟。他们了解了越来越多的自然现象,使用了越来越多的工具,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动物,然后……然后……然后他们就变成了人类。

我想这个结论可能是有道理的,因为只有这样,猴子们才可能因好奇心重、求知欲旺而智力益增,最终变成了人。

在某种意义上说,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好奇心引导着人类走向未来。

可是,现在我们的好奇心正变得越来越弱,我们对许多事物已感到麻木,我们把自己关在鸟笼般的房子里,让自己在近乎恒温的空调中活着,我们的肌肤越来越不敏感,我们的身体技能越来越差,我们的抵抗力越来越弱,我们的心越来越远离自然。

我们依赖气球探测来判断天气,而不是看看云听听风就知道老天爷的心情;我们住在高高的塔楼里,清晨醒来时听不见打在芭蕉叶上的雨声;我们迈着匆匆的脚步追逐世俗的潮流,没有机会躺在午后的斜阳里静静地看蜘蛛怎样结网。

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身体之外的各种机器。我们的内心,越来越远离自然。

我们对孩子们的好奇心越来越感到好奇。我们求知的欲望,越来越淡漠。

是的,成人们都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这是我们的悲哀。祖先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基因,似乎仅仅保留在我们孩子的身上,现在,只有靠孩子来引导这个世界重新回到她充满好奇心和创造力的时代。

在狂风暴雪中读这本《世界的种子》,很容易让人想到平时关注不多的问题。作者埃里克。纽特(Eiriknewth)曾以这本书获得1996年度的挪威普拉格最优作品奖。书中讲的是"改变人类历史的科学故事",将人类充满好奇的探求自然科学真理的历史真实地呈现出来。内容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医学等学科,记录了人类在上述领域中的科学发现过程、科学传播方式、重要科学人物及思想积淀,同时抒发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憧憬与反思。

像欧美其他优秀的图书一样,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背景,比如,在每个页码的下方,作者列出了按年代编辑的相关科学史记,使读者对科学的历程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时间参照。对科学发现的描述,是以故事为载体的,生动有趣。更可贵的是,译者的文字十分流畅,让我们充满阅读的快感。

让我们在这本书中重新领略先人的科学求索历程,感受他们那颗为发现未知世界而激动的心。让我们通过这本书重新回到童年,再次体验惊奇与追问。

目 录
新书推荐: 末日超市:傲娇丧尸王非要当店员 绿茶姐姐太勾人,反派甘心臣服 渣雌翻车第一晚,兽夫们缠宠不休 星际兽世,看我如何一人辅万军 末日堡垒:我有一颗火种之心 共梦后,娇软废雌被六个兽夫强宠 重回天灾,空间囤货求生忙 我在星际摆摊养猪 说打暑假工,你去当星际雇佣兵? 快穿:洗白?恶女又把反派驯哭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