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十二章(1 / 1)
王勤虽说化学是软肋,但是查案就一定是强项。
挂了顾队的电话,他直接就打电话给在大本营的组员,叫他们查询工商大学化学系陆教授的通话记录和银*行*卡消费记录,找出他有没有申请过学校化学材料乙*醚的记录或者是非法渠道购买的记录,以及是否有跟姚源进行过接触。
很快,这些资料就被发送到了王勤的邮箱里面。
王勤重新进入审讯室,姚源在那里低沉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勤把资料放到了姚源的面前,姚源抬头一看,各种监控下他和陆教授的截图,以及陆教授在非法渠道里面购买的乙*醚记录。
顾要飞:“乌鸦,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每个人都是个有故事的人,毒贩也不会例外。在接下来的审讯过程中,王勤详细勾勒出了有关于姚源的故事。
有一个心灵毒鸡汤:在中国,你只有有钱了,才是人。这是中国社会对有钱人这个词语的最新解释。所有人深知这只是一个调侃,可是有些人却当了真,这其中就包括姚源。
姚源买卖毒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把这个调侃当了真,当真的原因就是源于他囊中羞涩的自卑感。
姚源来自西北的黄土高原,与南方城市里有房有车持着农业户口的人不同,他的父母是真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的收入只能够满足姚源大学求学的基本费用。
在大学校园里,孤僻的姚源习惯了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卑感让他无论是走到那里,都习惯了低着头走路。由此,他给很多同学留下了生活节俭、性格孤僻的印象,加上他总是喜欢穿着一身黑的颜色,整个人呈现的都是死气沉沉的样子,说实话,也没有人会主动接近他。
对于性格孤僻的人,大部分人的选择是远离,所以,没有一个人知道,姚源内心对于金钱的渴望。
他决定为了金钱铤而走险。
毒品是他想到的来钱最快的方法,而且他知道大学城中的许多学生对这个东西有着懵懵懂懂的好奇。
姚源从网络上得知,添城在去年前十个月,法院共审结贩毒案件285起,其中涉及大学生贩毒案15起。相较于过去每年0—1起的频率来说,去年大学生贩毒率出现了陡增的情况。
这对社会并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是对于姚源,它是。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仅仅只是一个城市的数据,如果说是全国,又该有怎样的量。我们不得而知,姚源也不得而知,但是仅仅只是添城的这个调查结果,就足以让姚源有一种茅塞顿开的错觉。
那天晚上他失眠了,他一直在兴奋地期待中度过。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他决定了先在网络上购□□*支。不要奇怪,姚源的这个举动并不是贪图这把非法的枪支,而是为了测试网络购置非法物品的途径和措施。枪支和毒品同样作为国家严格管制,不得随意进入市场流通渠道的违禁品,都是需要在黑市中进行交易的。
好不容易,姚源找到了一个卖仿*真*枪的群,通过这个群,他订购了一把弹珠枪。这把弹珠枪的威力不小,扣发扳机射击,子弹能在坚硬的水泥墙上砸出一个深深的凹痕。足以作为一个能够近距离伤害他人的武器了。
成功购买之后,意识到枪支不能保留太久,姚源接下来的行为让供货方吃了一惊。他给对方留言,说是弹珠枪不太好用,他要求退货。
对方同意退货,将姚源□□的钱转回他个人账户,但是姚源却并未将弹珠枪按发货地址给退回去。
对方发电邮质问,他回答对方:你就算贩卖的是仿*真*枪,也是国家严禁买卖的物品。你如果继续骚扰我,我就投诉你。姚源的回信,让对方感到一丝威胁,放弃讨回弹珠枪。
事后,姚源同样通过网络联系的方式,将弹珠枪转卖他人,赚了几千元。
这几千元是姚源赚到的第一桶金,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上大学的专业选择对了,市场营销,他自己不就是个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人才吗,他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方式去寻找到买卖毒品的上下游。
