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 / 1)
可问题的根本是这个人的身份极为特别,特别到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的局势,那么,这件事就不能不引起重视了。
这个人是一名王妃,她的名字叫迪玛。
有关这件事,我正在整理,书名叫做《大阴谋》。
此处提到《大阴谋》这本书,当然是基于卫斯理的一贯写作原则,除此之外,还因为我正在记述的这个故事,几乎是与大阴谋在同时进行,只不过以着完全不同的方式向前发展。
那天,迪玛王妃的丈夫佩德罗亲王(在整个事件没有最后查清之前,我只能如此称呼,实际上,此时迪玛王妃已经开始怀疑此佩德罗非彼佩德罗,她的丈夫被人在暗中掉包了)前往亚洲几个国家作国事访问,在我所生活的那个城市有一天的逗留,然后前往日本。因为此事是我和小郭在联手进行,要跟踪佩德罗,原本只要小郭一个命令,他的手下就可以完成得很好。可我想到正可以趁此机会与勒曼医院联络一下,向他们请教几个问题,所以就回到了家里,第二天便将跟踪佩德罗亲王前往日本东京。
我回到家的时候,白素和红绫都不在。我直接走进了书房,书房里有一大堆邮件正在等着我拆阅。我当然是先将这些邮件粗略地测览一遍,看看有没有什么急件是需要立即处理的。我看过之后就发现其实都是一些很平常的函件,无非是一些朋友的问候或者一些读友来信与我探讨某一本书中的某一个问题以及问我在哪里可以买到我的哪一本书之类。对于朋友们的各种来信,我一般是不回的,他们也知道我是一个大忙人,所以也决不会责怪;对一些读友的信,我倒是要重视得多,他们或许能给我提供许多新的想法,但这也不能算是急件。
除了上述这些信件之外,还有一些信,似乎有几十封之多,这些信并非寄自同一个国家,所有的信都没有表明寄信人的身份姓名,也好像不是同一人所为,信的内容虽然千奇百怪,却也有着一个极大的相同点,这些全都是从各地报纸上剪下来的。这些信早已被白素归类,并且按照接到的日期编了号,然后放在了我的书桌的显眼位置。
毫无疑问,白素已经看过了这些信,她似乎也希望我看一看,所以才会故意摆在一个非常容易看到的地方。
是什么人从全世界各地给我寄来了这样一些剪报?如果寄来的剪报只不过一张,倒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或者这些剪报来自同一个地方,那可能是同一件事的系列报道,就算这件事再奇,大概也不一定奇过我的所有经历。所以也不会太让我感兴趣。但这种剪报竟有几十种之多,由不同的人从世界上不同的城市寄来,并且,上面登载的事情并不相同,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
这的确可以算得上一件奇特的事,但这样的事,并不能吸引我,因为我所遇到的事更奇特,我完全没有精力去顾及其他与我毫不相干的闲事。
我从那些信中随便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看了一眼那份剪报的标题。
“白宫遭一男子枪击守卫快速与之火拼神秘枪手身中三十余发子弹,目前正在抢救中”
这是一则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消息,我快速看了一下导语,知道事情发生在二十天之前,有一名至今未能查明身份的男子,忽然将一辆林肯牌轿车停在白宫前面,从车上下来时,手中端着一支杀伤力极强的手提机枪,对准白宫猛烈射击。白宫的守卫当即对此作出反应,拔枪与之对射。那名枪手在射完枪中的子弹后倒地,事后经检查发现,他的身上有三十五个着弹孔,其中脑部和心脏部位共有七处中弹。经有关方面检验,此枪手并没有死,目前已经被送往华盛顿一家医院救治。
后面的详细报道我当然不需再看,便将这则消息扔在了桌上,口中一边说:“这简直就是奇闻。”一边拿起了另一则消息。
“四号公路发生大惨祸五十二辆汽车相撞,二十八人死亡四十六人受伤”
这一则消息是从英国报纸上剪下来的,导语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就在十五天前,有一名男子在伦敦市郊的四号高速公路上冲向一辆正常行驶的大型货车,结果引起一场特大交通事故,据分析,这名男子可能是想以这件方式自杀,但在这起报废了几十辆汽车的大惨祸中,他倒成了幸存者。
这样两则毫无关联的报道,同时出现在我的案头,我原有的那点兴趣顿时就消失了,像白宫遭枪击、伦敦发生特大车祸这一类事,并非天下奇闻,实在也没有任何吸引我之处。
我放弃了继续阅读这些剪报的念头,实在是没有必要在这些司空见惯的事情上面浪费时间。
我打开抽屉,找到勒曼医院的电话号码,开始与他们通话。
这一通电话打了很长时间,因为与此故事无关,不必详述。
我打完这个电话之后,白素回来了,我们相互问候,然后她就对我说:“最近好像发生了许多事。”
我说是啊,确然发生了许多事。
她又说:“你看了那些报道?”
