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青麓书院(1 / 1)
梅山附近的青麓书院地处一座清幽的半山腰处,占地面积十分广阔。四周茂林修竹,苍翠欲滴,环境亦十分雅致。
书院在前朝之时便已久负盛名,如今因着当今圣上的青睐有加,更是因此锦上添花,根本不是一般学子能随随便便进入的,单说入山考试就要比普通的秀才应考还要难上一些,所以,里面大部分的学子都是有着功名的,最差的也得是个秀才了。
即便是皇亲国戚要来此入学,也得先过了考试才成,若是考试不合格,书院照样是拒收的。
书院如今的院长便是京城桃家老爷桃福安。不过这位前文华殿大学士如今已然致仕归家,即便是书院的事情也是不过多的参与的,完全放手给了儿女们,算是位名誉上的院长,而真正管事的便是桃家的二少爷桃潜,另有其妹桃于归在一旁辅助。
桃家百年望族,名儒曾经遍布天下,与其家族之中的青麓书院是有很大关联的。
书院之中教授众所周知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外,琴、棋、书、画更是被单独列出予以专门授课。而六艺的每门课程也都是有单独的场所,单独的夫子先生专任。
院中除了学生专门的住宿之所静书楼之外,夫子和先生及其家眷们也是有专门的生活区域的,不过这里要离学生住所和授课场所远一些,环境也相对清幽一些,故曰幽远阁。
虽是自家书院,可是于归在成年及笄之前却并不被家里人允许过来这里,更多的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少部分也有桃家家长不愿自家宝贝姑娘过早的接触这少年郎颇多的环境,怕自家姑娘就此迷幻了眼睛,分辨不出现实。
说起来,于归如今能做书院琴艺课的夫子,还要多亏她那个“望门寡”的身份了。
那场意外之后,桃家家长怕自家姑娘因着这巨大的伤痛就此萎靡不振,颓废下去,甚至可能会有轻生的念头,迫不得已之下便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总归书院之中也是有女学生的,自家闺女自来琴艺出众,教授些琴艺方面的课程完全不在话下。
有事情可忙是一件好事,疲累之下人是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想起之前的伤痛的。
于是,当年十五岁的于归便这样进了书院,到如今也有三个年头了。
前些时日因着天气变暖,她便想着将书院藏书楼中的书搬出来晾晒一下,顺便重新分门别类的整理整理。
许是书楼里的书过于多了,她又没有叫过多的人过来帮忙,于是,一来二去的身体便有些吃不消。
二兄长从她的丫鬟口中得知,他这个宝贝妹妹又逞强了,恼怒的同时却又不乏心疼。二话不说跑来便将其拉离了书院,转首就将她送上了回家的马车。
书院离城中实则并不远,出了南城门往西走大约不到两、三个时辰的车程,若是骑马就更快一些。
于归很清楚自己身体的承受力,因此对于二兄的强制行为表面上表示了不满,可是内里其实并没有过多的抵抗。
只是有些可惜,那些书,还有三分之一没有彻底的整理好。等到她回来之时也不知剩下的人会不会接着她的努力继续下去。
被家里人拘在家中半月有余,于归觉得自己身上就快要长起苔藓了,每日里除了规规矩矩的躺在床上休息之外,就连早膳晚膳之后想要出去透透气,屋中的丫鬟也是盯紧着不许的,弄的于归心里异常的烦躁。
即便如此,一向感情不容易外露的她,表面上表现出的还是淡定从容,若不是仔细观察,很难发现,那安静的眉眼之下其实已经开始涌起了些许的不耐烦。
。。。。。。
大元朝京城之中的达官显贵们历来喜欢在宅子里引水入园,总觉得这样更富有诗情画意。
坐落在京城中心位置的角楼大街的桃府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沿着碧水青天向前走,路过石玉拱桥,然后是歇脚凉亭,再过了梅林就是月亮门,长廊的尽头就到了满府建筑中最为精巧细致,又富丽宽阔的安和堂。
桃家的老太爷如今已然年过八旬,日常起居已基本不能自理,完全需要身边之人的帮忙。
于归这日很早便起了床,概因昨晚家中的老大夫亲口许了她今日之后可以出屋活动,喜得她一大早便没了睡意。
大丫鬟鸳鸯和琥珀带着两个小丫头端着洗漱用品进来的时候,就瞧见了她们家姑娘寝衣外裹着个单衣,此刻正拿着一本书斜倚在临窗的榻上读着。
两人一瞧便互相眨了眨眼睛,之后均是露出了一脸的无奈之色。