姚源的生意算盘打得很精,他力求不会亏本。首先,他通过在网上创建各种群,收集购买毒品的人的信息。等他感觉攒够一定量后,就发电邮给已建立互信的供货方。收到药品后,他再按事先已谈好的价钱,将货物通过快递公司匿名发给购买者。起初他收集的客户都是些外地甚至是外省的人员。
后来,姚源的地下生意越做越大,一个虚荣心开始膨胀的人总是会露出一些马脚,姚源开始变得花钱大手大脚,周围的人只是感觉奇怪,但是因为没有过深交,所以也就只剩下羡慕的份。与此同时,姚源意外得到了另一个能增加财源的机会。
化学系的副教授竟然会亲自来找他说可以给他制毒,虽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他的回答也算合情合理:“我也吸毒,但是我只会制毒,不会销售毒品。我们合作,□□无*缝。”
从此之后,化学系的学生开始经常看见一个其貌不扬的学生开始一直旁听陆教授的课,至于陆教授为什么会带姚源进入实验室,他们一概不知其缘由。
至此,有了陆教授的亲自帮助,姚源的货源开始变得十分稳定不说,他的上家还介绍了一些学生毒友给他,这其中就包括隔壁班级的姜圣。每次大班上课的时候,姚源都会看向姜圣,但是眼里更多的,是不屑。
之后不久他也就没有怎么出现在化学系里面。化学系的学生也渐渐开始淡忘他的存在。
有了稳定的货源,加上快递行业闹得沸沸扬扬的实名制的风声,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姚源最终还是选择在将自己的经营范围缩小,相对于赚钱,学生更加习惯的是花钱。
王勤觉得,有些章法在这些年轻人中,真的就变成了一张废纸。
姚源开始贩毒,同学开始吸毒,但是谁也不知道习惯了一身黑的乌鸦就是他。
大家只是觉得姚源开始变得不孤僻了。姚源开始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整个学院的活动。他建立了好几个网络群,在群里面物色有这种好奇心的学生。
好奇心与实践,仅仅只是一念之差。
在KTV包房里,姚源明明提醒过那群学生,要小心点,谁曾想,会是因为一个镶钻手机和一群操之过急而出现不适反应的学生让他的发财梦碎。
本来是应该要在这件事情爆发的时候不要有大动作的,可是每张图片和短信回馈过来的都是正确的暗语,贪欲战胜了一切,姚源竟然无视了潜在的风险。
王勤来到会议室里面,会议室里是正在等结果的林初和刘跃:“王队,这个乌鸦怎么说?”
王勤:”我已经叫我的组员去抓这件案子的另一个罪犯了,我们可以结案了。”
刘跃很庆幸,这个案子的结局这么快就来了,明天自己又能当回原来的片警了,跟着市侦队干,都没空跟所里的兄弟调侃了。
王勤也很庆幸,好歹是赶在顾队回来之前把这个案子结了,而且这个案子里对姚源供应毒品的,不用说就是老鬼和老三,他们叫陆教授主动联系姚源,看来陆教授也有跟老鬼或者老三接触过。
晚上跟顾要飞做案件总结:“顾队,这个案子破了。”
顾要飞淡淡地补充道:“对于大学城的师生来说,的确是破了。”
“嗯,根据姚源说的,在陆教授找他合作之前他的那批毒品货源和陆教授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找他合作,这两件事情都还是有疑点的,跟老鬼和老三有关也说不定。”
顾要飞:“嗯,那你问出什么了吗?”
王勤:“姚源那边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陆教授却是只字不提,只是一个劲地在那里说是他们发现了他的才华,他感谢他们。”
顾要飞:“对了,我叫你查的那个老三的正脸照呢。”
王勤无奈,发来找过的所有监控对于老三的截图:“只有这一张的角度拍到他的右边的下颚这里有一个痣。”
这个痣的位置比较靠近脖子,而且并不算大,不仔细看也不太会注意到。如果不是截图上老三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仰头凝视的动作,其他几张低头和平视走路的照片根本就拍不到这颗痣。
顾要飞:“一颗痣?看来,我明天要好好在省会休息一下,回去当卧底竟然就凭一颗痣找人。”
这不是还有三个手指和玫瑰纹身的资料吗,王勤笑笑,想换个轻松的话题:“学长,自从你上任我们的队长以来,就总是光顾着全国各地交流去了,现在回来就总算要深入人民群众了,我看这边的派出所兄弟只能等到你任务结束后才能知道你的身份喽。”
顾要飞:“不认识反而是最好的。”
王勤点点头:“对了,学长,你有跟我爸讨论好去学校当什么老师吗”
顾要飞看着王勤一副‘我有好推荐,要不要听的表情’:“听你这意思,是有好推荐?”
王勤详细地向顾要飞介绍了之前就想告诉他的工商大学心理团队和派出所的合作内容:“学长,你这个犯罪心理学的高才生怎么看?”
顾要飞嗯了一声:“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