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二章(一)(1 / 1)
没过几日便是永嘉宫和妃的寿辰,和妃爱热闹,每次生日都要大操大办,又是自幼服侍皇上的人,膝下育有一子,各宫都要给她几分薄面,她做寿,少不得阖宫妃嫔要去聚一聚。
且不说这些,她为人和顺,达观通透,是宫里少见的明白人,我倒也愿意与她相交。
梳妆的时候,成碧问我可要像平常一样,我摇摇头,从妆奁里挑出两只云凤纹金簪,一只步摇递到她手上,成碧会意的替我改了发式,又换了妆容,我看向铜镜中的自己,觉得却与平日有所不同,才算满意。
这种场合,太过素淡也是哗众取宠的一种,我一向力求得体。
到了永嘉宫外,远远的便听到丝竹阵阵,笑语纷纷,眼尖的太监瞧见我过来,早早的便唱和起来,等我到了摆宴席的亭子里,各路宫妃早就站了起来向我行礼。
只有一个人例外,反而十分悠闲的坐在上位,拿一双眼睛似笑非笑地瞧着我。
我一愣,没想到言玦也在。
他素来喜静,不爱参与后宫这些杂事,宫中妃子何其多,哪能过个生日便能得皇上亲自贺寿,至多被总管太监安排着赏些东西也就是了,没想到他今日竟然来了。
许是看惯了平常那个只戴一只碧玉簪子的寒酸贵妃,他看到我时,还愣了一愣。
我给各宫妃嫔回了礼,也乖乖向言玦行了一礼“臣妾见过皇上。”
“贵妃免礼。”
他走过来,亲自将我扶起,还牵着我一同向上位走去,嘴角的的笑容让我怀疑他是不是吃多了蜜饯无处消遣。
我落座在他右手边,他的左手边坐着今日的寿星和妃娘娘。
倒是坐享齐人之福。
见了这幅情景,和妃圆圆的脸上早就笑得藏不住,圆圆的眼睛还带着些许少女的光彩“都说皇上疼妹妹,今儿我算是见着了,不过贵妃妹妹年纪轻,相貌好,才学出众,也确实招人疼。”
我被她说的一笑“姐姐取笑了,还没来得及祝姐姐芳龄永驻,福泽百年,备了一份薄礼,还望姐姐不要嫌弃。”
和妃愈发高兴“妹妹太过谦了,你如今圣眷正隆,送出手的东西自然是最好的东西。”
底下早有刚入宫不知事几个贵人常在的起哄道“是啊,贵妃姐姐的母亲当年可是京城第一美人,姐姐承了母亲的美貌,哪有不受宠的道理。”
提起母亲,我心中有些黯然。
我的母亲,她确实是个极美的女子,那般容貌,哪怕时至今日,我已看尽了世间粉黛,依然无人可出其右。
许是应了那句话吧,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她在我八岁时便染病去了。
而彼时我的父亲忙于西北战乱,深夜议事宫中,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好歹是名满京都的小郡主,淮安王的掌上明珠,她嫁给父亲,一天清福都没有享到,整日为这个一心只知政事五谷不分的木头操持家务,要不是她在外面置办些家业商铺,光靠父亲那点俸禄,我们一家人恐怕要喝西北风。
我心里一直觉着,父亲是辜负了母亲的,尤其他这般操劳,如今还不是要面临鸟尽弓藏的下场。
想到这里,我觉得言玦的笑容分外刺眼了些。
殊不知我在别人眼里也是一样的刺眼。
“何止相貌,贵妃姐姐可是明相爷的女儿,明相爷身为朝廷重臣,他的女儿为后宫宠妃,明家风头当真令人艳羡。”
我看向那声音的来源,啧,几日不见,赵德妃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本事还是没有退步,只是她这点伎俩,跟我耍耍也就罢了,在言玦面前,却委实不必。
果然言玦并无波动,甚至还举起了手中玉杯,向我示意“德妃说得对,明相是朝廷脊梁,一直为国为民奔波劳碌,朕甚感激,贵妃这些年协理后宫,也很辛苦,朕敬你一杯。”
瞧这相貌,瞧这演技,要是他哪一天不做皇帝了,去雪月楼做个小倌儿定能红遍天下。
好歹我在宫中多年,虚情假意的本事却也不输他,也就十分配合的举起杯子和他轻轻一碰“臣妾谢皇上。”
饮酒的间隙偷偷觑着赵德妃的脸色,果然已经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