别人许是不太了解,可是作为自小便陪在于归身边的两个大丫鬟,她们多多少少的还是知道一些的,自家这个主子表面上一派淡定神色,可是内里的性子偶尔也是有些急的。只不过这样的情形不经常出现而已,有时甚至一年半载的也瞧不见,可这并不代表没有。
这不,眼前这样的急性子便再次出现了。
这才刚刚什么时辰啊,这位就起了,而且瞧那模样,显然是已经起了多时了。
洗漱过后,穿戴妥当,于归便领着两个大丫鬟一起去了桃老太爷的住处安和堂。
桃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家中子女但凡在家,早膳是一定要陪着长辈一起用的。
桃老爷和次子及家眷平时都在书院回不来,只在月休之时回来与老太爷团聚。
家中除了长子夫妇和老太爷、老姑奶奶之外,便再无旁人了。
于归这些时日若不是生病在家,这早膳也是陪不得长辈的。
辰正时分,桃老太爷由着身边的丫鬟服侍着穿妥了衣裳之后,便倚靠在窗边松垫的松软的罗汉床上。
老爷子虽然如今口齿不够利落,听力也有所下降的,但好在胜在精神头还不错,这时正靠在床上努力的听着身边坐着的大孙子桃清声音微高的讲说。
一旁随同丈夫进来的桃大奶奶桃夏氏夏染则正在忙里忙外的张罗着一大家子的早膳。
见着于归领着丫头过来了。桃大奶奶温柔一笑道:
“妹妹过来了。”
于归轻轻的点了点头道:
“大嫂,早。”
“嗯,妹妹早。”
“老大夫昨晚允我今日可以出门,我便过来了。”
桃夏氏一听再次道:
“听说了,这不,想着你今儿一准得过来,嫂嫂早上起来便让小丫鬟吩咐下去,做了你爱吃的酸笋鸡,这会儿怕是正到火候了。”
“多谢大嫂!”
“自家人何须如此见外。”
。。。。。。
门口与大嫂寒暄过后,于归便直接进了屋中。
伸头瞧了一眼床上的祖父,发现精神还不错,心里便有些高兴,脚下的步子便也轻盈了许多。
上前几步站稳后便对着床上的老太爷施礼道:
“祖父早,给祖父请安。”
得了老爷子微弯的一眼过后,于归这才转身对着床头正微笑瞧着她的大哥开口道:
“大哥哥早。”
桃大少爷微笑着点了点头。
早间的膳食并没有多丰盛,反而多是清淡的菜色。
桃老太爷的牙齿已经掉了不少,如今也只能食些松软的食物。
。。。。。。
亲手服侍着祖父用了小半碗清粥之后,于归这才在大嫂的接收下坐在了桌边,开始自己用了起来。
桃家大少是个性格颇为温和的人,不像桃家二少性子有些许的跳脱,许是做为长子嫡孙的缘故,从小时起家里人对于他的一言一行就颇为的注意。
还好娶的夏氏是个性子开朗的,两人在一起也算有些互补了。
一家人安安静静的用着早膳,接近膳末的时候,于归先行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桃夏氏一见小姑子用完了,也赶紧将碗中剩下的粥喝了下去,之后也放下了筷子。
这时桃家大少也堪堪的用到了尾声。
“哥哥,我想回书院了。”
一等桃大少爷放下了手中的碗筷,于归便有些着急的开口说道。
“不急,等你再歇息些日子再说。”
就知会是这样的结果。
自家大哥瞧起来是个温和的性子,却从来说一不二。
家中祖父不管事,另一个说得上话的姑祖母则在前几日去了净慈寺礼佛,父亲还在书院,家中只有哥哥一人主事。
“那还需多久可以?”
知道多说无益,于归只得退而求其次。
“等老大夫允你可以出门时再说。”
这便是定了日子了。
。。。。。。
“过几日府中有客上门,你大嫂一人在家怕是有些忙不过来,你若空闲就帮帮她吧。”
这是于归在临出门之时听见哥哥说的一句话。
回过头从丫鬟的口中得知,原来是大嫂的庶妹妹要带着夫婿上门。
听说是外调期满,这次回来是进京述职。
随手翻了几页临出门之前看过的书,不经意道:
“既是大嫂的亲戚要来,自是要过去帮忙的。”
琥珀抬首瞧了瞧自家那心不在焉看着书的姑娘,不禁弯了弯嘴角。早上被大少爷驳了话,这会儿怕是心里不痛快呢。
“听说,大少奶奶的那个妹夫之前在京城也是很有名气的,除了出身低了些,人品外貌才学可是一等一的好。”
像是不经意的聊着天,丫鬟一边做着手里的针线活一边嘴上也不闲着。
对于屋中丫鬟的行为,于归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那么拘谨的。
“不仅仅是这样呢,听说这次外放回来,很有可能就要往上升了。”
“哎呀,那可算是一桩大喜事了,怪不得听橘红说,她家大少奶奶一听妹妹和夫婿要来,这几日里脸上的笑容都是掩不住的。”
“我还听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