我扫了那些报道一眼:“无聊至极。”
我们说的话虽然是同一个意思,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我认同她所说的,最近发生了许多事,当然是指我现在正在了解的事而言,在这件事中,我怀疑其中有至少五个国家的元首或者总统或者首相什么的,其身份十分的诡秘,种种迹象分析,他们似乎并不是当初就职的那些人,似乎是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候被人不知不觉给掉包了。如果这种分析不错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所以。白素说最近似乎发生了许多事,我立即表示认同。
显然,白素说的发生了许多事却是完全另一回事,她还不知道我正在调查的这桩奇事。从她最后一句话分析,她是指那些剪报而言。什么车祸、火灾之类的事,几乎每天都有许多起,当然与奇事怪事沾不上边,更不可能与我正在着手调查的那件事相比,所以我才会有这样的回答。
白素望着我,欲语又止,她的这种神态,极其罕见。我和她生死与共,生命虽然未能实质成为一体,但确然已到了心灵相通的地步,她有什么是欲言又止的呢?
我扬了扬头,她笑,笑容之中,略带歉意:“对不起,我刚才在想,你毕竟不再年轻了。”
她说得很婉转,我抚着脸,笑了起来:“何不直接说我老了。你是说我的好奇心已大不如前?”
白素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我说:“这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毕竟已经不再年轻。”我指了指那些剪报:“不过,像这样一些事,就算我再年轻二十岁,大概也不会太有兴趣。这样的事,我们的身边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白素听了我的话,忽然明白过来,“原来你并没有将这些剪报看完。”
我听出她的话中有话,就问道:“你有什么想法吗?”
白素想了想,说:“我不知道,我说不清楚,总之很怪异,而且让人觉得浑身不舒服。我的确是有一些想法的,却也觉得很难说清楚。我很想你能够全部将这些剪报读完。”
我再一次说:“有这个必要吗?”
她动了动身子,换了一个坐的姿式:“最初,我也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我甚至想过这完全是一些极其无聊的东西,原是准备扔掉的,后来一想,这会不会是你要的什么资料?就留了下来。东西是留下来了,可我对此并无任何兴趣,根本就没有想过要看一看。”
听她这样说,我就看了她一眼。
她与我交换了一个眼神,立即就明白我的意思:“不错,我后来是看了,而且看得非常仔细,至少看了四遍。”
即使这件事一开始没有引起我的任何兴趣,但现在我也不由得有了一些想法,我知道,白素的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分析力极好,像这种报上公开的报道,千字以内的短消息,她应该看一遍就能知道一切,有何必要看了一遍又一遍?而且竟看了四遍之多,这实在不像是白素所为,难道这些报道之中真有什么让人不明白的东西隐含其中?
白素站起来,将那些剪报拿在手中:“我最初不感兴趣,跟你的想法一样,觉得这些事司空见惯,根本没有必要注意。但是后来这种剪报不断地被寄来,而且,我那次与你通话时还特别问过你,你说你根本就没有让人帮你搜集信息。我这才觉得事情有些蹊跷。难道你不觉得?这些剪报几乎来自世界各地,也就是说,并非一个人所为,这么多人做着同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这件事能说无意义吗?不管这件事有没有意义,这件事本身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所以,我决定看一看。”
我说:“你看了一遍,于是就发现了其中有着许多奇妙之处?”
白素说:“我确然是全部看了一遍,但看过一遍之后就将这些东西扔开了,我像你一样觉得这是一些极其无聊的事。可是,剪报还在不断地寄来,我也就没有再看。几天之后,温宝裕来了,他与红绫谈起发生在本城的一件怪事。他说,这件事发生在十多天前,有一个人可能活得不耐烦了,从那幢最高的楼上跳了下来。我当时就说,这也不能算是奇事。温宝裕说,跳楼当然不能算是奇事,一个人,如果他活得实在不堪,想从哪里跳下来,那是他的自由。但这件事奇就奇在这个从七十八层楼上跳下来的人,虽然被摔得血肉模糊,却并没有死。而且,后来别人将他送到了医院,当天晚上,护士查房的时候,他竟从病床上站了起来,走出了医院,不知所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