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趁年轻,折腾吧 >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3)

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哪里?(3)(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生命的追问 世界富豪故事100篇 繁花 权利金钱驱使下的官场生死斗:新省委书记 李凡慕千凝 侠隐 赌球记 直面挑战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知更鸟女孩 风华是一指流砂:张爱玲文传

客观不确定性就是那些职业或者职位的状态,还有技能。其中,技能中有两个东西,一个叫公认职业技能,还有一个叫专业职业技能。通常理、工、农、医这类专业都是技能型的,在它们的课程里面,技能所占的比重很大。什么叫技能呢?它通常是用除了大脑之外的其他器官来完成的。比如哲学,只需要动脑子。有的人说自己很有思想,但是他从来不写东西,只说。这没用,因为你没有技能。如果思想没有累积、没有表达、没有传达、没有沟通、没有利用,那么这个思想就是废物。

从职业层面的意义上来讲,这种空洞的思想是没有用的,因为它不是技能。技能一定要用实际的形态把它运用出来,所以有的人讲,职业化就是人做工作的时候,必须用自己的一个器官为其他人服务。这个器官要把某些行动专门化,有专门的要求,并进行不断地、反复地实践,使它练到一个非常熟练的程度,熟能生巧,这就是技能。

像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有解剖过猪的,有宰过鸡的,有剖过鱼的,有杀过虾的,如果他们一回都没有做过这种实验,那么心理上是过不了关的。我学过法医,上过解剖课。第一次解剖人体的时候,感觉就像是要解剖自己似的,下不去刀。我一个朋友在医学院是生化学专家,他一周要给病人开16次刀。每周都要做16次手术的话,每月基本上要做40~50次,一年的话就是400~600次,那就相当熟练了,这就叫技能。

技能就是不断地动手,而我们学的课程中需要动手的东西很少。我们有很多课程都不用动手,比如心理学,就是谈一谈理论。但是大部分人到社会上要有专业的应用,比如做销售应用的是销售经验,HR用的是管理经验,如果把你派到一个班级里做心理咨询,那用的是实践经验。如果你只听过从来都没有练过这些技能,那是不行的。有一个屠夫给你讲杀猪课,然后给你一把刀你就会杀了吗?但即使你没有上过课,给你几头猪实际上手几回就会了,所以这个主要是操练,不是讲学。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课,上技能课的时候老师讲得很少。他们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发一份资料,让学生们回去熟悉一下,第二天上午上课讨论时,老师点名让学生们发言,学生们发完言,很好,下课。这就是在锻炼科技技能,老师不会讲很多,分析一二三,说白了都没用,过三天就忘了。他会让你想,让你说。

你们想想在学校里学的课,等到三个月不用以后能不忘记吗?像有些课,要到田间地头种麦子。你要选种,栽下去,处理杂草,还要喷点儿药,做过之后是不会忘掉的。我从小就跟老妈一起种过麦子,经过这么多年还是没忘。我老妈虽然上年纪了,但是她还下地呢。

我跟她一起干活,虽然我还会种,但我妈不愿看我种的东西。为什么呢?比如种蚕豆就要挖一个洞放进去,然后再把土盖上,但是我挖的时候,我妈就在后面说不整齐。老人家91岁,挖这个洞不用瞄就很齐,而我瞄了半天也不齐。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熟练程度。我差不多十年八年回去弄一次,虽然还会,但是不熟练。

再比如学开车,有老师给你讲车怎么开你就会了吗?不是,你得上车练。一般得练15~20次,脑子反应快的十几次就能过了,脑子慢一点儿的25~26次也能过。完了以后你拿到驾照,但是你没车,五年没开之后你还会开吗?好像会开,但是真的一开,你自己就有点儿没把握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怎么练。所以我们在学校里面读书的时候要想一想,你今天选的这个课,它将来有用没用,用这个“有用没用”来决定上多少这个课程。

目 录
新书推荐: 科举状元郎:从书童开始逆袭 回到明朝当皇帝 被贬北疆?我爆兵横推皇都 菜鸟又如何,照样比你强 星际恶雌就算F级,也能成为万人迷 大乾逍遥王 今天萧瑀被贬了吗? 灵气复苏,网游助修炼 做乞丐也能超神 从昊天宗少主开始
返回顶部